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便祕家長們該怎麼辦

  小兒便祕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症。那麼對於呢?下面小編整理了小兒便祕家長們的護理方法,一起來了解吧。

  小兒便祕的原因

  1、飲食不足

  嬰兒進食太少時,消化後液體吸收餘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乾燥。飲食不足時間較久引起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形成惡性迴圈,加重便祕。

  2、食物成分不當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鹼性,乾燥;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物,腸道發酵菌增多,發酵作用增加,產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數多而軟;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則大便潤利。如進食大量鈣化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皁,糞便增多,且易便祕。碳水化物中米粉、麵粉類食品較穀類食品易於便祕。小兒偏食,許多小兒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祕。

  3、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祕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學習時間不能隨時排便,上課時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祕的常見原因。常用瀉劑或灌腸,缺少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如:營養不良、佝僂病、高鈣血癥、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都因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祕。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軟弱或麻痺也常使大便祕結。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少而便祕,如抗膽鹼能藥物、抗酸劑、某些抗驚厥藥、利尿劑以及鐵劑等。

  4、體格與生理的異常

  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或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引起便祕。應進行肛門指檢、下部脊柱和會陰部檢查。有的患兒生後即便祕,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遺傳有關。

  5、精神因素

  小兒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祕。

  小兒便祕家長們的護理方法

  按摩

  手掌向下,平放在寶寶臍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這樣能加快腸道蠕動進而促進排便,並有助於消化。

  開塞露

  讓寶寶側臥,將開塞露的尖端封口剪開,管口一定要光滑,以免刺傷寶寶面板。將開塞露管口插入寶寶肛門,輕輕擠壓塑料囊使藥液射入肛門內,然後拔出開塞露空殼,在寶寶肛門處夾一張乾淨的紙巾,以免液體溢位弄髒衣服或床單。儘量讓藥液多在寶寶體內停留,以充分刺激腸道、軟化大便,達到最佳通便效果。

  均衡膳食

  寶寶的飲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穀雜糧以及各種水果蔬菜都應該均衡攝入,小寶寶則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腸道內的纖維素,促進胃腸蠕動,通暢排便。

  甘油栓

  將甘油栓的包裝紙開啟,緩緩塞入寶寶肛門,而後輕輕按壓肛門,儘量多待片刻,讓甘油栓充分融化後再鼓勵寶寶排便。

  肥皂條

  將肥皂削成長約3釐米、鉛筆粗細的圓錐形細條,先用少許水將肥皂條潤溼,再緩緩插入寶寶肛門,儘量讓肥皂條在肛門內多停留一段時間,以達到充分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如果以上方法均不奏效,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檢查是否是由於其他疾病而引起便祕。

  保證活動

  運動量不夠有時也容易導致排便不暢。因此,要保證寶寶每日有一定的活動量。腹部按摩對於還不能獨立行走、爬行的小寶寶,父母要多抱抱他,或適當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長時間把寶寶獨自放在搖籃裡。

  緩解寶寶便祕的食物

  一、潤腸食物。

  如果是母乳或配方奶餵養引起的嬰兒便祕時,可適當新增滑腸食品,如橘子汁、紅棗汁、白菜汁等。

  二、增加輔食。

  如果是正在斷奶期內的嬰兒便祕時,可增加輔食,除了高營養的蛋類、瘦肉、肝和魚類外,還要增加纖維素較多的蔬菜、水果及粥類,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以及香蕉、梨等。

  三、五穀雜糧。

  大些的孩子便祕時,可在患兒飲食中增加一些五穀雜糧,如標準粉、薯類、玉米、大麥等,油脂類食物、涼開水也都有助於便祕預防治療。對於4~5個月以上的嬰兒,可適當增加輔食,最好將菠菜、捲心菜、青菜、薺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內同煮,做成各種美味的菜粥給寶寶吃。此外,輔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可促進腸子肌肉張力的恢復,對通便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