中關村創業大街的變化
中關村創業大街你可能早有聞名,可是它最近的發展你可能就不知道了吧?快來看看吧!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 你好,創業大街
不足200米長的“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塞滿了五湖四海的創業者,那些創業明星故事激勵著他們。
3月的車庫咖啡已經恢復了滿員的狀態,這裡彷彿置身大學自習室和網咖的混合空間,一水兒的長寬桌擺著,插線板從室內天花板上垂落下來。年輕的面孔是主力軍,他們幾乎人手一臺電腦,有的在安靜地做事,有的在談笑風生。
“從2014年6月開街,從最初的10家機構到如今的40家,創業大街已經形成完整的創業生態圈,創業機構、創業者/團隊、小微企業在這裡都能快速找到資源。”海置科創董事長姚巨集波表示,這種發展速度超出預期。
中關村創業大街開街僅一年半時間,卻展現出超大的能量:入駐40家海內外創業服務機構、700多個入孵創業團隊、2500多家合作投資機構,融資額達18.75億元人民幣。在這裡,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一夜成名的故事。
在姚巨集波看來,這條街正形成一種創業文化。“這條街既是一條商業街,也是示範街,我們更看重的是它是創業文化街。它的精髓是鼓勵創新的精神。”
2016 年的兩會上,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答記者問時說:「民營經濟也在起來。我建議大家到北京的中關村看看,中關村有一個創業大街、創新大街,到那裡看,有一些聚會的地方,咖啡館,到裡面看看都是一些什麼人。都是一些年輕人,大學生、研究生、博士後、科研機關人員,也有民營企業家,他們討論什麼? 創意、創業、創新。這就是中國的未來。」
可以預見,中關村創業大街,作為中國科技創新創業的地標,只要拋棄虛火,腳踏實地,就會持續發展、茁壯成長。如果它從喧囂走向平靜,那未必不是好事。因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靜水方能深流,只有那些沉下心來認真做事,投入社會進步洪流創造價值的創業者和服務機構才會走得更遠。
■ 創業服務向縱深發展
層出不窮並且多樣的咖啡館顯示了這片街區的的活力。但去年下半年的時候,也有人提出創業大街「遭遇了冷空氣」,「咖啡涼了」。
2015 年的中國股市急轉直下,而創投領域也有了「資本的寒冬」的說法。創業大街的創業者們也有抱怨拿投資難的。或許,街區沒有像以往那樣熙熙攘攘。
但正如車庫咖啡李燕說過的一句話「熱情其實是創業過程中最不具參考性的,因為創業本來就不是面子上的事。」創業並非人多勢眾就好。感性和亢奮並不能真正代替理性的循序漸進。咖啡表面上適度的冷卻未必是壞事,免得燙了口。
咖啡本身正在走向多元化。在創業大街一帶,有車庫,有兩岸,有星巴克,也有雕刻時光,也有「總理咖啡」、極客咖啡。同樣是咖啡,卻可以有多樣化,實現不同的創新,適應不同的人群。
創業大街的服務機構越來越多元,說明創業人群開始群落化、細分化,創業服務也在不斷細分和深化。這和創業大潮往各行業的垂直和縱深方向發展是相應的。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曾總結過中關村的一個很大特點,即它的創新創業元素不是孤立的,而是日益形成一個完整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如果我們用這個角度看中關村創業大街,它也呈現出生態圈的屬性:各個咖啡館和創業服務機構各有偏重,在運營上也有各自的招數,在行業挖掘、社群聚合、專案徵集等方面,走出了各自的路。
而創業大街之外,各種創業服務也在蔓延,比如幾百米之遙的網際網路金融大廈,底層就出現了一個泰智會的同道咖啡,它走的是服務於全國園區協同發展的路線——這又是創業服務的一個新的點……散落在附近的各種創業咖啡,與創業大街相互呼應。
在姚巨集波看來,咖啡不存在涼熱的問題。創業大街從最初的熱捧到大家逐漸更懂這件事,肯定是有過程的。在他看來,不管是政府,運營方,還是投資者,創業者,現在都明白自己該怎麼做。“專案對接更佳精準,它形成的產值和效果比原先撒網式的更好。”
在他看來,中關村現在的名片是創新驅動發展。中關村正在成為一個創新的高地。
在車庫咖啡,他們說:每時每刻都有奇蹟發生
■ 創業大街到底在發生什麼?
中關村創業大街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挖掘機銷售人員想做網際網路,帶著團隊住在洗浴中心,一邊洗澡一邊解決早餐夜宵,他連續嘗試了幾個專案,最終帶人進駐車庫咖啡,選擇用移動網際網路賣二手挖掘機,終於成功拿到投資。
這聽起來帶有某些傳奇性的色彩。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上,那些失敗的專案也更多被作為一個個缺乏審慎的個案,提醒著那些冒進的創業者:這裡並不僅僅是“二手挖掘機傳奇”和“風平浪靜”。
大街上交替上演著兩個版本的故事,一種死亡,一種新生。
個別的孵化器和創業咖啡館倒閉了,這是正常的現象。創業是概率很低的事件,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會成功,但是創業失敗之後還會有人繼續創業。正是這種創業精神,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站在車庫咖啡門口向內望,一眼看去,彷彿置身大學自習室和網咖的混合空間。一水的長寬桌齊溜溜擺著,插線板從室內天花板上垂落下來,落在桌面上,這個設計別具一格。創業者們坐在裡面,擺一臺電腦,要麼安靜地做事,要麼跟桌對面的人談笑風生。但整間咖啡館並不顯得過分喧譁。
車庫咖啡成立於2011年4月,全天24小時營業,只需點一杯咖啡就可以坐一整天,晚間加收30元還可以通宵。作為一家提供開放辦公平臺的創業咖啡店,這裡有可以免費使用1G的超快網路,投影儀,印表機等,創業者還可以整桌租用工位。到目前為止,這家咖啡館已經營了五年。
幾乎每一個駐紮在這裡的創業者,都會聽說發生在這裡的傳奇。IT男們坐在深色的桌子邊,略帶驚奇地分享關於網際網路挖掘機的故事。
■ 創業大街的咖啡要涼熱得當
在中關村,新創辦企業從2010年的3000多家增長到現在的20000多家。2015年,中關村企業總收入超4萬億元。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郭洪曾談及中關村的兩個“標誌性事件”:其一,2009年9月,李開復離開谷歌,創辦天使投資機構+孵化平臺,名為“創新工場”;其二,“車庫咖啡”入駐海淀圖書城。“當時這事非常小,但三個月後就引發《華盛頓郵報》的高度關注,認為美國最該害怕的是中國下一代年輕人創業”。
“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咖啡其實該熱的時候熱,該涼的時候要涼,這是一個正常的成長過程。”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楊偉光說,但中關村的創業創新環境與氛圍一直“溫熱”。
對此,受訪的政協委員表示,中關村的創業環境不僅有幾十年的積澱,還有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行政審批的優化、政策支援的整合、雄厚的人才資源、創新創業氛圍。
2015年10月,海淀區正式對外發布“中關村大街發展規劃”。整體的中關村大街是南起白石橋、北至清華大學西門都包括在內,全長7.2公里。歷史上著名的“電子一條街”以及近年來聲名鵲起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全部位於“中關村大街”。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來到中關村創業,全長7.2公里中關村大街可以為他們提供各種創業所需,特別是由網際網路技術催生的新一輪創業潮漸熱。”秦君委員說。
受訪的政協委員建議,政府的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要緊隨時代發展,營造一種文化氛圍。比如開展有利於創新創業的人才、財稅、金融、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政策創新,為企業成長做好服務;建設高校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解決草根創業者們創業初期的痛點,使創新創業者們在追求夢想的路上不覺孤單。
在車庫咖啡“午間半小時”上,被大家譽為“車庫好聲音”的王嘉陽為大家深情獻唱
■ 第六次創業的中關村“土著”:
喜歡這裡的氛圍,很美式,很開放
在車庫咖啡見到關毅然時,他正在電腦前碼字。跟其他的桌子不同,“課餘時光”的標牌很醒目地豎起。作為一個常駐團隊,關毅然進入車庫剛剛3個月時間,對他來說這是新鮮而充實的一段時光。
創業的沃土很多,為什麼會選擇在車庫咖啡。“我是中關村土著民。”關毅然從小學開始便在這一帶廝混。“我上小學的時候,中關村一小後面是一片特別爛的斜街。”
有時候,他會穿過賣盜版盤的小店到圖書城附近的小餐館覓食。中學時候正值中關村賣場興起,四通、中海、海龍都是關毅然的樂園,每天放學後就在這裡逛,慢慢成了電腦高手,沒少幫同學攢電腦,現在在科貿還有自己的櫃檯。“攢電腦剛開始很賺錢,現在連科貿都很少有DIY了,大家都轉向企業服務。”
如今中關村賣場在向創業創新中心轉型,對這片土地有著獨特情結的關毅然,在創業風口上也回到中關村再次起航。
跟其他創業者一樣,每天一早關毅然會出現在車庫咖啡,他的工作很龐雜——開發產品,洽談合作。在這個開放的空間裡,還要經常被靠譜和不靠譜的人“打擾”。
“喜歡這裡的氛圍,很美式,很開放。”這算是關毅然第六次創業,從大學畢業開始他就不停折騰,這一次他把目標放在教育行業。經常會有人靠上來聊天,這位1986年出生的北京小夥兒已經能相當熟練且沉穩地應對。
其實,五年前他就來過車庫咖啡,當時的中關村創業大街還是海淀圖書城,車庫是最早的一家咖啡館。
“二手挖掘機”的傳奇故事依然在這裡流傳,但隨便一個專案就能拿錢的火爆已經過去。關毅然對於融資顯得很保守。“錢只是一類資源,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源。”關毅然表示,不會拿不成型的專案來騙投資人的錢。“我們很快就會盈利。”
課餘時光是一個面向大學生的服務平臺,關毅然和他的團隊希望能為學生們帶來快樂和成長,獲得綜合能力和自我價值的提高,甚至協助和推動國內教育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