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養生的好方法

  一談到養生,很多人都馬上聯想到很多保健食品。那麼,有哪些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睡前泡腳20分鐘,可以使心臟病患者得到改善。泡腳還能使血液循壞加快,緩解疲勞,促進睡眠,水溫不要超過40攝氏度。

  午餐,晚餐吃夠30分鐘。專家建議,用15到20分鐘吃早餐,中,晚餐用30分鐘左右,每口飯菜最好嚼25到50次。

  手機響5秒再接。只要短短的5秒.就可以大大降低得腦癌的風險。手機在播出號碼和剛接通時,訊號傳輸系統還不穩定,電磁輻射的功率最大。因此接聽電話最好等上5秒鐘。

  想發火忍10秒。高壓的生活,讓越來越多的人‘無法控制自己’。面對壓力時請在反應過激之前給自己10秒緩衝,使自己慢慢冷靜下來。

  醒後躺2分鐘再起床。早晨起來不要急於起身,應該在床上靜臥2到3分鐘後再站立起來。‘閃電式’起床會使血壓迅速變化引起腦部急性缺氧缺血而跌倒。

  牙要刷夠3分鐘。超過六成的人都沒有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時間不夠3分鐘,刷了也等於白刷。

  中醫保健養生的方法

  生活規律順應自然

  養生專家說,中醫講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熱、溫、涼,自然界有風、寒、暑、溼、燥、火,所以要“動作以避寒,隱居以避暑”,和於四時,順應自然之氣。尤其年老體弱者,更應適宜寒暑,“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動不宜過早,以見到陽光為宜。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內活動,以免寒氣傷陽。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時,但也不宜過涼。總之,人要適應自然,生活要規律,寒溫要適度。

  動腦動手形神受益

  養生專家認為,健康需要活動,但必須適當,不可勞倦過度,尤其是老年人和病人,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他多年來的活動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一公里,堅持不懈;二是堅持門診看病,為病人解除了病痛,他內心無比欣慰,也有益於腦力活動,一舉多得。三是在帶徒弟和傳承學術經驗中,他感受到為中醫藥事業培養人才的責任感,內心充實和滿足,同時也啟發他經常思考問題,增強了思維分析能力,加上常與青年人相處,增加了活力,振奮了精神。四是練習書法,他以練習楷書為主,一筆一劃,一絲不苟,使人心靜、神安、志定,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動了肢體,達到形神受益。

  揉搓經穴養生防病

  養生專家非常重視經穴,常以指代針揉搓經穴養生治病。他每日睡前和起床時,常用手指揉搓百會穴及頭面部,以促進頭面部血液迴圈;揉搓湧泉穴、膻中穴以補腎、強心、健腦;揉搓聽宮、耳門、顱息等穴以助聽力;揉搓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強視力;揉搓迎香、風池穴以防感冒;指壓足三裡、內關、中脘、氣海等穴,以增強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每個穴位揉搓按壓50~100次,四肢和腹部穴位揉壓150次。他還時常叩叩牙齒,以強齒和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他說,通過20多年的穴位揉搓按壓,確實收到了行氣血、調營衛、益心腦、防外邪、強耳目的效果。

  飲食有節定時定量定性

  養生專家的飲食有三個原則:定時、定量、定性。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他堅持每日三餐按時就餐;定量是三餐不過飽,以八成飽為宜,尤其晚餐食少,以易於消化吸收;定性是粗細糧配合,蔬菜水果搭配,吃後以能消化吸收、腹部舒適為準。他愛吃麵條,尤其愛吃稀軟的帶湯水的麵條,麵條可用細糧也可用雜麵,再放些青菜之類,既有營養又易於消化。他常囑咐病人注意食療,如晚餐喝粥適當加入紅棗、薏苡仁、核桃仁、山藥等以增強脾胃功能,還要結合大便情況對飲食進行調整,以保持大便通暢,每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