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養生的好方法大全2017

  清明怎麼養生?清明是清氣上升的時節,既是農作物一年播種的好時機,也是人之陽氣生髮的難得時段,需要更注重五臟和情志的養生。清明養生的好方法有哪些?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清明養生的好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清明養生的好方法

  飲食宜清淡,少吃發物

  清明是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發的季節,飲食還要以清淡為主。如果這時節再吃發物的話,很可能誘發這些疾病。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因此像羊肉、狗肉這些食物要適當少吃,宜食粳米、芝麻、淮山等。

  此外,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髮,傳統養生學認為“春與肝相應”,因此春養肝常保健。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藉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

  起居夜臥早起,以使志生

  關於清明養生,在《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裡說得非常清楚: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為了適應春天陽氣生髮的規律,人們應當晚睡一點、早起一些,舒緩形體,以使神志隨著春氣而舒暢怡然,這是養生的自然法則,違背了就會傷肝。

  這個時節,應該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

  【備註】夜臥早起——當然,這裡說的夜臥,並不是讓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雞早",而是相對於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適當地晚睡早起能讓人神清氣爽。早晨7點是辰時,胃經最旺,可以在此時起床並進食。

  出行掃墓憑弔,注意心理保健

  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許多人難免睹物思人,悲痛萬分。清明節期,悲傷、抑鬱的情緒,不宜持續得過久。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掃墓時最好有親人陪伴。

  春季是萬物生髮的季節,心情應保持舒暢,通過踏青、散步等活動,可調節心情,讓身心達到愉悅的目的。

  艾灸保健,與自然同氣相求

  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養生保健重在於自然同氣相求。那麼如何與自然同氣相求呢?艾灸保健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發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又是呼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可以選擇穴位進行艾灸。艾灸療法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絡、散寒除***作用,能夠很好地調整人體的免疫功能,提升自身抗病能力。

  艾灸取穴:肩井穴、中脘穴、湧泉穴、養老穴

  以上穴位,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灸30~40分鐘,10天為1個療程【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進行自我調節】

  10款清明養生食譜推薦

  1、口蘑白菜

  材料:白菜250克,幹口蘑3克,醬油、白糖、精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白菜洗淨切成3釐米段,口蘑溫水泡發。油入鍋內燒熱後,將白菜入鍋炒至七成熟,再將口蘑、醬油、糖、鹽、入鍋,炒熟後,放入味精攪拌均勻即成。

  功效:清熱除煩,益胃氣、降血脂。適宜於高血壓、冠心病、牙齦出血者。

  2、韭菜滾狗肚魚湯

  材料:韭菜100克、粉絲50克、狗肚魚600克、生薑3片。

  做法:韭菜洗淨,切段;粉絲清水浸軟,切段。狗肚魚洗淨,灑少許食鹽拌醃10分鐘。燒熱油鑊,爆香薑片,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水量***,放下魚,大火煲5分鐘,改慢火煲10分鐘,下粉絲片刻,再下韭菜,煲沸,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撒入少許胡椒粉,亦湯亦餸。

  功效:嫩綠的春韭不僅為佳蔬也是良藥,它有溫中行氣、健胃助肝的作用,在腸內還有消毒作用,故可治腸炎下痢,明代李時珍曾說韭可治“小便頻數、遺尿”,這道湯適合春天養生食用。

  3、清炒螺螄

  材料:螺螄500克、蔥、姜、糖、鹽、醬油、油、胡椒粉各少許。

  做法:螺螄放清水裡,滴幾滴香油養一天,讓螺螄吐盡泥沙;第二天,將螺螄尾殼剪掉,再養2小時左右,洗淨瀝乾備用。鍋燒熱,加油,下蔥、姜爆香,再下螺螄翻炒1分鐘後,加料酒、醬油、糖,最後加一小碗熱水,蓋鍋蓋燒2、3分鐘出鍋,灑胡椒粉、蔥花即可食用。

  功效:清明時節,才是吃螺螄的最佳時令,這時候的螺螄口感最為豐滿,肥美,所以,一向就有“清明螺,抵只鵝”的講法。螺螄性寒涼,有清熱、利水和明目的功效。

  4、桑椹白饅頭

  材料:桑椹30克,女貞子20克,旱蓮草30克,雞蛋500克,白糖50克,麵粉2000克,酵母粉適量。

  做法:將桑椹、女貞子、旱蓮草洗淨,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後,再轉用小火煮20分鐘,去渣留汁待用。將麵粉、藥汁、白糖、雞蛋放入盆內,加酵母粉揉勻,揉成麵糰,做成白饅頭,上籠蒸熟即可。

  功效:有補益肝腎的功效。

  5、豬肝菠菜湯

  材料:鮮豬肝250克,菠菜200克,清湯、麻油、味精、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豬肝、菠菜分別洗乾淨,豬肝切成均勻薄片,菠菜切成段,將清湯放入鍋內燒開後,下入豬肝、菠菜,加入味精、精鹽,待湯再開時,淋上少許麻油即成。佐餐食用,適量。

  功效:補血養肝明目。適合肝血虧虛所致的頭暈眼花、兩目乾澀、視物模糊、視力減退、迎風流淚,以及貧血、夜盲症、中心性視網膜炎等而屬肝血虛者食用。

  6、枸杞田螺湯

  材料:枸杞子20克,田螺肉100克,小白菜200克,姜5克,蔥5克,鹽5克,素油30克。

  做法:枸杞子洗淨,去雜質;田螺肉清水漂去泥,洗淨,切片;小白菜洗淨,切5釐米長的段;薑切片,蔥切段。把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六成熟時,下入姜、蔥,爆香,加入田螺炒勻,注入清水500毫升,用武火燒沸,加入鹽、小白菜;用文火煮6分鐘即成。

  功效:補肝腎,清熱解毒。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同時患有腎病的患者。

  7、薺菜豬肝湯

  材料:薺菜500克,豬肝200克,鹽、味精、醬油、胡椒粉、溼澱粉、熟雞油、肉湯。

  做法:薺菜去根洗淨。豬肝切成4釐米長、3釐米寬的片,放入碗內加入鹽、水澱粉拌漿。焯過置旺火上,放入鹽、肉湯、醬油燒開,加入漿好的豬肝片,撇去浮沫,用胡椒粉、味精調味,放入薺菜煮熟,起鍋淋上雞油即可。

  功效:清熱明目、和脾養肝。

  8、馬齒莧炒雞蛋

  材料:鮮馬齒莧60克,雞蛋4個,精鹽,黃酒,植物油,醬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馬齒莧擇去雜物,用溫水泡10分鐘,清水洗淨,切成段。雞蛋打散,加入馬齒莧調勻,加入精鹽,黃酒,醬油,味精,調味。炒鍋上火,放油燒熱,將馬齒莧和雞蛋倒入鍋內炒熟,裝盤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益氣補虛。馬齒莧在民間也叫長壽菜。此菜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溼,散血涼血之功效;適應於目翳、心血管疾病、腎炎水腫、熱毒瀉痢、便血、痔瘡出血等,最適合春季養生食用。

  9、香椿芽拌豆腐

  材料:香椿芽100克、豆腐渣200克,鹽、酒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將香椿芽洗淨後,用開水燙一下,擠去水分,切成細末。焯燙香椿時間要短,香椿葉燙蔫即可。將豆腐切成0.7釐米見方的小丁,用開水燙一下,撈出放在盤內,加入香椿芽末、鹽、香油拌勻即成。

  功效:香椿有開胃健脾、清熱利溼的作用,此外還兼具抗衰老、補陽滋陰和潤滑面板的功效。

  10、菊花枸杞粥

  材料:鮮枸杞子100克***幹品20克***,菊花10克,粳米200克,豬肉末50克,豆豉汁、精鹽、味精、麻油各適量。

  做法:將枸杞子揀洗乾淨備用。把粳米淘洗,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米粒開花,加入豬肉末、豆豉汁、枸杞子、菊花、精鹽、味精、麻油,稍煮後便可食用。食時可調入紅糖。

  功效:有益腎養肝目的功效。

  清明養生注意五個細節

  一、外出踏青,“動”宜適度

  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除了長期堅持鍛鍊的人,這個季節並不主張人們大幅度地“動起來”。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腎炎、貧血、肺結核、發熱、急性感染以及處於結石活動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強登山。

  二、作息提前,早睡早起

  為了能使陽氣更好地生髮,人們應有意識地調整作息,早睡早起。7時至9時是辰時,胃經最旺,如不早起會導致陽氣欲發而不能發,化為內火上擾心肺及腦,可引起人心躁、喉幹、頭昏、目濁等不適。

  三、少食肝臟類食物

  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高血壓患者,應當減輕和消除異常情志反應,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暢。在飲食上,做菜時要儘量少放鹽,以清淡為宜,同時應增加鉀的攝入,少食肝臟類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

  四、“發”物不可多吃

  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執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在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辛,補精益氣。

  少吃“發”物,如食筍耗氣,導致氣虛加重。多吃補精益氣、養血安神的養生臻品,如新開河暖茶,元氣暖茶、“參”得人心。

  五、多飲用菊花茶

  清明前後,不妨喝一些菊皇茶和菊皇露。中醫認為,菊花能疏風清熱,有平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而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菊花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改變心肌缺血的功用。菊花與桑葚同泡茶喝,桑葚有養血柔肝,益腎潤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