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訊息兒童散文
日前,朋友從故鄉寄來賀卡,上面寫著,給你寄上春的訊息,送上我美好的祝福!這小小的賀卡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春意,很是溫暖;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寒梅透洩春訊息
春節前後,有次從中山公園路過,還是天寒地凍,萬木蕭條時候,忽見西南角幾株梅樹,已是疏花點點,清香遠溢。讓人看後,眼睛為之一亮,精神為之一振,心情為之一暖,不由自主地發出讚歎:真不愧為天下報春第一花啊!
植梅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詩經》上“山有嘉卉,候慄候梅”,顯然把梅花當作最好的花卉來稱頌。花木之中,梅花不僅色彩美,姿態美,更以風韻美著稱。宋代是植梅詠梅的鼎盛時期。王安石《梅花》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道出了梅的氣節。林靖和的詠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更是一個迷人的境界。這個痴迷梅花的詩人,隱居西湖孤山時,還留下了一段“梅妻鶴子”佳話。
歷代文人騷客,詠梅贊梅的詞句不計其數。既有“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悲壯,更有“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豪邁;有“梅花歡喜漫天雪”,“凌寒獨自開”瀟灑,更有“更無花態度,全是雪精神”風韻。我最欣賞的是,古人朋友要遠行,折枝梅花送上——“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浪漫。陸放翁有一首詠成都的梅花溪的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香不斷,青陽宮到浣花溪”,更是令人回味神往。
我對梅花的認識,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看電影《江姐》中知道的。聽到主題曲《紅梅贊》後,感到還有這麼激動人心好歌。“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萬朵,香飄雲天外,喚醒百花齊開放,高歌歡慶新春來!新春來!新春來!!!”優美的歌詞,高亢的旋律,動人歌聲,風雪中綻放的紅梅鏡頭,使人一下子沉浸激動興奮之中,為江姐為理想視死如歸的崇高情操所打動,對寄寓江姐精神的紅梅,也印下深刻印象。春神如一位慈愛母親,梅花作為眾芳之中作為老大,想來誰也奪不去這份鍾愛。
參加工作後,每遇挫折,想到“寶劍鋒自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詩句,既是一種安慰,又就贈添了不經磨練就不了做點事情的信心。有一年見到漢水邊幾株梅花雪中怒放,情不自禁詠出“風飄雪舞,漢水梅開”詩句。這大概就是我見到梅花綻放,心情格外激動的一個原因吧。
:春的訊息
春的衣服翠綠欲滴,春的頭飾萬紫千紅,春的腳步輕盈,春的歌聲悅耳。
嘀嘀嗒嗒的春雨,淅淅瀝瀝。像牛毛,像細絲。飄飄灑灑,融入大地的懷抱。春雨是甘甜的糖水,桃樹喝了,綻開了笑臉;春雨是清香的蜂蜜,梨樹嚐了,露出了雪白的牙齒。
轟隆隆的春雷,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驚天動地,響徹寰宇。熟睡的蘑菇驚醒了,慌忙戴著草帽,張頭探腦,四處尋覓大聲喧譁者。躲在地下的竹筍嚇得跳起來,趕緊披上蓑衣,直起身子,找尋撼天動地的開拓者。
春的樂章是和諧的。晨曦微露,竹稍上烏鴉哇哇地早起覓食。樹林裡,吱吱、嘰嘰、啾啾、喳喳————此起彼伏,時而獨奏,時而合唱。傾刻間又形成了正在演奏的大型交響樂。清脆、悅耳、升騰跌宕的樂曲可以看出每個樂手是那麼認真,那麼賣力。太陽西去,收走了天邊的最後一抹晚霞。稻田間,沉悶了一個冬天的青蛙,盡情地呱呱歌唱,用嘹亮的歌聲歡迎春天的到來。
細膩的春風無聲無息,卻柔情萬種。慢慢地、輕輕地撫摸著春的每一位兒女。小草激動不已,哈腰點頭,表示深深的謝意。剛強的大樹萬分激動,渾身顫抖,只能勉強揮揮手,沙沙地哽咽充滿了無限的感激。“兩會”的春風吹化了金融寒流的堅冰,吹暖了國人的心田。國計民生的暖流深入中國百姓的心坎。今年的春風真暖和。
春,熱鬧、恬靜;催生萬物、潤物無聲。
:春的訊息
窗外漫天飛舞著雪花,呼嘯的北風像是冬在最後的舞臺上的離職演說。臥室裡的書案上、窗臺前的一朵小花,悄然綻放了。彷彿春天的使者,羞羞答答,小心翼翼地來到我身邊,向我報告春的訊息。
她非常纖小,碧綠的盞兒;紅紅的花片又浸潤著乳白,像羞紅的少女的臉蛋怎麼也掩飾不住那質地的嫩白;金黃的花蕊泛溢著陣陣香潮。閉上眼睛,面前佇立的彷彿是一位玲瓏乖巧的新娘……
實際上,她是一棵再普通不過的草本植物,我們叫她“玻璃翠”,之所以稱她“玻璃翠”,並不是因為她的葉子通明透亮,而是因為每片葉子都肥潤光鮮,青翠欲滴,又極富生命力,旱澇無妨。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是無花期,每到農曆的臘月下旬,她便孕育花苞,每枝的頂端悄然伸出一支紫紅的花信,花信的尖端是一顆綠色寶石般的花蕾,兩片嫩綠的葉子託護著她,生怕不小心落下來摔碎了。由小米粒大小漸漸長成小綠豆大小,隨著花信的伸長,有獨蒂變為並蒂、多蒂,大小不一,花期也第次順延,那兩片綠葉也離花蕾越來越遠,像是雙親看著兒女們長大,戀戀不捨地目送他們遠去。
然後開花,一朵二朵三朵……我們將漸漸迎來熱鬧的花潮,密密匝匝,紅花如團,芳香四溢,室內頓添異彩……
睜開雙眼,佇立在面前的還是那朵小紅花,像一位乖巧的新娘,不勝窗縫中吹來的那一絲寒風的嬌羞。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