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茶的散文三篇
捧一杯清茶,細品慢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寫茶的散文,希望您喜歡!
寫茶的散文一:茶之道,心道也
經歷了人生的沉浮,品嚐了人間的五味,縱觀了人世的百態,放下了人性的妄念,才開始慢慢的品出茶的味道來。——題記
茶乃心道。初始飲茶的人,因為不韻此道,一般會選擇綠茶,品出的是青澀之苦;喝得久了,不耐苦澀,便會選擇烏龍茶,味較重而少苦澀,不寒不熱,似乎很符合中庸之道;經歷的多了,如同對生活的品味,越來越喜歡厚重,所以又選擇了醇香的紅茶;隨著斗轉星移,一切都看淡了,又開始漸漸的喜歡起綠茶的清香來。
歸於平淡,道之根本。“自然崇儉”是中國茶道人格上的最高準則。也就是老子所說的“復歸於樸”。茶道如此、人生如此、宇宙間萬事萬物變化的法則亦是如此。近代凱亞有云:“ 我國茶道及其審美文化的一大傳統特色,即乃簡約之美也。簡者,簡易也;約者,儉約也。啜茗之道,歷來皆宜乎簡易,而不宜乎繁難;宜乎儉約,而不宜乎奢糜。不論古今中外,斯理皆一也。” 清代茶人陸次雲論茶有曰:“龍井真者,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之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陸羽在《茶經》中則提出:“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人生如茶,無味之味才是真滋味,平淡之極方顯神奇。道法自然,方可獲得人生的和諧與寧靜;崇尚簡約,方可獲得人生的圓融與樸真。只有如此心淡之人,方可品出茶茗的真味,方可體會人生的真諦。
俗話說得好:大俗才是大雅。有人以為喝茶需在幽靜的場所裡,有端莊的茶藝師,配以精美茶具,再聽上一曲佛音,方為高雅,似乎超脫。孰不知,用大茶壺、大碗茶來盪滌塵埃,豈不是更爽乎。由講究到隨意,由繁雜到簡約,可能更要接近禪茶的意境了。若捧一壺清茗,淡然的飲於喧囂的市井間,那將是一種何等的修為!?詩僧皎然說的好:“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在詩人的境界裡,我們看到了:茶隨心而定,心因茶而清。沉浸在這樣如茶的世界裡,一切都是那樣的泰然與祥和,人生若是如此,還有什麼煩惱不可解除,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去計較的呢?
茶本是通靈之神物,集天地日月、山川雨露之精氣修煉而成。在大自然的輪迴中,只是因為人們的喜愛,便以感恩的心態存留於世。所以,茶又是聖潔之品,只有相知的人,才可以擁有。在茶與水的結合當中,我們看到了茶的淡定與自我犧牲,並在這犧牲當中展現了自身的價值,我們同時也看到了水的熱情與包容,是這種包容,成就了茶的天然神韻與芳香。
茶者,藥也。《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所以,陸羽《茶經》稱“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即是為藥,不可不慎。要因其人、順其時、應其心而用之,才不會違背在天倡導的“康、樂、甘、香,和、清、敬、美”之八德之美。凡人用之,雖是附庸了風雅,淺薄了茶的清名,倒也是可以解藥食之毒,更是能解其心毒,況功高之處在於“正其心”也 。聖人用之,那正如盧仝所述:“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茶可道,非常道。聖人之道,亦仝於茶道也。茶道三昧,茶之道,在於心境的平和;茶道凡塵,茶之道,在於壺小乾坤大;茶道歸一,茶之道,在於從無處來,到無處去;茶道無形,茶之道,在於心裡有茶皆是茶。此乃茶之心道,亦茶之“正道”耳。
有道是:
一盞翠綠將心醉,不問紅塵是與非;
人生若此虛靜處,捨得神仙復何求?
寫茶的散文二:喝茶是一種心境
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感覺身心被淨化,濾去浮躁,沉澱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一種熱鬧後的落寞。
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在任何一季裡飲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懶的陽光。坐在一個人的房間,倒上一杯茶,看著茶葉的翻卷也常會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後才有濃香,人生也要歷經磨練後才能坦然。
無論是誰,如果經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濃香。日子過得久了,歷經了人情冷暖,就像那三滾後的茶葉,慢慢地沉入了杯底,用沉默作為惟一微笑的表情,而那溫軟的茶水也就像我們的內心,足以接納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如是,愛喝茶。說行隨心性也好,說附庸風雅也罷,至今仍不敢稱“品”而只稱“喝”,卻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澀,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盪漾開來,充溢齒喉。之後,深吸一口氣,餘香滿脣,在肺腑間蔓延開來,滌盡一切的疲憊冷漠。人彷彿也醉了,矇矓中,久久不願醒來。
有一種場景總讓人不勝神往:窗外潺潺的雨夜,屋內融融的爐火,閒閒地一捧香茗,一卷詩書。紅袖添香的意境,不亦樂乎哉!是夜,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如茶。
寫茶的散文三:感悟喝茶
喜歡喝茶,尤其是在工作之後,讀書之餘,沏一杯茶,看裊裊上升的水汽,任氤氳茶香撲鼻,該是多麼的溫馨而又愜意。
的確,茶具有獨特的韻味和魅力,看似一泡一喝那麼簡單,其實卻有著深深的哲理,有如塵世裡千絲萬縷的牽連,初嘗時苦澀淺淺,之後清香淡淡,隨之而來的則是經歷了種種情懷後的恬淡和釋然,這簡直像極了平淡的生活。如若不信,就請你淺淺地啜一口茶,漫漫的嚥下,你就會領略到,原來一盞普普通通的茶竟能讓我們感受著一抹憂傷,一份恬淡。看杯中的茶葉在水裡舒展沉浮,去留無意的閒散和寵辱不驚的淡定就會油然而生。茶葉在杯中舒捲有致,宛然生命的四季在這清澈的水中詮釋著生活的苦澀,看白霧在繚繞盤旋,又似柔韌的生命散發的淡淡的清芬。
沏茶雖講究用具,倒也不必金盃銀盞,綠玉斗之類,潔淨的白瓷杯就好,最好綴一襲淺淺的蘭花,素潔清雅,纖塵不染,彷彿早春三月煙雨空濛中的一片新綠,佳器美茶,相得益彰,方才相映生輝。
捧一杯清茶,細品慢看,看杯中的茶葉經沸水一泡慢慢地舒展開來,水氣氤氳,那種美,美得讓人凝神屏氣,心驚搖盪,像極了古典中的女性,著湘綺長裙,曳一地古風慢慢地起舞翩遷,婀娜動人。說茶如女人,本不是我的發明,想當年,蘇東坡就說過“從來佳茗似佳人。” 林語堂先生也有一句精妙的比喻:“第一泡好似十二三少女,第二泡恰如十六歲妙齡女郎,第三泡則已是少婦了。”比較而言,林先生倒顯出些許俗氣。
最喜歡三毛了,她曾說:“阿拉伯人飲茶必飲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如微風。”說得多好呀,品茶,就是實實在在的在品人生。看綠芽翠葉舒展浮沉,馥郁的香氣緩緩彌散嫋嫋升騰。第一道,澀澀的,有點苦;第二道,淺淺的,有點甜;第三道,淡淡的,是縈繞在舌間的那份似有還無的回味無窮的縷縷清醇……
淡泊的生活,如水的日子,若能忙裡偷閒捧得一杯清茶在手,於紛紛擾擾的塵世裡,就會生出些許淡定和從容,抵拒著塵世浮躁,品味著人生苦短,固守著清心寡慾,凝心靜氣裡,自有一番溫潤而綿長的快樂,在手裡在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