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控形式化的原因是什麼

  企業內控是企業為保證經營管理活動正常有序、合法的執行,採取對財務、人、資產、工作流程實行有效監管的系列活動。那麼?

  “企業內控”為什麼會形式化?原因顯然是多方面的,如,內控標準不明確、監管部門監察力度不夠、企業重視程度不足、內控體系設計不合理、內控執行不給力等因素。筆者認為,形式化的內控根植於企業的“內因”-內控 “五力”缺乏,即:驅動力、支撐力、滲透力、執行力和控制力。

  企業內控形式化的原因:驅動力不足

  所謂內控的“驅動力”是指,企業風險控制和管理提升的內在訴求。規避風險和提升管理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對於企業來講,二者並不矛盾,且同樣重要。

  企業如果缺乏風險控制的強烈意識、缺乏提升管理迫切訴求,就沒有進行內控建設的原動力。許多企業將內控建設與企業發展戰略結合起來,沒有進行頂層設計,沒有上升到管理提升的高度,即使在政策合規性強制要求下,也不情願去推動內控工作;即便開展內控建設,也是形式大於實際,敷衍了事。

  通過內控建設來提升企業效益是企業內控的目標之一,也是企業內控的根本訴求和本源動力。只有將企業的未來利益和期望與內控捆綁在一起,並號召和發動廣大員工全員參與,內控建設才會有活力,內控才不會流於形式。

  企業內控形式化的原因:支撐力薄弱

  企業內控的“支撐力”尤指支撐內控建設的資源準備和基礎支撐。包括人力、財力、物力、組織體系、制度體系、保障體系等。內控體系的建設依賴於組織結構優化和支撐體系優化,因此要求企業的內控建設投入大量資源,許多企業因此而不堪重負。

  由於缺乏這些資源支撐,企業在內控建設中,對組織結構、制度體系、職能支撐部門的管理等,未曾按照業務流程的內在規律和流程改進的要求執行,對支撐的管理系統按照原有固化的系統進行格式化處理,在流程改變的情況下,沒有推行相應的組織變革和崗位體系調整,導致內控流於形式。在實踐中,許多企業內部管理支撐體系落後,資源支援不足,導致內控建設前後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

  企業內控形式化的原因:滲透力不強

  所謂企業內控的“滲透力”是指,以流程再造為重要抓手,深入到企業業務層面,對企業風險全面梳理,對業務活動全面改進。根據《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所列出的18個模組所示,內控活動涵蓋了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企業內控執行中,往往忽略業務和業務流程,更強調財務內控,專注於財務報告及內控環境方面。

  流程優化是內控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貫穿於企業內控的整個過程之中。不對業務流程進行梳理、改進和優化,就難以發現和解決整個業務活動中的問題;如流程再造不能深入到各個環節,貫穿各個業務活動領域,打通組織間壁壘,內控就成為空話,更達不到監管部門對業務活動實施控制的基本要求。

  涉及多家制藥企業的“毒膠囊”事件中,如果企業能夠對採購、質檢、倉儲、製造、銷售等業務各個環節進行細緻的流程梳理、風險排查和業務改進,就不會造成如此巨大的損失,也就不會引發全社會對藥企的信任危機。

  由於不重視流程優化和再造,內控缺乏滲透力,對於本該是十分明顯的內控缺陷,竟會熟視無睹,本應該完整貫穿整個業務鏈條的質量標準體系形同虛設,內控喪失穿透力,內控如何“HOLD”住?

  企業內控形式化的原因:控制力缺失

  所謂企業內控“控制力”是指,企業在內控建設過程中的全面控制和監督。包括,對企業內控環境的調研與分析、內控體系設計、風險分析及防範、內控流程與制度體系建設和完善、內控執行與落地等全過程的控制。

  眾所周知,企業內控建設本身就是系統性工程,需要進行系統性規劃、設計、完善、執行和改進。有些企業在內控建設中,缺乏內控的控制力,存在對內控過程監督不力、成果難以執行和推進、執行效果不能有效檢驗等現象。

  在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不足、資源配置不充分或不得當、內控人才缺失、內控建設超越了自身發展要求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內控”的控制力過低,內控的過程管理出現疏漏,致使內控形式化。

  在此情況下,專業諮詢公司的介入有助於企業彌補自身不足,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內控工作的全過程管理,提高內控的控制力,提升內控效果。

  企業內控形式化的原因:執行力不夠

  內控執行力特指內控體系建設過程中的執行落地能力。多數企業把內控建設等同於制度檔案的修訂和完善,在完成了“內控建設”合規性檔案編制後並未真正在企業推行,有的企業或因內控體系推行中阻力過大、工作經驗不足、可執行性不強等原因而草草收場。

  企業在內控執行中難以推行,反映出企業內控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的惰性,反映在在內控實施計劃的制定、領導,特別是一把手的重視程度、內控實施的組織、歸口管理與授權、內控實施考核與監督等方面。

  缺乏執行力,內控就沒有約束力,內控制度和流程就難以落地,內控就浮於表面。企業處於“有內控無執行”的尷尬境地,無助於企業管理的提升和核心競爭力的打造,背離了內控的初衷。

  如果企業內控建設停留於表面,則會導致內控流於形式,使內控脫離了監管,偏離了企業的使命和方向,造成內控不能深入實施,風險難以有效防範,企業難以規範運營的怪圈。內控的形式化導致的是企業自身信譽降低、員工利益受損,最終會打擊投資者信心,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

  因此,企業需要通過對業務活動的細化管理,提升內控的驅動力、支撐力、滲透力、控制力和執行力,真正實現內控規範化。企業應當以流程再造為抓手,將流程管理思想貫穿於內控建設的各項活動之中,將內控架構在優化後的流程之上;企業應當以資訊化應用為工具,將內控建設與資訊科技相結合,使內部控制變得更加高效和便捷;企業應當以組織體系優化為動力,通過組織體系調整以適應流程變革和內控合規性要求;企業應當以風險管控為保障,通過建立風險資料庫,完善內控制度和體系,保障內控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