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與楊業的關係

  潘美不及弱冠之年便從軍,建立無數戰功。公元954年更是跟隨趙匡胤參加了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以一萬破三萬。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潘美與楊業均為北宋名將,之後因抵抗遼而合作。公元979年,宋太祖在攻下太原之後,依舊想趁勢收復各州。而此時的兵馬未得到充足的休憩顯出疲憊。

  與契丹有多年打交道關係的楊業出現,無疑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宋太祖這時便任命楊業為代州刺史,加強邊防。當時的潘美為三交都部署,他們倆相當於前鋒與司令的關係。而熟悉地理位置、風俗民情的楊業無疑是這場戰爭中的定心丸。二人合作帶來的雙贏,不僅是因為楊業的有勇有謀,也有潘美的密切配合。初次合作的成功帶來的只有再次合作。公元986年,宋太宗繼將西路軍主將任命為潘美,副將為楊業,監軍為文官王侁。作戰豐富的楊業提出變換作戰方式遭監軍猜疑,不得不硬著頭皮上,後又因諸小人爭功而無後兵支援,身陷囹圄,最後被困且身受多傷,絕食而亡。

  在這個過程中,卻從未見潘美的制止。根據當時的政權,後人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潘美對楊業在戰場上創下的偉績紅眼;二是當時以文制武的政權,王侁雖是監軍,卻因是文官,進而有一定的決定權。

  潘美和楊業可稱得上是一代名將,二人的合作也可說得上是雙贏,可惜終究是人心難測,既生美,何生業!這種關係不禁讓人嘆息。

  潘美與曹彬的關係

  潘美與曹彬都是宋朝開國大將。二人在政治上僅止步於同僚關係。

  在攻伐南唐一戰時,潘美被任命為副帥,曹彬為主帥統領部隊。二人憑藉智謀活捉李煜。但趙匡胤卻違背之前說任曹彬為使相的承諾,稱還有太原沒有平定!對此,潘美為曹彬不平,被宋太祖察覺,後補給曹彬銅錢二十萬。曹彬為人仁厚,在公眾場合不議論別人的過失,不以勢權壓人。二人也並無過節。只是二人跟隨趙匡胤東奔西走打江山。可如果二人為對手,在武力上怕也是不分伯仲。只是,有人將他們二人作比較,稱哪一個更為厲害,甚至有人問他們二人誰是真正的開國大將。如果將曹彬比作一枚溫潤的玉石,那麼潘美則是尖銳的利器。宋太祖退位後,歷史上也不再見曹彬的影子,而潘美甚至在六十七歲之時仍活躍在戰場。可就做人處事,曹彬的仁厚和不拘小節是為上等,就像“聰明人過的糊塗一世”,就攻下南唐,潘美為曹彬打抱不平這件事而言,潘美過為銳利,容易得罪人。就連宋太祖趙匡胤也對曹彬讚賞有加。表明忠心,手不握大權,就朝廷的爾虞我詐,曹彬糊塗,實為聰明;潘美聰明,卻為糊塗!

  二人幾經合作過幾次戰役後,僅僅是止步於同僚罷了。至於誰是真正的開國大將,誰更為厲害,當事人的關係沒有深交至此,後人也不必自尋煩惱,總之是各有千秋,各有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