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和月亮句子賞析

  周國平先生在《白兔和月亮》***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中,用生動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講述了一隻獨具賞月慧心的白兔,在得到月亮後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故事。整個故事深入淺出,平易之中見理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白兔和月亮句子的賞析。歡迎閱讀與參考!

  白兔和月亮原文句子賞析

  落難的王子

  有一個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聽不得悲慘的故事。每當左右向他稟報天災人禍的訊息,他就流著淚嘆息到:“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運終於落到了他的頭上,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中他的父王被殺,母后受辱自盡,他自己也被敵人擄去當了奴隸,受盡非人的折磨。當他終於逃出虎口時他已經成了殘廢,從此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時遇到他的,見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聽身世。聽他說罷我早已淚流滿面,發出了他曾經有過的同樣的嘆息:

  “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

  誰知他正色道——

  “先生,請別說這話。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承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於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難的王子撐著柺杖遠去了。有一天,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而我的耳邊也響起了那熟悉的嘆息:

  “天哪,太可怕了……”

  白兔和月亮

  在眾多的兔姐妹中,有一隻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每天夜晚,她來到林中草地,一邊無憂無慮地嬉戲,一邊心曠神怡地賞月。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的眼裡,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

  於是,諸神之王召見這隻白兔,向她宣佈一個慷慨的決定:

  “萬物均有所歸屬。從今以後,月亮歸屬於你,因為你的賞月之才舉世無雙。 ”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賞月。可是,說也奇怪,從前的閒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著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著月亮,就像財主盯著自己的金窖。烏去蔽月,她便緊張不安,唯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在他的眼裡,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滅,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銷了那個慷慨的決定。


白兔和月亮

  白兔和月亮意義賞析

  這篇寓言旨在說明,對於事物的審美態度和功利態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們要能夠發現和欣賞物件的美,就不可抱一種佔有的態度。

  開始的時候,白兔之所以會是“賞月的行家”,覺得“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就因為在她和月亮之間不存在一種功利關係。這個時候,她的心態是輕鬆自由的,“無憂無慮”的。可是,在諸神之王宣佈月亮歸屬於她以後,她與月亮之間的關係完全改變了,變成了一種功利關係。在這種關係支配下,她的心態也由無憂無慮變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裡,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財產,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讓她的財產遭到侵犯和損害,如何還能欣賞月亮的美呢?

  對於美的本質,歷來有不同的解釋。不過,有一個佔上風的認識,便是認為美的欣賞和利益的計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學史上,德國哲學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無利害關係的快感。還有人用遊戲說和距離說來解釋美感,強調審美狀態是一種遊戲狀態,審美主體必須與物件保持一定距離,這些說法都蘊涵著無利害關係這一觀點。中國的審美傳統主要來自道家,也是強調一種“遊於物之外”的超脫態度和閒適心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總是計算利益,貪圖佔有,生活在焦慮之中,有些人則比較超脫,心胸寬闊,能夠真正享受生命的樂趣。所以,審美和功利不僅是看事物的兩種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那麼,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釋美感的性質了,它的更深的涵義是提倡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

  ·整體把握

  這一則寓言,主題詞就是“得失之患”。首先必須把握的是,這種“得”,並非一般的“得”,試想白兔得到一把青草,會有這樣的“得失之患”嗎?小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諸神之王慷慨賜予,但是她實在不配擁有,因此不能泰然擁有。這就是說,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這樣的擁有,看起來是好事,又何嘗不是壞事?物的主人,其實也是物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處於兩種不同的關係,決定了白兔呈現兩種不同的心態,擁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這一則寓言有兩處轉折。諸神之王宣佈月亮歸屬於白兔,是一個轉折。此前,白兔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此後,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最後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是又一個轉折。前一個轉折,前後構成鮮明的對比,後一個轉折給人留下一個啟迪,寓意就是通過這樣一個反覆透露出來的。

  ·問題研究

  1.這一則寓言提到人類,含有什麼意味?

  句子是這樣說的:“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換句話說,就是人類的慧心已泯。慧心,原是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現在泛指智慧。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並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

  2.照寓言這麼說,難道一無所有、赤貧如洗才自在嗎?

  閱讀就是應該同作者平等對話,應該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但是,我們首先要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寓言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不是擁有一把青草什麼的。可見不是泛指擁有,只是指白兔之於月亮那樣的擁有。如果天空擁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擁有,不會如此緊張不安。這則寓言也使我們明白,擁有顯赫的權勢或財富,擁有者是緊張不安的。金鑾殿龍座上的皇帝威風是威風,其實,他惟恐風吹草動,他是緊張不安的。寓言告訴我們,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寓言沒有鼓吹一無所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