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積極心理學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與美德,強調教育中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讓學生挖掘出潛在的積極因素,並在實踐中進行擴充套件和培養這些積極品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積極心理學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與美德,強調教育中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讓學生挖掘出潛在的積極因素,並在實踐中進行擴充套件和培養這些積極品質。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可引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加強學生的積極教育和積極體驗,這對於調動和提高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具有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英語教學;潛能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2-0274-02

  一、引言

  積極心理學是美國心理學界於20世紀末興起的一個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以Seligman與Csikzentmihalyi的《積極心理學導論》為標誌,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為傳統的心理學只對抑鬱,焦慮等人的負面情緒進行研究而忽略了人類自身所擁有的潛能、幸福和美德等積極正面的情緒,它提倡積極人性論,主張以人為本,使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並生活幸福,是對心理學研究物件的一種修正,也是對心理學研究價值的一種迴歸。現在積極心理學思想已經滲透進了心理治療、教育、管理等多個領域。在傳統的教育中,主要以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為主,現在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與教育學家意識到:直接影響教育成功的真正因素並不是單純的知識水平提高或專業領域的創新,而是在教育中培養學生積極學習和快樂生活的心態。積極心理學使大學英語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點與長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互動,培養積極的心態,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與感染力。

  二、積極心理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積極心理學強調發掘和研究學生的各種外顯和潛在的積極品質,並在教育實踐中擴充套件和培養所發現的積極品質。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可以幫助大學生培養積極情緒,發掘出自身的潛能,同時也能促進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1.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教學評價,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體驗。積極的心態是積極心理學的培養目標,包括認知品質、情緒品質、意志品質和人格品質。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融入並貫徹到大學英語教學中,有助於發展出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包括注意力、自信心、承受力、適應力、情緒調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這要求教師在關注教學與成績的同時,注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感受和體驗。教育心理學認為,情感與認知是人類精神世界中兩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學生在積極的情感參與下,能夠取得更好的認知效果,同時認知效果的提高可以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評價觀念,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瞭解學生,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與長處,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提出與其能力相適應的目標,並將目標分階段達到,肯定每個學生的每一次進步,使學生在評價體制中得到正面的激勵,使他們在進步的過程中得到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自信,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實現學生情感與認知的協調發展。

  2.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在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近年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材的頻繁變動與學生四級考試使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壓力,緊張、焦慮等消極情緒體驗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很多學校在進行教師培訓等專案上,往往只注重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而忽略了心理素質的提高,即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意識到心理素質的重要,對於如何去實現也感到困惑。這些客觀事實不僅影響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會影響教學工作。傳統的心理健康課程雖然也注意到耐挫力的培養,積極應對方式等問題,但都忽視了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心理學對此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與新的視角,把注意力放在人的積極情緒體驗方面。引導教師以一種積極的心態發現自身和學生的特點與長處,關注自身的積極情緒,引導自己的注意力、快樂、興趣,理解這些行為帶給自己與學生積極感受所起到的積極作用,並體會到其中的美好。在教學工作中融入積極心理學的思想,對學生進行鼓勵與尊重的教育,在英語教學中不僅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而且也會使教師得到積極的回饋。在英語教學中提升教師教學的興趣與積極性,使教師在學生的感染下能更加用心的備課與授課,同時關注學生與自身的積極情緒與美德,實現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促進與成長。

  三、將積極心理學引入英語教學的方法

  1.通過積極的言行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是教師授業與學生學習的有機結合,在課堂上教師應具備積極的情緒,在教學中充滿熱情。在課前的備課階段應深入瞭解每一個將要講解的問題,熟悉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注意教育與時代的聯絡,用新鮮的例子加強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和社會觀教育,讓他們明白英語並不只是一門用於考試的學科,更是一門與時俱進,在交流中能發揮重大作用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真誠地讚美學生,發揮表揚和鼓勵的積極作用。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找到調動他們積極性的方法: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先設定一個符合他能力的不太困難的目標讓其達到,逐漸樹立起自信心;對於活潑好動的學生,可以在課堂討論或是教學活動設計時,發揮其思維活躍的特點,為教學出謀劃策;對於不善言辭的學生,可以鼓勵其多開口,為其提供更多發言的機會,克服其羞澀的心理;對於不愛學習的學生,可讓其擔當課堂小組的組長,提高其責任心,並對其任何進步給出及時的肯定與鼓勵,使其表現更加突出。這樣可以使不同的學生都得到積極的資訊,通過因材施教使教學形成良性的迴圈。

  2.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積極體驗。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人格特質主要是通過激發和強化個體的各種已有與潛在的能力使其變成一種習慣性的行為方式而形成。教師可以利用多樣的教學內容的積極意義影響學生,使他們獲得多樣的積極體驗。英語教學不應拘泥於傳統的教材,教師應努力創造富有時代感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絡的教學情景,體現出英語教學的實用性與時代感,引發學生的共鳴與參與。在學生的情緒體驗中注意積極的心理暗示作用,使學生在積極心理下感悟與思考。教學中可以發揮學生的積極作用,如把學生分組,圍繞下次課的教學內容,運用網路或其他渠道蒐集教學內容相關知識,製作課件,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展示與介紹。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所學知識的背景,也可以展示學生的思想,鍛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展現個性,得到積極愉悅的體驗。

  積極心理學可以改變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使教師與學生能更好地認識及改善彼此的關係。它提倡用發展和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強調人內在的潛力,主張使用更加科學、更加人性的方法來激發人的活力。在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學生更能體會到教師的關愛與鼓勵,產生信心、勇氣、毅力等積極人格特質。將積極心理學引入大學英語教學,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態度都有顯著的作用,值得在教育實踐中探索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楊穌,武成莉.基於積極心理學的青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探析[J].理論導刊,2011,***3***.

  [2]Martin Seligman.真實的幸福[M].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10.

  [3]許小紅.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情感策略的運用[J].職業教育研究,2010,***#9***.

  [4]Alan Carr.積極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5]林崇德.學校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