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乘面試中常見的問題及回答思路

  即將參加空乘面試的你是否有點心慌:面試官會問什麼?他們問的我會回答嗎?怎麼回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請你自我介紹一下

  面試都會讓你做自我介紹,當然你千萬不要很屌的回覆他“簡歷上不都有嗎?”這樣你基本玩兒完了。

  舉個例子:

  我就讀於XX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我的專業是國際經濟與貿易,此外還輔修了法學.

  在校期間,除了學習課本,我比較喜歡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包括做家庭教師,兼職西餐廳服務員,參加各種比賽和專案.

  我比較喜歡踢足球,看各種講座.

  思路:

  1、介紹內容要與個人簡歷相一致。

  2、表述方式上儘量口語化。

  3、要切中要害,不談無關、無用的內容。

  4、條理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寫好背熟。

  二、你有什麼業餘愛好

  業餘愛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應聘者的性格、觀念、心態,這是招聘單位問該問題的主要原因。

  思路:

  1、 不要說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覺不好的愛好。

  2、 最好不要說自己僅限於讀書、聽音樂、上網,否則可能令面試官懷疑你性格孤僻。

  3、 最好能有一些戶外的業餘愛好來“點綴”你的形象。

  4、找一些富於團體合作精神的。這裡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人被否決掉,因為他的愛好是深海潛水。主考官說:因為這是一項單人活動,我不敢肯定他能否適應團體工作。

  三、談談你的家庭情況

  瞭解家庭情況對於瞭解你個人的性格、觀念、心態等有一定的作用,這是招聘單位問該問題的主要原因。

  思路:

  1、 簡單地羅列下家庭人口。

  2、 注意強調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和父母對自己教育的重視

  3、 強調家庭成員對自己工作的支援和自己對家庭的熱愛還有責任感

  四、你最崇拜誰

  最崇拜的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你的性格、觀念、心態,這是面試官問該問題的主要原因。

  1、 不要說自己誰都不崇拜或者說崇拜自己。

  2、 不要說崇拜一個虛幻的、或是不知名的人也不要說崇拜一個具有負面形象的人。

  3、 所崇拜的人最好與自己所應聘的工作能“搭”上關係。

  4、 最好說出自己所崇拜的人的哪些品質、哪些思想感染著自己、鼓舞著自己。

  五、你的座右銘是什麼

  座右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你的性格、觀念、心態,這是面試官問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

  1、不要說那些太長的座右銘和引起不好聯想的座右銘

  2、不要說那些太抽象的座右銘。

  3、座右銘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種優秀品質。

  4、 參考答案——“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六、談談你的缺點

  面試官問這個問題通常是想洞察一下你在碰到緊張不自在的難題時,能否從容不迫的解決。

  思路:

  1、 人無完人,千萬不要說自己沒缺點。

  2、 不要把那些明顯的優點說成缺點。

  3、 不要說出嚴重影響所應聘工作的缺點。

  4、舉個例子,我是一個沒有經驗的應屆大學生,他一看我的簡歷會覺得我實踐能力差,不瞭解社會,那麼我最好回答:我很努力,學習成績很好,但是社會經驗比有工作經驗的人少這是我的缺點,所以以後要往這方面努力,希望得到前輩的指教。

  七、最能概括你自己的三個詞是什麼

  面試官問這個問題通常是想看你對自己是否有一定的自我認知。

  思路:

  這類似於介紹一下自己的優點。我經常用的三個詞是:適應能力強,有責任心和做事有始終,結合具體例子向主考官解釋,使他們覺得你具有發展潛力。

  八、你為什麼選擇我們公司

  面試官試圖從中瞭解你求職的動機、願望以及對此項工作的態度。

  思路:

  1、 建議從行業、企業 和崗位這三個角度來回答。

  2、 參考答案——“我十分看好貴公司所在的行業,我認為貴公司十分重視人才,而且這項工作很適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我來應聘是因為我相信自己能為公司作出貢獻,而且我的適應能力使我確信我能把職責帶上一個新的臺階”。

  九、我們為什麼要錄用你

  思路:

  1、 最好站在招聘單位的角度來回答。

  2、 招聘單位一般會錄用這樣的應聘者:基本符合條件、對這份共組感興趣、有足夠的信心。

  3、 如“我符合貴公司的招聘條件,憑我目前掌握的技能、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適應能力及學習能力 ,完全能勝任這份工作。我十分希望能為貴公司服務,如果貴公司給我這個機會,我一定能成為貴公司的棟樑!”

  十、如果我錄用你,你將怎樣開展工作

  思路:

  1、 如果你對於應聘的職位缺乏足夠的瞭解,最好不要直接說出自己開展工作的具體辦法

  2、 可以嘗試採用迂迴 戰術來回答,如“首先聽取領導的指示和要求,然後就有關情況進行了解和熟悉,接下來制定一份近期的工作計劃並報領導批准,最後根據計劃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