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鳥和牽牛花教學反思

  《小鳥和牽牛花》是教科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體課文。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小鳥和牽牛花》是教科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8課的一篇童話,課文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的生活。通過教學,使學生在反覆地讀、不同形式地朗讀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現具體反思如下:

  一、教學中的優點:

  ***一***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切實可行。

  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我覺得初讀課文時,部分學生讀得不夠充分,只讀了一遍。這樣在理解課文上就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出示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提高了教學效率。另外有些朗讀基礎較差的學生讀過一遍後,還有許多字音讀不準確,就更別說讀通順了,所以初讀部分如果要達到讀的目標,就應照顧全體學生的讀書水平,就此環節我覺得還應加入學生同桌互讀:

  1、同桌互讀即一對一的讀,是閱讀課文解決字音的最好方法,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精力有限,沒辦法去逐一檢查,而同桌互讀可以彌補這一不足。

  2、學生在互讀的過程中不但糾正了對方的錯誤,對自己的朗讀也是一種提高。因為只有認真的去傾聽。才能夠找到別人讀錯的地方,這對聽者來說也是讀、識字和思考的過程。

  ***二***閱讀中加強詞句訓練。

  本課中有一環節,也是課後訓練:讀句子,並仿照句子說一句話。主要是要求學生仿說句子的語氣,體會說話時如何用上請求的語氣。學生大膽的進行了練習,把鳳仙花姐姐替換為各種小動物或植物等充分的進行了說,我發現學生對這樣自由發揮想象的練習特別感興趣。通過此項練習不但讓學生更深刻體會了說話者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充分的練說積澱了學生的語感。語感具有經驗性,要從低年級開始反覆實踐,才能得以熟練化、自能化。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多給學生提供語感實踐的機會,經常進行練習。

  ***三***有感情朗讀落到了實處。

  本課教學給我的最大感觸是學生的有感情朗讀需要教師的不斷的去引導,去示範,並踏踏實實的去強化練習。針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覺得在今後的朗讀中,我要加強有感情朗讀的訓練。利用語文課以外的時間如晨讀、自習課等時間,拓寬閱讀範圍和閱讀量,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體會如何做到有感情朗讀。

  二、不足及改進措施: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課前沒有讓學生查資料瞭解鳳仙花、牽牛花這些植物的生長特點。現在城鎮裡的孩子有的沒有見過這些植物,並不瞭解它們的生長特點,所以開始讀課文時有的學生並沒能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老師介紹,才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

  今後教學中在備課這一環節,我將充分地注意不但要備好教學內容,更要根據實際情況備好學生。

  範文2

  本課教學,我主要引導學生讀課文。初讀要求學生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出示幾個學生較難讀準的兒化音,讓學生以多種形式讀。第六自然段生字較多,我就用大螢幕出示第六自然段,隨文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學生學得較紮實。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有些環節我引導得不是很到位,比如:讓學生說說自己生病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從而指導學生讀好小鳥生病的這段話時,學生並沒有完全把自己融入到這個情景中,所以小鳥那種難過、痛苦的感覺也讀得不是非常明顯。在指導牽牛花為了去陪小鳥而使勁爬呀爬呀這個自然段時,雖然我預設了很多,但是我自己的情感還不夠投入,沒有達到預期的那種效果。

  學生都有生病的時候,我以談話的形式讓學生談談自己生病時的感受,這樣學生就能理解小鳥生病時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就能帶著自己的感受讀好一、二自然段。

  我由段到重點的句子進行教學。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小鳥孤單、寂寞的心情怎麼樣?這樣通過反覆地讀和各種形式情感體驗,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小鳥生病時孤單、寂寞的心情,從而把句子讀好。

  “牽牛花”一段是本文的重點段,體會牽牛花的精神是本課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目標。可是我執教這篇課文是借班上課,學生課前不能預習,學生對文字不夠熟練。於是,我讓學生在自由朗讀6、7、8自然段的同時,選用“蔓兒 纏 榆樹”等詞語說說牽牛花是怎樣幫助小鳥的。但我覺得這還不夠,於是又現場採訪牽牛花,現在大家都是牽牛花,我想採訪一下:牽牛花,牽牛花,榆樹那麼高,難道你不累嗎?***生答***既然那麼累,那你為什麼還要使勁爬呀爬?學生說為了讓小鳥早日康復,我再累也不怕。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牽牛花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的精神。

  本課教學給我的最大感觸是學生的有感情朗讀需要教師的不斷的去引導,去示範,並踏踏實實的去強化練習。通過反思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對於我來說是一種最好的進步方法,它可以讓我更快的成長,幫助我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範文3

  今天上完這堂課,想法特別多,主要是對自己的教學是否有效的一些反思。《小鳥和牽牛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選學課文,文字內容比較簡單,主要講述了小鳥和它的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學生一讀就能懂。總的來說幾個目標都達到了,課堂效果也不錯。本次教學主要側重課堂的有效性。

  一、 填充空白,深層體現課堂有效性。

  “教材不過是模本”,“教材要為我所用”這是我對這課簡單的課文的重新認識,獨立處理教材,填充課文,把課文變得十分有內容。

  1、文章很長,為了在課堂上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課前我便在黑板上畫上榆樹上在鳥窩裡的小鳥,繞在樹根的牽牛花。這樣給學生一個新鮮,也讓他們的腦袋裡有一定的事情的場景。

  2、我尋找出他們還沒學過的生字,組成詞語出現在黑板上。還選擇了一個要求會寫的字。這樣先系統學習生字詞,消滅攔路虎,對課文的朗讀和理解十分有益。看來上選讀課文是否有效,重要的是自己怎麼去挖掘他內在的資訊。

  3、三處想像的設計,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先讓學生想像“小鳥平時會和朋友們玩什麼遊戲呢?”感受小鳥沒有生病之前,與夥伴們幸福愉快的生活,為下文能更好地體驗小鳥的孤獨和夥伴之間深切的友誼做好了鋪墊。再想像“自己生病的時候是什麼感覺”,由此遷移到小鳥的感受,為指導朗讀奠定了情感基礎。最後想像“如果你是小鳥的朋友,你想用什麼辦法來安慰小鳥呢?”讓學生進入故事的角色,開始用心感受。這三處奇妙的想像,學生回答的比較簡單,而且還是學生親身經歷的。能夠把簡單的文字感情滲透到孩子們的心靈中。這樣從心處去感受的課堂,學習起來十分有趣,而且效果不錯。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