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關係的議論文

  隨著現在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激烈的競爭,議論文寫作作為引導輿論的有力武器,已經日漸成為了我們進入社會的必備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我清楚地記得康德曾經說過:"有兩樣東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無上敬畏之情: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句鎊刻在人類思想史上的話語也許很精當地為人類擺脫攬恤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堅持自然真理與思想的道德法則。也許這樣,人類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長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葦草。

  我相信人類在判斷認知事物的時候一定都會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跡,更何況是那樣

  一種與生俱來揮之不去的神聖感情。中國歷史長河中清風明月般的人物當然有,但是完全割裂親情毫無私念的例子又實在不算多。而我也許真的不太主張做一個冷血無情的人,否則世界沒有了感情,也沒有了色彩。

  我很喜歡魯迅,喜歡他那橫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個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觀冷靜的觀點絕不是眾叛親離而來的,"無情末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是先生的詩,而先生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遠是鮮活的,泛著血的殷紅。

  世界失去了親情的牽絆將會變得多麼蒼白,多麼令人窒息。當然我們也很難接受一個親情氾濫的、失真與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們可以找到一個折中的契合點,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極端。

  去過草原的人一定會驚異於牧草的柔順和堅韌,人這棵可以思考的葦草也許也應該這樣遵循著自然與思想的雙重法則在風中生存。

  柔情也許是一把雙刃劍,正負的功能淬於一身,但也許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質與生命的特質:讓生命美麗而不輕桃,繁華而不浮躁。

  篇2

  今天早上,我出門的時候,遠遠望見遠處有人在爭吵,走進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名轎車司機與一位牽著孩子的婦女發生了爭執。可定睛一看,那輛轎車是嶄新的,沒有一點損傷,而那婦女,和孩子也毫髮無損,我不禁暗生疑惑,好好的,吵什麼架啊?聽著旁觀人的敘述才知道原來是孩子和婦女在前邊走時,司機在不斷地按著喇叭,彷彿不耐煩似的,這使得行人的心裡很不服氣,便當作沒聽見一般。司機脾氣不好,下車就開始罵人,婦女也不甘示弱,馬起街來。見兩方吵得不可開交,我暗暗退了出來,逃離了這不可久留之地。

  回來的路上,我不經意地想:現在社會科技發展地這麼快,大家的生活條件也好了,可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逐漸增加了。如果司機當時下車細聲地提醒一下;如果當時婦女也好聲好氣地應允;如果當時司機有一顆謙讓的心,讓行人先走,如果……那或許就不會發生這場爭執了吧!世間“如果”有許多,可是因為許多方面的固執與偏見,所發生的,往往是那些最不幸的“如果”。

  其實,發生一場爭執遠遠比阻撓一場爭執要困難多了,但人們總是那麼自私與高傲,他們不願意去謙讓,不願意去為他人著想,狹小的心房裡裝滿的永遠是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一些。當那車喇叭按響的那一刻,或許對方的內心也受到了重擊,沒有人會願意聽到他人對自己發出的無情的警告。而那“嘟”一聲卻是比警告聲更冰冷的“語言”可能生活中,你也聽到過別人的車喇叭聲,我想當時你所感到的,不應是歡喜,更多的,應是窘迫吧!

  因此,當那“嘟”聲在你心中多想一次時,你的窘便多了一份。而在自己心中那份無形的隔膜也便厚了一寸。

  篇3

  前幾天,我用“騰訊QQ”加了一位比我大7歲的大哥哥為好友,他的網名叫“網路主人”。我很熱情地向他傳送訊息,“你好”我將這個問候發了出去,而他卻不冷不熱的說了個“恩”字,我有繼續向他傳送訊息。他依然不冷不熱的應付我,於是,我叫他開視訊,他拒絕了。

  我知道,在他眼裡我只不過是個陌生人而已,我根本微不足道,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與人之間都有一面“心牆”,它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給破壞了,他阻止了人之間的溝通和交往,人們彼此之間不在熱情,都變得自私,他們對自己的親朋好友都不在關心愛護,曾經有這樣一件事:一個人從來都不開門見人,也不和鄰居門溝通,久而久之,他和鄰居門生疏了,有一天,一個小偷闖進了他家,被他發現了,他捉住小偷,叫鄰居們幫忙,可那小偷卻說他是那間房子的主人,由於鄰居們不認識真正的主人,就把小偷放了,把真的主人送進了公安局,後來,警察拿他的身份證調查,真相水落石出後,小偷早已逃之夭夭了。這怪誰呢?怪他熱心的鄰居嗎?不,這其實怪他不與人交往的性格。

  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夠駕起一座心靈之橋,我相信,世界將會更加地和平、進步、發展。讓我們一起呼籲:牆,推倒了就是橋,它是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之橋,是人們的良橋,它將會成為推動世界和平、進步、發展的動力之一。

  牆,推倒了就是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