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本科論文範文外科護理
外科護理作為臨床醫學護理的主要領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護理本科論文,供大家參考。
護理本科論文範文一:外科護理實驗微課教學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微課字外科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5年2月至2014年度7月咸寧職業教育學校學習的2013級護理專業學生70名,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5人。對照組學生接受常規實驗教學模式學習,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進行微課教學模式,比較兩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實驗成績考核水平,以及對教學效果個人評價的差異。結果: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授課,觀察組護生的各項實驗考核成績明顯高於對照組,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護生對教學評價也明顯優於對照組,對教學模式滿意程度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微課在學校外科護理實驗教學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可顯著提高護生對教學課程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利於提高學生專業基礎護理操作水平,並且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評價更高,值得在學校外科護理實驗教學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微課;外科護理;實驗教學;
一、引言
外科護理實驗教學作為護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的一門必修課程,是指導學生對基本操作熟悉以及掌握的關鍵環節。常規實驗教學模式下,由於時間較緊,學生往往難以實現單向操作的熟練掌握,因此加強實踐教學力度,提升教學質量顯得尤為重要。有研究表明,引入微課教學,可有效提高護理實驗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專業水平的提升[1]。為進一步探究微課教學在外科護理實驗教學中的的應用價值,選取咸寧職業教育學校的70名同年級護生進行研究,就不同教學模式的效果報道如下。
二、材料和方法
第一,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咸寧職業教育學校進行進行外科護理實驗技術操作學習的70名護生為研究物件。隨機均分成兩組,對照組35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9名,年齡在20-23歲,平均年齡21.4±1.1歲。觀察組35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30名,年齡在19-23歲,平均年齡21.6±1.9歲。對照組接受常規實驗教學模式,觀察組在常規教學基礎上引入微課教學。每組均配置兩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兩組學生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故有可比性。第二,方法。對照組採用常規教學方式,即根據課程安排由教師講解示範,並在學生學習操作過程中進行指導。觀察組在常規教學基礎上引入微課教學,即在教材中副帶講解相應知識的視訊,並提供常見操作問題示範事例的視訊錄影演示,以及各項操作中的主要注意事項以及細節處理的關鍵。同時構建校園網路課程,觀察組護生在課餘時間均可登入此平臺進行相應視訊的觀看,並進行教學點評和意見反饋。授課教師適時在平臺為學生進行答疑,解釋學生的困惑,學生也可將教學視訊通過下載至手機等移動裝置進行隨時觀看[2]。第三,觀察指標。其一,根據學生在各項實驗考核中的成績評價教學效果,基礎操作考試包括導尿術、肌肉注射、靜脈注射以及心肺復甦四項。其二,根據兩組學生對實驗教學的授課的滿意度反饋性評價結果,以教學方式是否利於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專業知識掌握以及促進學習效率並結合課程學習的個人評價的問卷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第四,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18.0進行資料統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採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第一,通過對兩組護生的最終實驗操作課程考核,可以發現觀察組經微課學習後在導尿術、肌肉注射、靜脈輸液以及心肺復甦等各項考核成績均明顯優於對照組,差異均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第二,通過兩組學生對教學滿意度的評價,可以發現,微課教學在外科護理教學中學生的滿意度明顯高於對照組經常規實驗教學模式,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
四、討論
微課教學觀念最初是由美國提出,並逐漸推廣到全球高校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線上以及移動學習,實現實驗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3]。由於微課視訊具有小而精的特點,在較短的視訊中簡明扼要的抓住教學的關鍵點,利於學生掌握和記憶關鍵的操作步驟,同時因其可在移動終端播放,越來越受到現代的學生青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下,對於一些性格較為靦腆的學生而言,不敢上課提問,以及發表個人看法,往往容易錯失老師指導的機會,不利於後續學習。通過構建人性化的網路平臺,微課提供了較為便捷的師生互動渠道,有利於師生間學術的交流,促進學術的交流[4]。本次研究通過從不同實驗教學模式在學生外科護理的教學效果觀察,可以發現從實驗基礎操作考核中,觀察組經微課輔助教學的導尿術、肌肉注射等各項考核成績均顯著優於對照組,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護生對教學的滿意度77.14%也顯著優於於對照組62.86%,學生認同度較高,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外科護理實驗教學中輔以微課教學,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實現操作考核成績,並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為今後的臨床工作打下結實的基礎,同時護生對教學滿意度較高,增進了學生與教師的溝通交流,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樑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於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2.
[2]羅文平,趙惠,劉海波,等.手術病人護理微視訊在高職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5,292:616-617.
[3]李德偉,孫紅梅,任恩發.淺談微課在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2013,314:134-135.
[4]黃曉鸝,李樹民.基於翻轉課堂的醫學資訊檢索教學模式構建[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誌,2013,2211:33-36.
護理本科論文範文二:脊柱外科護理風險管理論文
摘要:患者安全不但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醫院管理者極度關注和關心的問題。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風險事件、併發症發生率及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關鍵詞:脊柱外科護理;風險管理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
①成立風險管理小組。由護士長總負責,組員為全科護士,人人蔘與風險管理,及時發現每個工作環節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並立即糾正,做到每天有檢查、每週有彙總、每月有分析。對本月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並提出整改措施並評價效果。
②護理風險識別和評估。脊柱外科患者常見護理風險來自患者自身、護理人員和環境方面。患者自身風險因素包括患者心理狀態、健康狀態和遵醫行為;護理人員風險因素包括風險意識不強、專科知識學習不充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經驗不足、疏忽細節問題、應急能力差等;環境方面風險因素包括病區環境、護理設施、搶救物品效能等。
③患者風險管理。建立健全護理安全風險預案和應急處理預案,患者就診2h內責任護士正確及時評估危險因素,確立高危人群,重點觀察,重點防護,做到心中有數,床頭插醒目標誌牌如防墜床、防跌倒、防壓瘡等。每班進行評估,做好班班交接,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風險教育,鼓勵患者為自己的安全把關,共同杜絕各種醫療差錯的發生。入院時告知患者和家屬雙向查對的意義和要求,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查對環節,積極配合執行規章制度。
④護理人員風險管理。對護士進行持續有效的風險教育,如分析護理風險案例、強化法制觀念、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風險的認識,同時實行護理風險事件發生與績效考核掛鉤的原則,督促護理人員學習法律法規,構建護理安全文化;實行彈性排班,增加薄弱時段的人員,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促進醫務人員之間的有效交流,增強團隊協作精神,樹立牢固的職業責任,有效規避護理風險;增加培訓的力度,對科室的護理人員進行分層次培訓,提高專科技術水平和應變能力;每日晨會後,護士長到重點患者床前進行護理安全評估,指導管床護士採取預見性護理措施,並監督措施的落實情況,持續改進護理質量。
⑤環境風險管理。完善病區的基礎設施並定期檢查其完好性,根據脊柱外科患者的特點及需求在病區的走廊牆壁上安裝扶手,保持病房地面清潔、乾燥,做好防滑措施。病床加上防護欄,呼叫器置於患者床頭。衛生間加防滑墊、安裝扶手、呼叫器。保持病房內環境安靜,光線充足、通風良好;定製海綿、腳圈、翻身枕等護理用具;高危藥品使用紅色標識並與普通藥品分開放置,麻醉藥品加雙鎖保管,嚴格交接班並記錄,急救物品實行五定管理,確保搶救物品的正常使用。
1.2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9.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採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小結
患者安全不但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醫院管理者極度關注和關心的問題。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風險事件、併發症發生率及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風險貫穿於臨床護理工作的每個環節,任何不規範護理行為都有風險。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對護理風險要有預見性,只有高度重視護理風險,牢固樹立風險管理意識,不斷提高護理風險管理能力,採取有效的綜合措施,才能有效減少護理風險事件和患者併發症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術中高頻電刀電外科損傷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宋烽,張金鳳,蔡小光中華護理雜誌2003-08-05
2、外科優質護理服務試點病區開展責任制護理初探胡德英;劉義蘭;代藝;周文娟;喻姣花;魯才紅;護理學雜誌201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