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道路

    2012年11月29日,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一時代命題,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深刻揭示了必須走中國道路,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必由之路,並指出,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求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這就為黨帶領人民開創未來指明瞭前進方向。

一、走中國道路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核心內容,也是黨的基本路線的基石,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條主線。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國際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和切實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對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加快實現現代化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才能為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為全面協調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才能更好地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和問題,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巨集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我們都要增強促進發展的緊迫感,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鬆,充分調動和切實保護廣大幹部群眾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堅定不移地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解決好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都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而不能離開這個中心。處理國內問題,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處理國際問題,也不能忘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另一方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處理好經濟工作與其他工作的辯證關係,促進經濟建設和其他各項建設事業協調發展。什麼時候都不能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搞其他建設。

二、走中國道路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

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的體現,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是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條根本經驗。因此,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個歷史程序中,必須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改革開放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必然選擇。30多年來,我們始終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新的偉大成就。實踐證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我們一定要按照黨的的部署和要求,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在制度建設和創新方面邁出新步伐,奮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堅持改革開放是兩個相互聯絡的基本點,二者在本質上是統一的。不能離開四項基本原則談論改革開放,也不能離開改革開放抽象談論四項基本原則。我們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我們所要堅持的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中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使改革開放順利進行;只有在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中,社會主義才能顯示出勃勃生機,四項基本原則才能更好地堅持。

三、走中國道路必須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著眼發展全域性,確定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這一佈局的形成,是實踐推動和理論創新的結果,是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期待的結果。五位一體,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方略更加完善、發展目的更加明確、發展內涵更加豐富、發展道路更加廣闊,為未來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重要準則。

在經濟建設方面,要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在政治建設方面,要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在文化建設方面,要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以及“三貼近”原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社會建設方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四、走中國道路必須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是中國人民熱愛生活、追求理想、不甘落後、敢於爭先的優良品質,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憑著這種精神,我們黨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今天,我們黨正帶領13億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偉大的創業實踐,需要偉大的創業精神。在全民族牢固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重要思想保證。

黨的報告中指出,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三個沒有變”的科學判定,無疑給我們注入了一支清醒劑。當前,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有目共睹,欣欣向榮。個別幹部群眾難免盲目樂觀,甚至丟掉了艱苦創業的精神。我們必須認清,我國離社會主義所要求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存在相當的差距,當前的生產力水平還比較落後,儘管我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民生活並不富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依然任重而道遠。

這“三個沒有變”的科學判定,無疑給我們注入了一支“催化劑”。報告告誡我們既不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要脫離實際、急於求成,堅持把真實的中國國情作為推改革、謀發展的根本依據,牢牢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進一步築牢國家發展繁榮、全國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物質基礎。只要胸懷理想、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五、走中國道路必須依靠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奮鬥

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我們黨從建黨至今,一直把群眾路線作為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在新形勢下,堅持群眾路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也是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只有緊密地聯絡群眾、團結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服務群眾,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動科學發展、增進社會和諧、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我們必須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作為第一追求,始終把一切為了群眾的利益和福祉作為最大的執政責任,把群眾利益和福祉作為執政活動的思想指引、政策目標、工作動力和效果體現。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政治上代表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為了群眾,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中國夢,是人民的夢。人民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依靠,13億人民同心共築中國夢,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只有緊緊依靠全國各族人民,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性和創造性,把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才能在建設和發展中取得新的更大的勝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六、走中國道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要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關鍵在黨;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同樣在黨。歷史充分證明,只有共產黨才能帶領億萬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征程上,堅持黨的領導,就一定能夠萬眾一心,形成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強大力量。


更好地堅持黨的領導,就必須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既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內在要求,又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證。如果我們不注意堅持黨的領導,不注意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就會削弱,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就會喪失。因此,我們必須始終自覺地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90多年來,我們黨能夠在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站穩腳跟,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風險,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開創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新局面,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關鍵在於不斷根據形勢和任務的發展,努力解決黨內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努力推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關鍵看我們的工作做得怎麼樣,歸根結底看我們的黨建設得怎麼樣。我們要清醒認識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的大勢,全面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認真總結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實踐經驗,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帶領人民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