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的寶寶吐奶怎麼回事該怎麼辦

  新生兒吐奶是常見的情況,有些吐得厲害,奶水還會從寶寶的鼻子裡出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

  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情況會導致生理性吐奶:

  原因1:餵母乳時吸入空氣引起吐奶

  媽媽輕輕拍打嗝,能緩解寶寶生理性吐奶

  當寶寶喝完奶後,由於胃裡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氣,所以就會造成胃部壓力,出現溢奶、吐奶現象。

  對策:爸爸媽媽應及時幫寶寶拍打嗝,把氣體排出。將寶寶直立抱起,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肩上至少30分鐘,輕輕地拍撫寶寶的背部,幫助寶寶打嗝,吐出胃裡多餘的空氣。然後將枕頭墊高,讓寶寶右側躺下,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此外,寶貝吃奶時應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這樣做法的好處是能夠避免吃奶的時候吸入空氣。

  原因2:餵母乳過量引起吐奶

  在餵母乳時,不能確定寶寶喝了多少,可能會吃的太多,引起了寶寶吐奶。

  對策:飲食上應該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可增加餵奶次數,但每次不可喂得過飽。

  原因3:寶寶喝奶太急嗆著引起吐奶

  對策:媽媽們要控制寶寶喝奶的速度,如果是母乳,要用兩隻手指上下壓住,減緩喝奶的速度,如果是奶瓶餵奶,要更換奶嘴。

  原因4:在剛喂完奶馬上移動寶寶引起吐奶

  對策:剛喝完奶最好維持寶寶坐或者抱的姿勢一段時間,不要帶著寶寶走來走去。在剛喂完奶後,不要讓寶寶立即翻身引起吐奶。

  原因5:寶寶仰臥時給寶寶餵奶引起吐奶

  對策:最好是抱著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的傾斜狀態,減少胃裡的奶水滯留,減低吐奶的概率。

  原因6:奶粉不適引起的吐奶

  對策:爸媽們可以嘗試轉成"低溢奶"型的奶粉,它比一般的牛奶要黏稠一點,可以減少溢奶的情況。此外,家長還可以通過改變奶粉的沖泡方式,減少吐奶。在給寶寶平常喝的牛奶中新增穀類食物,或是將牛奶衝得稍微濃稠一些,這樣就不太容易發生逆流現象。不過,太稠的牛奶容易造成腸胃阻塞或導致腹瀉,這也會讓寶寶感到身體不舒服,所以爸爸媽媽也應當加以注意。

  原因7:轉奶不當引起的吐奶

  對策:如果寶寶對原來的奶粉過敏,需要轉奶,在給寶寶更換奶粉在初期會使得攝入量減少,引發消化不良 ,有的還會引起口吐、腹瀉、便祕等症狀。建議父母們要按著正確的轉奶方法:第一天在原先吃的奶粉裡新增1/3的新奶粉,度過兩兩三天的適應期後,如果寶寶能接受,就將比例調整為1:1再適應兩三天,然後新舊奶粉比例為2:1再適應兩三天,最後完全過渡到新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