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的家務勞動有哪些

  對孩子來說,勞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從幹家務開始的。家務勞動是培養孩子對家庭、對父母責任感的有效途徑。那你知道孩子應該做哪些家務活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2-5歲:收拾玩具,把髒衣服放進洗衣筐,撣灰塵,整理書籍雜誌;

  4-5歲:餐前擺放餐具,把自己用過得碗碟收進水池,準備簡單得早餐或午點,清洗塑料碗碟、吸塵,取報紙信件,澆花;

  6-7歲:為自己挑選和時令的衣服穿,摺疊整理自己的乾淨衣物,保持自己房間的整潔,起床收拾床鋪,準備上學要帶的午餐,把洗乾淨的碗碟收進碗櫃,掃地,摟樹葉,給花園拔草,把買回來的食物和雜物歸放在相應的地方,飯後收拾餐桌,喂寵物;

  8-9歲:剪草,為全家人做簡單的飯,為家人洗衣服並摺好放進櫃櫥,打掃洗澡間,擦窗戶,在家長指導下自主購買衣物;

  10-12歲:整理壁櫥和抽屜,縫釦子或小補丁,換床單,用洗衣機洗衣服,餐前擺餐具,餐後收拾餐桌。擦洗車子,遛狗或打掃寵物垃圾;

  13歲以上:做飯,採購日常食品、雜物,家庭用品的簡單修理,幫人照看孩子。

  根據政府的一個調查報告,6歲的孩子65%在家做些雜活,平均每天花在家務活上的時間是30分鐘。到11歲,90%的孩子平均每天50分鐘做完 家務活。調查報告同時表明,6歲至11歲的孩子中,3/4一種以上固定的家務活。承擔3種或3種以上家務活動的孩子的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增加。

  如何讓孩子做家務呢

  1***家長合適的引導

  不管孩子多大年齡,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但不強制,也不適合金錢獎勵的家務。

  只要孩子做了,父母要及時肯定與鼓勵,比如說謝謝,擁抱,誇獎等,非物質性肯定,堅持鼓勵而不強制的原則;

  時間長了,孩子就養成了做家務的習慣,能夠分擔父母責任的孩子。

  2***耐心指導

  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首先要耐心指導。孩子雖然熱心參與家務,但一開始肯定越幫越忙,如:洗菜濺得到處都是水、盛飯灑了一桌、洗碗摔壞了幾個等等。家長必須容忍這些混亂,並將每件事分解成小步驟來教孩子。

  3***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讓一個3歲的寶寶收拾自己凌亂的房間,會使他茫然而無處下手。孩子3歲前,可以叫他收拾玩具,奠定日後他做家事的基礎。

  比如:三四歲左右,可以做簡單家事,如開飯前,幫忙排椅子、分筷子,爾後可以教他幫忙擦桌子。和孩子一起疊剛收進來的乾淨衣服,他一定會很高興,因為這些事對孩子而言,都是有趣的遊戲。

  4***把握時機

  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看見家長掃地、擦桌子、拖地板,也會依樣畫葫蘆。把握時機訓練孩子做簡單的家事,耐心的告訴他正確的方法,讓他在興趣中不知不覺學會了做家務。

  5***父母陪孩子一起做

  如果孩子對書籍有興趣,此時,可以拜託他幫忙收拾書房,或指導他將書分類放好,這工作比要求他去掃地來得有效多了。此外,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換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工作情趣。

  6***肯定孩子的努力

  孩子參與家事可以讓他感到自己是家裡的一份子,以身為一份子為責任與義務,增加對家庭的歸屬感,家長要讓孩子有參與家事的機會,並多給予鼓勵、讚美,使孩子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及自信心,且肯定自己的能力,並從做家事中培養責任感及積極的人格。

  7***利用家事機會教育

  站在媽媽身旁看媽媽做家事,孩子特別愛問:“為什麼我要吃這種菜?”“那種菜是怎麼長出來的?”也可以讓孩子注意看蝦煮熟前和煮熟後的變化、什麼菜可以讓孩子長得健壯、什麼菜會讓他眼睛清澈明亮,利用一起做家事的時間,與孩子分享生活經驗。

  8***增進親子感情

  孩子與家長一起做家事,不僅可以培養其參與感及成就感,從合力完成家事的過程中,將有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增進親子感情,孩子也會從中體會、瞭解家長的辛勞。

  此外,利用這段時間,聽孩子訴說一些快樂或不如意的事情,也可增進你對他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