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志願填報技巧

  平行志願填報方式只是擴大了考生院校選擇的範圍,減輕了家長和考生的心理壓力,由於報考資訊的不對稱,考生家長對招生政策、錄取規則和分數使用等方面缺乏經驗,容易走入誤區或盲區,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造成“高分落榜或遭遇進檔後退檔”的風險。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到你!高考加油!

  高分落榜或達線退檔由兩方面因素形成:一是政策因素;二是人為因素。主要表現有三種情況:一是考生總分高於院校錄取線而沒有達到專業線並且不服從調劑;二是高考總分達到相應批次錄取線,但相關科目較差或因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專業要求而予以退檔;三是因各院校投檔線的人數都比實際錄取的新生多20%,因而投檔線上的“邊緣生”,很可能遭遇進檔後退檔的風險。

  上線落榜的具體原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14種類型:

  1.政策性落榜

  投檔比例暗藏風險:

  高校招生實行按比例投檔的辦法,全省批次省控線是按1:1.2比例劃出,各個招生院校在錄取中實行1:1.05——1:1.2投檔比例,這種錄取政策就意味著考生達線未必被錄取,也就是說上線考生存在5%到20%的虛額。一般在省控線20分以內的“邊緣生”報考時需要格外謹慎。

  預防對策:①“邊緣生”儘量選擇哪些往年首輪投檔不滿額的院校。②專業上不要過分挑揀並儘可能服從調劑。③所報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數餘量。④不能用錄取院校的最低分來判斷是否能達線。

  2.檔案材料填寫有疑問,填寫錯誤或作假

  預防對策:考生填表時書寫要規範,字跡要清楚;嚴格按志願順序填寫;各種材料要真實客觀;表格完成後最少核對二次。

  3.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院校或所選專業的標準

  進檔後遭遇退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個因素是考生對所報院校的《招生簡章》中要求的報考資格、學校情況及專業要求等相關內容不瞭解,盲目填報引起的,志願填報一定要看清專業報考的條件。

  預防對策:熟悉體檢標準和特殊院校招生錄取條件,如身高、聽力、色弱、色盲、肢體、口吃、性別,男女錄取比例等,避免誤闖“紅燈”。

  4.所報專業相關科目成績偏低,達不到該專業錄取要求

  許多高校招生不僅要求總分達到錄取分數線,並且對所報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外語專業的考生,英語成績要達到100分;錄取漢語言文學專業要求語文成績達到90分;錄取到經濟類專業數學成績至少要達到100分等。一般來說,文史類專業、外語類專業、中醫學類專業對語文、文綜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理工類專業對數學、理綜科目的成績要求高一些。醫學類專業、對化學、生物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外語、處貿專業,對外語筆試成績和口試成績都有一定要求。

  預防對策:報考時一定要看清楚所報院校的要求。

  5.參考院校往年錄取最低錄取線

  目前相當一部分大學,如天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錄取專業實行“分數優先”的原則,這種完全憑分數定勝負的辦法,就是淘汰低分數的學生。假如你參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選。最低錄取分往往就是最後一被錄取考生的分數,有時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門專業與最高***熱門***專業間的分數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間。

  預防對策:參考高校往年的錄取平均分。

  6.對目標院校“大小年”趨勢分析不準確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個學校報考人數很不穩定,起伏較大,導致錄取分數忽高忽低,走勢無常。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錄取分數線所造成的。一般來說,“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兩年交替出現的,但並不絕對,只能作為填報志願的參考。

  導致“大小年”現象的因素有:①受上年該校錄取分數線的影響;②該校當年招生計劃投放量;③宣傳力度;④幾十萬考生志願填報情況。考生要避免“志願扎堆”,僅靠簡單尋找“大小年”規律作為志願填報的依據是根本不夠的,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縱橫分析,全面考量。

  預防對策:①參考該校連續三年錄取比例的變化趨勢,錄取分數高說明是“大年”,錄取分數低說明是“小年”。 “大小年”現象是一種人為因素造成的現象,要全面分析,靈活運用。②對上一年新開設的專業,如果錄取比率小於1,來年報考人數可能大幅度提高。當年新開設的專業,可能因報考人數不多而遇到“小年”。

  7.過高估計自身實力,只選“三熱”***地區、院校和專業***

  不少考生在填報時只重視對熱門地區的重點院校與熱門專業的選擇,而忽視或放棄對一般院校的填報,造成重點院校一旦失利,全盤皆輸。

  預防對策:注重對一般院校和相近專業的填報,選好保底院校。

  8.不重視提前單獨招生院校

  單獨招生分為單獨招生錄取院校和自主招生兩大類。單獨招生院校比較特殊,對考生特長及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儘管招生數量少,但也有不少較好的特色專業。自主招生類院校對考生的要求較高,但對優生群體來說,增加了錄取的機率。

  預防對策:建議填報此類院校,擴大院校與專業的選擇範圍。

  9.忽視第二批次院校的填報

  第二批次院校數量大,有相當一部分不錯的專業,其畢業就業情況好於某些第一批次的院校,特別是一些新興的專業應予以關注。

  預防對策:重視填報好第二批次院校,為考生增加選擇的機會。

  10.過分重視專業,不服從調劑,這是“高分落榜和進檔後被退檔”的主要因素。

  考生專業要求較高或不服從調劑***或不填寫***,造成進檔後被退檔的風險。

  預防對策:①專業志願一定要“服從調劑”。因平行志願的院校最多可填報6個專業,考生專業填報機會增多,相對每個專業填報的考生就會增加,專業容易形成“扎堆”情況。如果考生在填報專業中分數不算高填報理想院校,又要填報穩妥又中意的學校,還要有“保底”院校,防止進檔後被退檔。如果考生的“是,專業又不服從調劑,就會造成進檔後被退檔。在“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志願組合中,即要敢於否同意調劑”一欄不填寫的話,將被視為“不同意”處理。②專業志願冷熱搭配要適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專業取分高低,不能全報熱門或高分專業,要保持專業志願間要有3-5分的差距。如對專業沒有什麼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調劑”。

  11.吃不透院校《招生簡章》形成死檔

  有的院校對加分政策只在投檔時承認,錄取專業時以實考分為準;有的學校規定了專業級差,非第一志願專業錄取時,要減掉一定分差後才能與第一志願的考生排序;有的專業對身體條件、單科成績有要求外,還規定了男女生錄取的比例等,這些問題不注意就會形成“死檔”。

  預防對策:一是瞭解院校資訊,特別是招生章程、近幾年招生錄取分數情況;二是量力而行,選報志願留有餘地,參考各校專業錄取的平均分、位次;三是嚴格對照《高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相關條款,選報志願要避開不予錄取的專業;四是選擇專業面要寬,儘量服從專業調劑。

  12.沒有正確理解高招錄取關鍵環節而退檔

  平行志願錄取過程的兩個關鍵環節是: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校志願投檔,第二個環節是根據專業志願錄取。第一個環節是第二個環節的前提,只有當你的檔案順利投入志願學校後,學校才會根據你的專業志願進行錄取。平行志願可給考生增加選擇機會只在第一個環節起作用,與第二個環節沒有關係。

  如山西一位家長給孩子報志願,理想專業是金融專業,為了保證專業並增加錄取機會,他在平行志願的前四個學校都選擇經濟類專業,這類專業招生數不足的學校寧肯空著也不填,而且專業均不服從調劑,而在第五個學校也就是最後一個院校填報了服從調劑。這位家長的想法是,第一個院校進檔後如不能被金融專業錄取,不服從調劑就會進入第二個院校,如第二個院校還不能錄到金融專業就會落到第三個院校,直到第五個院校別無選擇時再服從調劑。事實上,這位家長沒有把平行志願投檔程式搞清楚,如果該考生符合進檔條件被前面任何一個院校投檔,經濟類專業錄取不到又不服從調劑,根本不能進入下面的學校,只能作退檔處理。

  13.堅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每年由此落榜的考生也不少,他們的理由是本地高校招生數量多,錄取的機率就會大些,但實際的情況是本地院校錄取人數多,報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預防對策:立足長遠,擴大錄取機率。省外院校錄取人數少相對報考的人數也較少。

  14.考生定位不準,所報院校總體“扁平”,造成滑檔

  預防對策:平行志願所報的幾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間要有梯度。每個志願順序所填報的幾所學校,在選擇時一定要拉開院校之間的志願梯度。如果將分數差不多的幾所學校分別列為第一、第二、第三志願順序,結果會使這幾個志願變為一個志願,第一個院校落榜,其後的志願也不會被錄取,浪費了錄取機會,導致所填志願都成為無效志願,造成整體滑檔或志願全部被採空的問題。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將分數更高的分數列為後續志願,形成志願倒掛***即無效志願***。一般來說,院校志願梯度以20到30左右為宜。

  附:

  合理的填報方式――階梯式:

  這種填報方式不論是錄取規則上,還是錄取分數的階梯層次上都是合理的,被公認為最科學的填報方式。其合理性體現在:第一理想的院校和專業失利後,對退而求其次或達到有學可上的“保底”目的來講,還是比較穩妥的。

  不合理的三種填報方式:併到式、高低起伏式和倒置式:

  ***1***並列式:

  並列式排列,是將選擇的各志願院校都是在同一層次的高校或歷年招生分數在一個區間內,差距不大;或是地域相近、綜合實力相當的院校,好像不同志願間也有一個下降式排列,但志願梯度不夠大,實際上都處於一個志願層級,如果前面的落選,後面的照樣能起作用。

  ***2***高低起伏式:

  這種排列志願填報方式由於高低相間,對第二志願來說相對踏實,但白白浪費和第三、第四志願。

  ***3***倒置式:

  此類考生填報的第一志願偏低,第二、第三志願慢慢升高。白白浪費了兩次機會,一旦第一志願落空,只有接受退檔的現實。

  總之,填報志願的風險不管是政策因素還是人為因素,都是客觀存在的。求學路曲折,填報“風險”多。風險的大小取決於考生的實力和定位能力,“風險”的識別能力取決於考生及家長的學識與重視程度。只要樹立風險意識,遵循填報規律,借鑑成功經驗,提高判斷能力,科學合理填報,力爭把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