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

  《故宮博物院》是一篇極具代表性的以空間順序的說明順序來寫的說明文。針對八年級的學生首次接觸說明文,於是我採用和視訊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在前不久進行的遼陽縣初中優秀課評選中,我執教的課題是八年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故宮博物院》。為了充分體現我校的課改思路、充分發 揮學生潛能,並結合學科特點、文體特點、學生實際,整個課堂教學由“課前展示——匯入新課,明確目標——探究教材,合作交流——彙報展示——細讀感悟,體 會特色——總結收穫,拓展延伸”六大環節組成。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主要在於:

  1、能夠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有條不紊地展開教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問題,教學重、難點得到合理的體現和突破。

  2、 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課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並由各組介紹課前蒐集的關於故宮的知識,既為新課教學做了準備,使學生對故 宮不再陌生;也鍛鍊了主持人和各組同學的膽量、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將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在課堂上展示給老師和同學們。

  3、能夠學生自己 弄懂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弄懂。由於語文科知識的瑣碎性和答案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語文課堂不可能完全撒手給學生。這節課,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給學生,學生能夠 自己學會的知識,我儘量將知識的傳授權留給學生。比如:①故宮博物院的主要特徵是什麼?請從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宮特徵的語句。②填寫課後練習一的平面圖, 想一想,文章採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③將課文劃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結構方式。三個問題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學生能力範圍之內,所以,我將它們安排在“探究教 材、合作交流”環節中,由各小組通過合作學習,在小組長的講解、組員的補充中予以解決。

  4、巧妙利用教具,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 率。把握說明順序是本文一個重點,要想完成這個教學目標,就要先完成課後練習一——填寫故宮平面圖。為了節省教學時間,並全面瞭解七個小組的學習情況,我 在課前製作了故宮平面圖***網上搜了半天,都沒找到與教材完全相同的圖片,於是,我動手將教材的圖片掃描到電腦上,利用圖片處理軟體對圖片的大小進行了處 理,並在各建築的圖例旁加上了序號。***每組一份,於課前貼上到自己組的小黑板上。課上,討論完這個問題後,各小組派代表將自己組的討論結果寫在小黑板上。 檢查時,由一組代表說明自己的答案,各組語文科代表檢查下一組的回答情況。前後只用了三兩分鐘時間,全班同學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說明順序。從而大大地提高 了教學效率。

  5、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及時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比如,在概括了4——8段內容要點之後,我及時點撥:在說明文閱讀中,經 常出現概括文章說明內容的題型,要在把握各段要點的基礎上,從說明物件的角度加以概括。適時地教給學生答題方法。再如,找出第6段使用的方位詞,進而把握 立足點的內涵後,我又適時拓展,告訴學生立足點有兩種,一種是立足於某一點,另一種是不斷變換立足點。

  範文二

  《故宮博物院》是一篇極具代表性的以空間順序的說明順序來寫的說明文。針對八年級的學生首次接觸說明文,於是我採用和視訊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在上課的第一個環節,我由最近熱播的後宮劇來引出本文的主角——故宮博物院,再播放本文朗讀視訊,讓學生單看視訊,領略故宮的巨集偉壯觀。這一整體感知的環節的完成將近用了十分鐘,接下來學生們就與我一起完成課後第一題,這一環節也完成得非常好。接著就引出了本文的說明順序——空間順序,再挖除太和殿的詳細描寫的三段讓學生判斷這些又穿插了什麼邏輯順序來寫。現在想來,本身學生對於邏輯順序就不大理解透徹,我應該在黑板上羅列出框架再詳細地讓學生自己分析這一部分是用了什麼邏輯順序的,這是本課的一個預設失誤。

  在詳細講道太和殿的外觀和內飾的時候,學生因為看到了我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興奮不已,他們做到太和殿是尊貴的象徵,卻說不出文中為什麼詳寫太和殿,這時,我在黑板的框架旁邊註釋了“權利、身份、威嚴”,並用箭頭指向了太和殿,學生從這一角度能夠說出太和殿對於封建帝王的意義,但我國封建建築的代表就想不到,這樣,我只能通過介紹“太和殿和其他宮殿的對比讓學生知道皇帝舉行大典的太和殿是當時建築藝術的最高造詣”等話語來告訴學生太和殿在封建建築中的代表性。這一環節,學生在後半部分有點被動了。或許我可以在預設中加入故宮博物院在古代建築中的地位來引導,會不會更好呢?

  在最後,學生們興趣最大的是故宮博物院的地圖,因為它的大,因為它的氣勢巨集偉,因為它的富麗堂皇。我在思考:這堂課我的教學目標是否已經全部達成,課堂的高潮在何處,學生學懂了什麼呢?

  綜上所思,我的教學目標在於讓學生能夠通過本文的學生了解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理解文章說明順序的穿插使用,並激發他們對我國曆史文物的感情。前面兩個目標達成了,後面的情感目標從學生最後的反應來看還有欠缺。課堂高潮不高是我的課堂最大的弱點,不過這堂課已經比之前的課有所進步了,***我自認為***,還需更加提高自身的感染力來感染學生。學生懂了很多,他們不懂的還有更多。為人師者,當不懈為後生努力~!

  範文三

       《故宮博物院》是按照參觀順序,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讚頌。這篇課文在聾校九年級時學過了,對照兩篇課文,大部分內容是一樣的,只是現在要面對的這篇篇幅長一些,我想隨著年級的升高,我想對這篇說明文應有不同的認識。於是我就拿出一課時對這篇課文來重新溫習。一是檢查一下同學們以前的學習效果,二是進一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創造。

  一上課我首先對九年級時的課文和我們現在這篇課文進行了對比,告訴學生有關作者的情況,因為聾校九年級的課本上沒有註明作者,或許是因為有太多的刪減。因為學過,於是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完成課後故宮建築的簡單示意圖,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註明個部分的名稱,我想這應該是很簡單了,因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遊覽者參觀故宮的順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紹說明。五分鐘過去了,令我無語,大部分學生沒能完成這這示意圖。我清楚地記得當時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在黑板上一邊講解一邊畫出了這種示意圖。看來同學們印象並不深刻,我想在學生的腦海裡沒能形成對故宮博物院的整體印象,對一些方位詞的理解也不到位,看來課堂上只靠老師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是不行的,更需要引導式的學習,該讓學生自己完成的老師堅決不能代替,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來完成,並且日後要經常複習鞏固。

  基於以上這種情況,於是我及時調整了思路。在內容理解上,我通過設定問題,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語,疏通文意,體會文章篇章結構安排的特點。這樣隨時注意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資訊。學生比較容易學會。課後我想如果讓學生進一步進行說話訓練效果會更好。

  這節課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字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於後面內容有些快,前鬆後緊。而我原本還想抓住文章重點進行講解,特別從課文第5自然段:寫外觀特徵,抓住色彩壯麗的特點。如:金黃色、青藍點金、貼金彩畫、金鎖窗。第6自然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7自然段:寫建築位置,抓住象徵皇權的特點。而實際上因時間關係,沒有很好的引導好。

  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科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