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如何治療的方法有效

  肝腹水是肝硬化的併發症之一,而且是危害最嚴重的併發症。那麼肝腹水如何治療?不如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肝腹水的治療方法吧!

  肝腹水的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通過休息、限鹽等措施療效不明顯者,應考慮使用利尿劑,促使水鈉排出,減少腹水。常用的有保鉀利尿劑如安體舒通、氨苯喋啶。因為肝腹水的發生與血漿中醛固酮水平有關,而安體舒通能夠競爭性抑制醛固酮對水鈉的瀦留作用,增加腎臟對鈉的排出而起利尿作用,所以常把安體舒通作為首選藥物治療肝腹水。

  排鉀利尿藥有速尿、丁脲胺、利尿酸等,可抑制腎臟對鈉、氯的吸收,同時排出鉀,利尿作用強大,服用30分鐘即產生作用。噻嗪類利尿藥如雙氫克尿塞,為中等強度利尿藥,同時促進鉀排出。利尿劑的應用先小量再逐步加量,先單一用藥再聯合用藥。

  2、排放腹水療法

  通過腹腔穿刺,將腹水放出。為防止併發症發生,以往多采用小量放液,近年研究表明,大量放腹水加靜脈輸注適當劑量白蛋白,治療頑固性肝腹水療效顯著。

  3、自體腹水濃縮靜脈回輸療法

  採用特殊裝置,將腹水抽出後,經處理及濃縮,然後輸給患者。優點是克服了單純放腹水導致蛋白丟失的情況。缺點是多次腹穿,增加感染機會,易出現細菌性腹膜炎等。

  4、腹腔-頸靜脈轉流術

  採用特製裝置,利用腹腔壓力與中心靜脈壓的壓差,使腹水沿管道流入頸靜脈,臨床上用於治療頑固性肝腹水。

  5、胸導管分流術

  肝淋巴液增多是肝腹水產生的原因之一,利用外科手術將胸導管與頸內靜脈吻合,加速了淋巴液的排洩,促進腹水消退。

  6、經頸靜脈肝內體靜脈分流術***TIPSS***

  本方法是利用介入放射技術在肝內建立分流通道,來降低門脈壓力,對於既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又有頑固性肝腹水的患者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

  7、中醫中藥治療

  對於頑固性腹水可選用瀉下逐水藥,從大便中排出多量的水分,往往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對於有慢性胃腸疾患、嘔血及便血病史、肝昏迷患者,均不宜應用。

  肝腹水吃的藥

  一、黃芪15 桂枝30 茯苓20 炒白朮15 黨蔘15 丹蔘10 紅花6 山楂10 麥芽20 車前子10 白毛藤20 生薑20 紅棗七個 兩劑水煎服,日一劑.

  二、炮附片30 黃芪25 乾薑15 桂枝30 茯苓20 炒白朮15 黨蔘15 土別蟲10 水蛭6 苡米仁30 麥芽20 白茅根15 白毛藤20 生薑20 紅棗七個 兩劑水煎服,日一劑.

  三、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腹水,無論血清HBV-DNA是否高於1.0×10^3copie/ml,都必須選用核苷類藥物***截止2008年8月國內上市的藥物主要有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韋酯和恩替卡韋四種***抗病毒.對於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腹水,可選用廣譜抗病毒藥如病毒唑口服.甲型和戊型急性肝炎在保肝抗炎治療的同時輔以針對腹水的治療.

  四、硒麥芽和傳統中藥五味子為主要原料的養肝片,將現代營養學理論與傳統中醫藥養生保健理論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