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是荷蘭的鹿特丹港,那麼是什麼?下面是小編蒐集的相關資料,僅供參考。

  

  是中國上海港,上海港位於長江三角洲前緣,居中國18000公里大陸海岸線的中部、扼長江入海口,地處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南北運輸通道的交匯點,是中國沿海的主要樞紐港,中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經濟大迴圈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貿物資中99%經由上海港進出,每年完成的外貿吞吐量佔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作為世界著名港口,2013年上海港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榮獲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世界紀錄。上海港繼續保持全球碼頭“一哥”地位,2015年前11個月集裝箱吞吐量升3.33%至3347萬箱。

  上海港的地理位置

  概貌上海港依江臨海,以上海市為依託、長江流域為後盾,經濟腹地廣闊,全國31個省市***包括臺灣省***都有貨物經過上海港裝卸或換裝轉口。上海港的主要經濟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還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慶市。上海港的水陸交通便利,集疏運渠道暢通,通過高速公路和國道、鐵路幹線及沿海運輸網可輻射到長江流域甚至全國,對外接近世界環球航線,處在世界海上航線邊緣。另外,上海還有發達的航空運輸。

  上海港的位置交通

  上海港1 、位置上海港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部,長江與東海交匯處,北緯 31 度 14 分,東經 121 度 29 分。2 、交通水路:上海港控江襟海,地處長三角水網地帶,水路交通十分發達。沿海北距大連 558 海里 ,南距香港 823 海里 ,長江西溯重慶 2399 公里 。公路:有滬寧、滬杭、滬青平、滬乍、嘉瀏等高速公路與江蘇和浙江對接,並聯通全國高速公路網;有 204 、 312 、 318 、 320 等四條國道分別通往煙臺、烏魯木齊、拉薩和昆明。鐵路:港區內有鐵路與滬杭滬寧鐵路幹線相連。其中滬寧線與津浦線聯結,成為中國東部縱貫南北的運輸大動脈;滬杭線與浙贛、蕭甬線相銜,可通達中南、西南及浙東地區。

  上海港的自然條件

  1 、氣象

  上海港所在地,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受冬、夏季風交替影響,四季變化分明。全年溫暖多雨。年平均氣溫約 16 度,年降水量約 1148.8 毫米 。全年以東南風為主,強風向為東北風。颱風多發生在夏秋之季,風力在 10 級以上的強颱風平均兩年一遇。市區全年平均霧日 43.3 天,長江口 24.2 天。多數情況下,霧的持續時間為 2 至 3 小時,對港內航運、裝卸影響不大。百年來航道沒有發生冰凍現象。

  2 、水文

  黃浦江系感潮河流,屬非正規半日潮,一天兩潮。長江口潮汐屬正規半日周潮,一天兩潮。平均潮差為 2 米 至 2.5 米 。

  3.地質

  位於長江入海口的沉積平原。

  上海港的經濟腹地

  港口的直接腹地主要是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長三角包括上海、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南通、揚州、泰州﹑鹽城﹑淮安﹑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舟山等 15 個城市,土地面積 10 餘萬平方公里,人口近 1 億。 2003 年,長三角 15 個城市共完成國內生產總值 22774.2 億元,佔全國 GDP 總量的 19.2 %。進出口貿易總額 2737 億美元,同比增長 56.2% ,佔全國總量的 32.2% ;其中出口總值 1387 億美元,同比增長 50.l %。吸收外商投資實際到位金額 255.7 億美元,同比增長 49.5 %;利用外資總額佔全國的 47.8 %。港口所在的上海市是全國最大的經濟、金融、貿易、科技、文化、資訊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港口城市。 1990 年中國政府作出開發開放浦東的重大決策以來 , 上海圍繞著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的目標,加大投入,加快建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10 多年來 GDP 一直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 2003 年 , 上海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 6250.8 億元,進出口貿易總額 1124 億美元,其中出口總值 485 億美元,吸收外商投資實際到位金額 58.5 億美元。港口的間接經濟腹地主要有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安徽、江西,以及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港口物資流向腹地:除上述省份外,還包括福建、河南、陝西、青海、甘肅、寧夏和新疆等地。

  上海港的機構設定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以建成世界性跨國碼頭經營公司為戰略目標 , 將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引入多元化投資,建立法人治理結構,行使資產收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經營者,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目前集團公司有國有獨資港務***裝卸***企業 11 個,即:上海港集裝箱有限公司、民生港務公司、南浦港務公司、高陽港務公司、煤炭裝卸公司、新華港務公司、張華浜港務公司、軍工路港務公司、寶山港務公司、羅涇散貨碼頭公司、客運服務總公司;有中外合資港務***裝卸***企業 3 個,即:上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上海港浦東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和滬東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

  上海港的港口歷史

  自古以來,上海就是我國對外交通和貿易往來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寶年間,唐朝政府青龍鎮實拍就在這控江襟海處設立鎮治,即青龍鎮***今青浦區東北,蘇州河南岸***,發展港口,供船舶往來停靠。進入宋代後,青龍鎮有“江南第一貿易港”的稱號。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設市舶提舉司,徵收關稅,管理航運。此後,長江每年大量泥沙逕流而下,使長三角海岸線不斷向東伸延,陸域不斷增加,河道變遷,約1265年港口易址於上海鎮。1404年開拓形成黃浦江後,上海港憑藉黃浦江的優良航道而日益壯大。1840 年***戰爭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定《南京條約》,上海港於1843年11月17日被迫對外開放。之後,一批外國冒險家蜂擁而至,他們任命外籍港務長、劃定 “洋船停迫界”、設立殖民武裝力量、瓜分港口岸線、建築碼頭倉庫、走私***、販賣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貿口岸。19世紀70 年代後,上海港成為全國的航運中心。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逐漸形成了近代工業聚集區。20 世紀初,黃浦河道局對吳淞口和黃浦江的區域性河段進行了整治和疏浚,萬噸級船舶可以乘潮進入黃浦江,適應了當時船型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要求。20世紀30年代,上海港已經成為遠東航運中心,年貨物吞吐量一度高達1400萬噸;船舶進口噸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經過解放初的三年恢復期,70年代大建港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建設,上海港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援下,在黃浦江內新建了張華浜、軍工路、共青、朱家門、龍吳五個港區,在長江口南岸建了寶山、羅涇和外高橋港區。此外,寶鋼集團、石洞口電廠、外高橋電廠等也各自建了專用碼頭,上海港吞

  寶鋼集團大廈吐能力不斷擴大,對上海市的建設和長江流域以及全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1995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決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洋山保稅港區同時啟用,標誌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上海港已成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的大型主樞紐港,並躋身於世界大港之列。

  上海港的主營業務

  港口經營業務主要包括裝卸、倉儲、物流、船舶拖帶、引航、外輪代理、外輪理貨、海鐵聯運、中轉服務以及水路客運服務等。港口主要經營的貨類為集裝箱、煤炭、金屬礦石、石油及其製品、鋼材、礦建材料、機械裝置等。 2003 年,上海港貨物總吞吐量 3.16 億噸中,煤炭及製品 5682.3 萬噸,金屬礦石 4098.5 萬噸,礦建材料 2533.8 萬噸,鋼鐵 2112.2 萬噸,油氣及製品 2109.6 萬噸,機械裝置 1907.7 萬噸。集裝箱貨物 10225.l 萬噸,佔全港貨物總吞吐量的 32.35 %。2003 年完成貨物吞吐量 3.16 億噸 , 比 2002 年增長 19.9% 。其中外貿吞吐量完成 1.3 億噸 , 比上年增長 22.2% 。完成集裝箱吞吐量 1128.2 萬標準箱 , 連跨 900 萬、 1000 萬和 1100 萬標準箱三個大關 , 較上年增長 31%, 是我國大陸首個突破 1000 萬 TEU 大關的港口。上海港已超過韓國釜山港而居世界第三位 , 僅次於香港和新加坡港。截至 2003 年底 , 全港集裝箱航班每月達 1494 班其中 : 遠洋航線 279 班 , 近洋航線 416 班。完成旅客吞吐量 10557 萬人次 , 較上年僅下降 0.5% ;至 2003 年底,上海市境內共有內河航道 196 條,航道總里程 2066 公里 ,其中三級以上航道 28.63 公里 ,四級航道 123.45 公里 ,五級航道 63.64 公里 。上海市內河港區共有 3250 個泊位,最大靠泊能力為 2000 噸級。 2003 年上海港內河港區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 9857 萬噸,其中進口 8368 萬噸,出口 1489 萬噸。

  上海港的港口建設

  目前,上海港主要在建的重大工程有:

  1 、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

  2 、外高橋五期多用途泊位

  3 、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

  上海港的現狀

  截止至2006 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區擁有各類碼頭泊位114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171個,碼頭線總長為91.6公里。按照碼頭使用性質分類:公用碼頭泊位 175個,碼頭線長度為24.6公里,其中生產泊位121個,碼頭線長度為22.2公里,年貨物吞吐能力17051萬噸;貨主專用碼頭泊位965個,碼頭線長度為67公里,其中生產泊位495個,碼頭線長度為38.2公里。上海港內河港區有碼頭泊位818個,最大靠泊能力3000噸級。2006 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37億噸。其中,海港貨物吞吐量4.7億噸,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貨運港地位;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0.67億噸。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2.13億噸,其中,外貿出口1.03億噸,外貿進口1.1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71.9萬標準箱,佔全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裝箱港口中繼續位居第三。集裝箱吞吐量中,內支線集裝箱量202.6萬標準箱,國際中轉箱78.5萬標準箱,內貿集裝箱吞吐量313.7萬標準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裝箱班輪航班達到每月2106班,其中,遠洋航線498班,近洋航線535班,內支線794班,內貿航線每月279班。

  主要區位因素

  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上的一個河口港,可以兼作海港,主要港區沿黃浦江分佈。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裝置、建築,以及上海市進行合理的平面佈置提供了有利條件,長江和黃浦江一方面為港口提供淡水,另一方面保證了船舶入港的寬度和大量船舶拋錨的空間。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主席陳戌源對上海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港的位置充滿信心,由於對歐美汽車零件、傢俬和玩具出口大幅上升,預計今年該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將有12%的增長,而貨物量則會增長16%。陳戌源說,去年上海港貨量增長急速,今年的增長將會趨向於更平穩健康。上海港今年前五個月共處理了1,270萬個20 櫃,而其對手新加坡的箱量為1,210萬個20 櫃。由於越來越多生產商在勞動力成本低廉的中國西部及內陸設廠,上海預計未來五年的吞吐量年均增速將在10%左右。陳戌源表示,西部及內陸地區製造業產量增加將惠及上海,長叄角地區將會繼續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官方資料顯示,2009年長叄角地區的貨量錄得13.4億噸,是2000年的叄倍。

  上海港的自然條件

  崇明島氣象:

  ***1***風況:歷年最大風速為17.0米/秒。***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亳米。***3***霧況:歷年平均霧日為25.5天。***4***氣溫:歷年平均氣溫15.3℃,極端最高氣溫37.3℃,最低氣溫—10.3℃。水文:***1***歷年最高潮位+5.89米,最低潮位—0.28米,平均高潮位+3.33米,平均低潮位0.94米。***2***流速、流向:東風沙附近最大漲潮流速為2.87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68米秒。***3***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0.664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0.664公斤/立方米。

  外高橋氣象:

  ***1***風況:實測最大二分鐘平均風速為25.0米/秒。***2***降雨:歷年平均日降雨量,中雨29.1天,大雨9.2天。***3***霧況:歷年平均為28天。***4***氣溫: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8.1℃,最低氣溫—9.4℃,平均氣溫15.7℃。水文:***1******以吳淞基面為準,下同***平均高潮位+3.27米,平均低潮位+0.9米***2***流速、流向:潮流屬不規則半日淺海分潮流。水域內往復流極為典型,實測最大潮2.05米/秒,漲潮流速1.89米秒。***3***含沙量:大汛漲潮最大含沙量1.426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053公斤/立方米。***4***波況:實測最大波高3.20米,風向 。風速25米 系颱風浪。

  南匯咀氣象:

  ***1***風況:其二十年一遇最大風速為24.1米/秒。***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036.6毫米。***3***霧況:歷年平均為40.3天。***4***氣溫:歷年平均氣溫15.4℃,極端最高氣溫37.8℃,最低氣溫—15.4℃。水文:***1***歷年最高高潮位+5.68米,最低低潮位—1.25米,平均高潮位+3.39米,平均低潮位0.29米。***2***流速、流向:最大漲潮流速為2.26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57米/秒。***3***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1.84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17公斤/立方米。波況:以風浪為主,實測最大波高為3.26米。

  金山咀氣象:

  ***1***風況:其最大風速為24,0米/秒。***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105.9毫米。***3***霧況:歷年平均氣溫15,5℃,極端最高氣溫38.3℃。最低氣溫—10℃。水文:***1*** 歷年最高潮位+5.93米,最低潮位—3.78米,平均高潮位+3.68米,平均低潮位—0.19米。***2*** 流速、流向:金山嘴斷面最大漲潮流速為2.58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86米/秒。***3*** 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1.59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71公斤/立方米。波況:以風浪為主,實測最大波高為3.60米。

  上海港的吞吐量

  50年代末上海港貨物年均吞吐量雖然僅為0.17億噸,但已經超過解放前的最高紀錄。

  1984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當時外貿貨物吞吐量的比重僅22%。

  2000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破2億噸大關,外貿貨物比重升至37%。

  2002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連續3年超過2億噸,2002年達2.64億噸,比上年增長19.4%。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861萬標準箱,已超過高雄港,居世界第4位。

  2003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突破3億噸,達3.16億噸,比上年增長19.8%。,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128萬標準箱,居世界第3位。

  2004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到3.79億噸,與2003年同比增長19.8%,約佔全國規模以上沿海港口吞吐量荷蘭鹿特丹港15%,超過了荷蘭鹿特丹港***約3.54億噸***,成為僅次於新加坡港***3.88億噸***的世界第二大貨運港口。2004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455.4萬TEU***標準箱***,較2003年增長29%,約佔全國規模以上沿海港口集裝箱量的24%,超過深圳港,居香港、新加坡港之後列世界第三。此外,2004年上海港內河貨物吞吐量完成1.06億噸,同比增長7.3%。 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升至世界第二 集裝箱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三。2004年上海港全年新開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33條,其中歐洲、北美、中東、澳洲等遠洋班輪航線21條,通達世界12大航區,與近200多個國家和 地區的500餘個港口建立了業務往來。目前平均每月始發的國際國內航班密度已達1716班,其中國際航班827班。

  2005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4.43億噸,比2004年增長16.7%,首次超過新加坡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808萬TEU。

  2006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37億噸。其中,海港貨物吞吐量4.7億噸,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貨運港地位;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0.67億噸。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2.13億噸,其中,外貿出口1.03億噸,外貿進口1.1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71.9萬標準箱,佔全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裝箱港口中繼續位居第三。集裝箱吞吐量中,內支線集裝箱量202.6萬標準箱,國際中轉箱78.5萬標準箱,內貿集裝箱吞吐量313.7萬標準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裝箱班輪航班達到每月2106班,其中,遠洋航線498班,近洋航線535班,內支線794班,內貿航線每月279班

  2007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5.6億噸,比上年增長4.2%,連續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615萬標準箱,增長20.4%,首次超越香港,躍居世界第二,明年有望超過新加坡成為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港。這裡,通達北美、歐洲、地中海、波斯灣、紅海、非洲、大洋洲等世界12大航區,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建立了業務往來,吸引了國內外65家船公司加盟國際班輪航班營運,平均每月開出的國際國內航班達2182班,其中國際航班達1009班。

  2008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完成5.82億噸,同比增長3.6%,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800.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7.1%,貨物吞吐量完成3.68億噸,同比增長4.5%;外貿吞吐量完成2.55億噸,同比增長9%;其中外貿進口完成1.2億噸,外貿出口完成1.34億噸,同比分別增長9.6%和8.5%,仍位列世界第2。而外高橋港區集裝箱吞吐量再次突破1500萬標箱,為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穩居世界第二位作出了重要貢獻。洋山深水港區集裝箱吞吐量完成82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4.7%,水水中轉比重達到50%。上海港全年引領各類中外船舶6.19艘次,同比增加2,100艘次。因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上海港集裝箱貨輪出入境數、集裝箱吞吐量與2007年相比都略有下降。2008年,外高橋口岸共辦理出入境船舶1.727萬艘次、出入境人員24.3萬人次,與2007年相比分別下滑3%和7%。這也是外高橋港區集裝箱貨輪出入境數、出入境人員、集裝箱吞吐量在經歷了近10年的快速增長後,首次出現數據下滑。專家分析,此次金融危機對全球的影響已通過貿易擴散至航運市場。為降低成本,不少航運公司採取了減少航線運力、船舶減速等多種手段,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2009年1月份:上海港貨物吞吐量3862萬噸,同比減少19.2%。其中,海港貨物吞吐量3358.8萬噸,同比減少19.8%,內河貨物吞吐量503萬噸,同比減少15.0%;全港外貿貨物吞吐量159***萬噸,同比減少28.8%,內貿貨物吞吐量2265.4萬噸,同比減少10.8%。全港集裝箱吞吐量190.1萬標準箱,同比減少19.3% 。2月份:上海港貨物吞吐量3547.5萬噸,同比減少13.9%。其中,海港貨物吞吐量3053.90萬噸,同比減少19.23%,內河貨物吞吐量493.60萬噸,同比增加45.52%;全港外貿貨物吞吐量1475.20萬噸,同比減少21.22%,內貿貨物吞吐量2072.30萬噸,同比減少7.80%。 2月份,全港集裝箱吞吐量152.80萬標準箱,同比減少17.72%;國際出口航線46.20萬標準箱,同比減少29.79%,國際進口航線71.40萬標準箱,同比減少1.65%。2009年全年2009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到5.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500萬標準箱,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2010年2010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各項工作全面推進,在優化航運集疏運體系、完善航運服務功能、建設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隨著國內經濟企穩回升、歐美市場復甦、世博會對經濟的拉動以及相關政策效應顯現,上海港集裝箱和貨物吞吐量增長顯著。根據快報資料顯示,去年上海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905萬標準箱,超過新加坡港50萬標準箱左右,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港;“樞紐港”重要標誌的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達37.7%;貨物吞吐量完成6.5億噸左右,繼續保持世界第一。

  2011年2011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上海口岸在全球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據統計,2011年上海港全港貨物吞吐量7.3億噸,同比增長11.4%,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萬標準箱,達到3174萬標準箱,同比增長9.2%,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個集裝箱吞吐量超過3000萬標準箱的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繼續保持全球雙第一地位。全球排名前20家班輪公司都有分支機構入駐上海。洋山深水港北港區和外高橋四、五、六期工程相繼投入使用,上海港海港碼頭泊位數量達到1160個,泊位長度達到119.2千米。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三期工程順利完成,航道水深達到12.5米;長三角內河高等級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啟動。

  2012年2012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為7.36億噸,同比增長1.1%;集裝箱吞吐量報3252.9萬TEU,同比增長2.5%,寧波舟山港為7.4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為世界第一,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二。

  2013年2013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完成7.76億噸,同比增長5.5%;集裝箱吞吐量完成3361.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3%。全港貨物吞吐量連創歷史新高,集裝箱吞吐量繼續保持世界第一。

  2014年2014年,上海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完成上海港貨物吞吐量7.5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3528.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5%,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能級穩步提升。

  2015年上海港繼續保持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地位,2015年上海港年貨物吞吐量達7.17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3653.7萬標準箱,連續六年保持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