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發護理本科論文
護理質量管理應該與醫療衛生改革的方向保持一致 ,把護理質量管理的定位放在是否滿足病人的健康需要上 ,在質量管理中追求高質量、低成本的管理目的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談普通外科手術護理與手術感染及疼痛相關性
摘要:目的:觀察普通外科手術護理管理與手術感染和疼痛的相關性。方法:98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對照組實施普通外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手術護理管理。結果:術後感染髮生率觀察組4.1%、對照組16.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後24h、48hVAS評分觀察組分別為***4.9±1.1***分、***3.5±0.9***分,對照組為***5.8±1.0***分、***4.7±1.1***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普通外科手術護理管理能夠減少手術感染,減輕術後疼痛。
關鍵詞:普通外科;手術護理管理;感染;疼痛;相關性
外科手術具有創傷性,因此術後會出現疼痛,或發生與手術相關的感染。研究發現,普通外科術後實施手術護理管理能夠緩解術後疼痛,減少手術相關感染的發生。本研究對普通外科手術護理管理與手術感染及疼痛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共98例,均為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患者。膽道疾病26例,肝臟疾病3例,胃腸疾病63例,肝腸疾病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觀察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平均***45.9±2.3***歲。對照組男27例、女22例,年齡平均***46.2±2.5***歲。兩組疾病型別、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護理方法
對照組用普通外科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術後感染控制護理、疼痛控制護理等。觀察組用手術護理管理模式,除基礎護理措施外,護理內容為:①手術感染護理管理:a.合理規劃手術室佈局,按照無菌疾病劃分區域,對個區域進行個體化管理,手術器具合理擺放在規定區域內。b.限制手術室人員流動,避免人流將細菌帶入手術室,導致手術室細菌超標。c.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著裝、口罩、手套等需保證無菌,手術過程中不需要再使用的手術器械由一護理人員負責管理。②定期對手術室空氣進行菌群監測,做好手術室的消毒滅菌工作。③術後疼痛護理管理:術前告知患者術後出現疼痛屬正常現象,消除患者的疑慮。告知能夠緩解疼痛的方法,如聽音樂、看電視等。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使其對術後疼痛有正確的認知,避免因疼痛產生不良情緒。
3觀察指標
疼痛程度:採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AnalogueScore,VAS***進行評價。用直尺和黑筆在白紙上畫一長度為10cm的線段,以mm為單位標記刻度,每1cm的長度代表為1分,0***0分***一端表示無痛,10***10分***一端表示最痛,要求患者在最能反映疼痛程度的刻度處做標記。輕度、中度、重度疼痛的評分範圍依次為1~3分、4~6分、7~10分。用SPSS21.0統計學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結果
兩組術後感染髮生率比較。觀察組術後感染2例***4.1%***,對照組術後感染8例***16.3%***。兩組術後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09,P<0.05***。
5討論
普通外科手術治療所引起的術後疼痛感易導致患者產生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不利於術後康復[1]。手術護理管理是指對能夠影響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及術後康復的相關因素進行管理,以確保手術治療效果和安全性[2]。對普通外科患者實施手術護理管理,能夠降低術後感染的發生率,緩解術後疼痛感,促進術後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張毅.探討普通外科手術患者院內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誌,2015,19***18***:3765-3765.
[2]胡亞楠,李英楠.普通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5,32***4***:65-65,67.
篇2
淺析骨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理念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骨科2011年1~12月收治的89例骨折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67例,女22例。年齡19~74歲,平均***24.1±1.8***歲。股骨骨折32例,脛腓骨骨折18例,腰胸椎骨折39例。選取2012年1~12月收治的92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69例,女23例。年齡20~75歲,平均***23.5±1.6***歲。股骨骨折38例,脛腓骨骨折15例,腰胸椎骨折39例。所有患者入院當天均經X線檢查,再聯合其臨床症狀體徵,確診為相應部位骨折。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型別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即按照責任制排班,護士長分配各項護理任務。研究組則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具體如下:
1.2.1護理風險識別護士應當提高自身業務素養,將被動護理轉變為主動護理,即在患者住院全程,護士應當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羅列患者在不同階段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專案,並逐一按照風險內容展開針對性護理干預,儘可能將潛在風險的危害減弱化。如骨折患者的疼痛護理問題、肢體活動問題、關節功能訓練及壓瘡等,只有有效識別護理問題,才能指導下一步護理干預。
1.2.2制定風險應急策略在明確護理風險後,護士長召開小組討論,再次將所有的護理風險專案逐一歸類,分別劃分為高、中、低風險。護士長全面徵集小組所有成員關於特定風險事件的處理流程,最終進行全面整合,提出系統化及完整性的操作步驟,便於護士在突發情況下能夠沉著應對。應急策略一旦制定,護士長應定期召開小組學習,並進行考核,以幫助護理人員內化有關內容。
1.2.3強化護理文書的書寫規範由於護理文書的記錄是整個護理流程的具體反映,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關鍵文字,也是護患糾紛發生的重要環節,所以應當保證書寫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護士長需要加強科室護理記錄的檢查頻數,同時設立獎懲制度,嚴格按照醫院規定,規範書寫護理記錄。
1.2.4完善實驗室生化指標危急值的報告制度危急值報告涉及患者的血鉀、血鈣、血氣、血小板、紅細胞計數等。一旦上述指標處於臨界值邊緣,應當及時向醫師彙報,便於醫師調整治療方案並給予對症處理。危急值報告制度的開展,實際上是以人為本護理理念的體現,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本科室的護理質量。
1.2.5高風險預警告知護士需對本科室所有患者進行壓瘡、墜床及跌傷評估。若評估結果為高風險時,則需在床頭放置醒目提示牌:防壓瘡、防墜床、防跌傷等。
1.3觀察專案兩組患者在入院第5天均接受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評價表測評。其中護理滿意度的答案採取封閉式選項,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護理質量評價表則由患者根據自己所感知的護理服務質量進行評分,分值為0~100分。
1.4統計學處理採用SPSS19.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等級資料的比較採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採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模式自從西方學者提出至今,備受各大醫院管理層青睞。因為當今醫患糾紛的日益顯現,主要與護士的風險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相關,而風險管理的出現恰好能填補這一空白,在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同時,還能減少醫院不必要的糾紛損失,達到雙贏效益。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評分均高於對照組***P<0.05***。說明風險管理的實施,能夠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從傳統的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藉助對潛在及現有風險的識別、評級及對症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隨著護理質量的提高,以及護理服務人性化內涵的體現,不僅可有效降低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同時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增進護患信任,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另外,制定風險應急策略是最為關鍵的核心環節,也是護士應對風險事件的指導性檔案,所以護士長不可輕視,應當多次召開座談會,在徵集多方意見後,再全面統籌,制定科學、合理、高效的應對策略。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士應當多掌握本科室常見病知識,準確、及時地預見和把握風險事件,提高護士的專業水平。綜上所述,在骨科病房管理中開展風險管理模式,不僅能提高整體護理質量,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取得較為可觀的臨床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