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技巧

  文言文翻譯是一種綜合性練習,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礎知識的運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和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是高考試題中的保留專案。那麼,怎樣才能正確地翻譯文言文?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閱讀。

  

  一、翻譯的標準

  “信、達、雅”是得到公認的文言文翻譯的三條標準。“信”是指譯文要準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於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

  “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二、翻譯的原則

  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要儘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在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 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 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後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儘量達到完美。

  三、翻譯的步驟

  文言文翻譯的步驟,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數,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 文,再進行推敲。譯完全文後,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簡言之,通讀全句,標註要點;關注全文,準確理解;按照詞序,對應翻譯;調整 全句,符合規範。

  四、翻譯的方法

  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 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 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 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有: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 汝”等換成“你”。“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 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平浪靜”。

  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常見的失誤型別

  1、不需翻譯的強行翻譯

  在文言文中凡是國名、地名,人名,官名、帝號,年號、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譯時,可以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不用翻譯,因為這些詞一般都無法與現代漢語對譯。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可譯成:晉國侯王和秦國霸主包圍鄭國,因為鄭國對晉國無禮。

  2、以今義當古義

  有的詞語隨著社會的發展,意義已經變化了,有的詞義廣大,有的詞義縮小,有的詞義轉移,有的詞感情色彩變化,有的名稱說法改變。因此,要根據原 文的語境確定詞義,且不可以今義當古義。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誤譯:先帝***劉備***不認為我卑鄙無恥。“卑鄙”屬於感情色彩變化。在古代這個詞是中性詞,指 地位低下,見識淺陋。現在是貶義詞,指人的行為或品質惡劣。譯句中的以今義當古義,應改為古義。

  3、該譯的詞沒有譯出來,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誤譯:以藺相如的功勞大,拜他為上卿。譯句沒有把“以”譯出來,應當譯成“因為”,也沒有把“拜”譯出來,應當譯成“任命”才算正確。

  4、詞語翻譯得不恰當。例如: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誤譯:不愛惜珍珠寶器肥田沃土。譯句中把“愛”譯成“愛惜”不當,“愛”有愛惜之意,但在這個句子中是“吝嗇”的意思。

  5、該刪除的詞語仍然保留。例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誤譯:從師學習的 風尚也已經很久不存在了。譯句中沒把原句中的“也“刪去,造成錯誤。其實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 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頓、湊足音節,或者起語氣作用的助詞,或者起連線作用的虛詞,它們沒有實在的意義,雖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 譯時,因為沒有相當的詞可以用來表示它,應該刪除不譯。比如表示判斷的 “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譯時應該從譯句中去掉,並在適當的地方加上判斷詞“是”。

  6、省略成分沒有譯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沒有必要翻譯出來,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須翻譯出來語意才完全,如: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司馬 光《赤壁之戰》***誤譯:孫權給群臣看,沒有誰不嚇得改變了臉色的。句中的“以”後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書信,而譯句中沒有譯出來,應該在“孫權”的後 邊加上“把曹操的書信”,語言才顯得清晰完整。

  7、該增添的內容沒有增添。在翻譯時,有時為了文句符合現代漢語習慣,必須增添一些內容,才算恰當,如: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誤譯:現在劉表 剛剛死亡,兩兒子不團結。在數詞“兩”後邊加上量詞“個”,語氣才顯得流暢。再如: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譯成:因此,先主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 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他。譯句中在數詞“三”後加上量詞“次”字。

  8、無中生有地增添內容。一般說來,文言文翻譯必須要尊重原文的內容,不能根據個人的好惡增添一些內容,以至違背原文的意思。否則,就會造成失 誤,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誤譯: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於助人並且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在裡面。譯句中的“品行高潔、學有專長, 樂於助人的人”原句中沒有這個內容,是翻譯者隨意加進去的,應刪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9、應當譯出的意思卻遺漏了。沒有把全句的意思說出來,只說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誤譯:孔子說:“學習後要複習,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譯句把“時”的意思漏掉了,應該在“複習”前加上“按時”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譯句。

  10、譯句不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則。在古代漢語中,有一種倒裝句,這種句子在翻譯時,一般說來,要恢復成現代漢語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報 秦者,未得。誤譯:尋找人可以出使回報秦國的,沒有找到。這個句子翻譯的不妥,因為原句是定語後置,在翻譯時必須把定語放回到中心詞前邊,正確的翻譯是: 尋找可以出使回報秦國的人,卻沒有找到。再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譯成:蚯蚓沒有爪子和牙齒的鋒利,筋骨的強壯。這個譯句沒有按定語後置的特點來 譯,正確的翻譯應該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壯的筋骨。

  訓練要點:

  “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和一些“固定結構”等等都是各類語文考試出題的重要方面,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知識的基本規律,就能夠觸類旁通。

  1.文言實詞

  如:***1***每至哭踴,頓絕方蘇。——每次到行喪禮邊哭邊跳時,總會困頓暈倒,許久方才甦醒。***2***徒流及死,具有等差。——服勞役、流放直至死 刑,都有等級次第。***3***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災,絕食者千餘家。——天保年間,蘇瓊的管界之內發大水,百姓遭了災,糧食斷絕的有一千多家。

  注意要點:***1***基本模式是單音節詞變雙音節詞。***2***積累與根據上下文意推斷相結合。***3***重點是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4***專用詞語不譯,一般詞語譯徹底。

  2.文言虛詞

  如:***1***今聞此言,故猶未也。——現在聽到這話,才知道你還是沒有懂。***2***一身獲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我一人獲罪,將要使許多人家獲救,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3***遣使約降於燕,燕軍皆呼萬歲。——派遣使者向燕國軍隊商議投降的事情,燕軍都歡呼萬歲。

  注意要點:***1***積累,大體瞭解重點虛詞的一般用法。***2***對句中的關鍵虛詞要確譯。***3***根據上下文和相關實詞意義進行推斷。

  3.文言句式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都是有規可循的,如果是疑問代詞做賓語的時候,賓語是要前置的。否定代詞做賓語時,這個賓語往往也是前置的,翻譯的時候,就要把它給顛倒過來。如:

  ***1***至於公事,何由濟乎?——至於處理公家事務,憑藉什麼才能成功呢?

  ***2***今日順從,明日富貴矣。——如果您今日順從了金人,那麼明日就可以享受富貴了。

  ***3***及欲求謁,度知其意。——到***道研***要求拜見的時候,***蘇瓊***預先料到了他的來意。

  注意要點:

  ***1***注意並準確反映分句間的關係。

  ***2***注意並準確補上句中省略成分。

  ***3***注意詞語調序以符合現代習慣。

  ***4***注意根據全文和上下文意推斷。

  目前,文言文翻譯在整個文言文閱讀考查中的比重較大,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就要做好翻譯訓練,提高自己的翻譯能力。使自己的翻譯在準確明白、沒有 語病的基礎上;既能體現原文語言特色,又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併力爭使自己的翻譯做到文筆優美生動,富有表現力。相信只要大家在學習中善於總結,掌握規 律,就能夠通過理解去解決它。用理解這把鑰匙開啟文言翻譯之門也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