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吃什麼身體恢復得快

  產後的新媽媽要想盡快恢復身體,就得注意做好產後飲食保健。那麼?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

  胎兒出生後,胎盤自母體排出,從這時開始,產婦就進入了產後的恢復階段。這個階段是一個大的轉折期,因為懷孕期間母體的生殖器官和全身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都要在產後6一8個月左右的時間裡逐步調整及完全恢復。

  懷孕和生孩子的過程給母親腎臟增加了很大負擔,如果不能及時地補足血液,因腎氣不足造成的腰痠腿痛就會長伴母親一生。還有一點也是女性們最關心的問題,腎虛嚴重的產婦,產後極易發胖,腰腹贅肉很難減下去***小腹大、腰粗就是腎虛的顯著特徵***,而及時多吃補血、補腎的食物,產婦的體型就會在半年內基本恢復正常。另外,腎虛和血少也容易造成產婦子宮復原慢,惡露不易排乾淨,落下婦科的各種慢性炎症。

  血液就是一日三餐吃下去的食物轉化而成的。有的人一提到補血,首先想到各種藥物,我告訴你那是絕對錯誤的,補血藥能與一碗一碗的飯菜相比嗎?能以最快的速度補足全身所缺的血液嗎?答案當然是不能。補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一口三餐做得儘量爛、軟、易於消化,同時多吃一些補血、補腎的食物。一日三餐吃得馬虎將就的人,不管吃多少補血營養品、補腎藥物,都換不來充.足的血液和健康。

  二、產後飲食原則

  1、我國南北、東西氣候相差很大,各個地域都有各自“坐月子”的方法,我認為只要是留傳下來的方法,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大家都應尊重當地“坐月子”的習俗,吃當地人“坐月子”常吃的食物。

  2、產婦失血、缺血嚴重,一口三餐顯然不夠,所以產婦要一日四餐、一日五餐或餓了隨時進食。

  3、產後的營養原則是易消化、多湯水、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有的人認為燉的湯比湯中的肉有營養,所以燉雞湯時,只喝湯而不吃雞肉,這是錯誤的。據專家研究,雞湯的營養價值只是雞肉的20%一30%,絕大部分營養還留在雞肉中,所以喝湯時一定要把燉的肉一起吃下。

  4、飲食不要過鹹,但也不要過淡,因產後尿多、汗多,需要補充一定量的鹽。

  5、忌一切生冷的食物,不能吃各種冰鎮的飲料、冷飲,不能吃涼拌菜、涼飯。

  6、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人蒜、辣椒、胡椒等。

  7、不吃油炸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8、蔬菜儘量吃性平、性溫的,性涼的蔬菜夏季可適當地吃。

  9、反季節的水果或經過化學處理而保鮮的水果一概不能吃,只吃應季的、剛下市的新鮮水果,如春天的櫻桃,夏天的桃子、葡萄等。

  三、產後第一週常吃的食物

  生完孩子的一週內,產婦身體都非常虛弱,這時胃腸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很弱,所以飲食應清淡、易消化,並做到少食多餐。而且寶寶剛出生,胃容量還不大,對一奶水的需求也小,所以這周內只要有奶水,就不要吃催奶的食物。可以多吃豬肝湯、乳鴿湯、豬腰湯、排骨湯、雞蛋紅棗湯、紅糖雞蛋湯和清淡一些的雞湯。還可以用一勺固元膏、一勺紅糖加開水沖泡後喝,每天2一3次。

  四、產後第二週常吃的食物

  除了常吃上面介紹的食物外,產後第二週的飲食可以根據身體的狀況進行調整,如果腰痠背痛了,食物中就要增添補腎的牛肉、海蝦、鱔魚;如果發現奶水不足,就要新增後面介紹的催奶食物;如果產後惡露總排不乾淨,可以加服益母草紅糖水、黃茂粳米粥。

  1、益母草紅糖水

  取益母草一兩,放入鍋中***砂鍋最好***,加水一大碗,大火燒開後,小火慢煮20分鐘,將湯汁倒入碗中,再加入紅糖一勺攪勻,溫熱時喝下,早晚各一次。

  2、黃茂粳米粥

  取黃茂半兩,加水泡30分鐘後,上火煮,大火燒開後,小火煮20分鐘,煮好的黃茂水倒入鍋中,再加入洗乾淨的大米一起煮成粥。吃的時候加入一勺紅糖,每天兩次,不但利於惡露的排出,還能止虛汗。

  五、產後第三週常吃的食物

  產婦只要按前面介紹的飲食原則和方法去吃,身體應該會恢復得不錯,餵奶和調理都應該找出了規律。這時,要多吃後面介紹的各種催奶食物,對一產婦的身體和寶寶的健康都很有好處。

  六、出月子後飲食注意

  有的人在月子裡非常注意營養,一天內吃的頓數也多,可一旦出了月子,飲食的標準就明顯降低或變清淡了。其實飲食的安排要根據自己和寶寶的身體狀況進行調整的。不要一味的大吃大補!注意營養均衡。

  七、孕婦產後吃素食的五大好處

  如何吃得既能保證營養,又能保證健康呢?試試以素食為主的飲食,你一定會收穫驚喜!

  大部分人都認為蔬菜、豆製品和穀物只是輔助性食物,肉類、蛋和奶才是我們營養的主要來源,但國內外數十年的研究表明,蔬菜、水果、豆製品和穀物應該在我們的飲食中成為主角。讓我們來看看素食的好處吧!

  好處1、動物比植物毒素多

  現在的動物在飼養過程中,通常會被使用激素、抗生素,而且動物也可能會食用殘留農藥的植物或飲用被汙染的水。因此動物的體內比植物含有更多的毒素,並且這些化學物質是脂溶性的,一旦被動物吸收是難以通過洗滌清除乾淨。這些毒素如果進入媽咪的體內,自然會通過乳汁影響寶寶的健康。而蔬菜種植雖然也經常使用農藥,但通過流水沖洗、使用果蔬解毒劑或果蔬清洗鹽,大部分農藥可以洗去。

  好處2、人類的身體結構更接近食草動物

  人的大腸、小腸都比食肉動物要長得多,肉類的纖維少、營養濃縮,因此,在腸中過久會產生毒素,還會引起便祕。而蔬菜含有大量的纖維,有的水果含有果膠,這些成分都能起到清潔腸胃的功能。很多新媽咪為便祕煩惱不堪,實際上只要多吃素食就能解決。

  好處3、素食使人的體液呈鹼性

  健康的人體液應呈弱鹼性。魚、肉、蛋、甜食、酒、油均屬酸性食物;蔬菜、水果、海藻、五穀大多是鹼性的。英國最新研究表明,兒童在體液呈鹼性的狀態下智商比較高,所以,媽咪多吃蔬菜不僅可以保證自身的健康,還可能對寶寶的智力產生良好的影響。

  好處4、素食蛋白質含量不低於肉類

  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擔心素食含蛋白質不夠。其實,大豆的蛋白質含量接近牛肉的兩倍,毛豆與豬肉中蛋白質的量基本相當,綠豆、豌豆、蠶豆中的蛋白質都高於魚、蝦、雞、鴨、牛肉、豬肉和羊肉。為此,新媽媽只要保證每天吃豆製品、新鮮水果及三種顏色以上的蔬菜,即使是完全素食也不會營養不良,更不會因此減少奶水的分泌

  好處5、素食能讓母乳質量更好

  寶寶出現溼疹***俗稱奶癬***往往和媽媽食用魚***包括貝殼類***、雞蛋和牛奶有關。

  八、產後吃什麼食物補血

  產後需要補血的女性,日常生活中應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比如豬肝、雞肝、胡蘿蔔、麵筋、菠菜、金針菜、雞蛋、黑豆、髮菜、龍眼肉,都是對補血特別有好處的常見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在飲食方面多吃蔬菜、水果對產後補血也是有好處的。營養專家已經證實,蔬菜水果中富含的維生素C、檸檬酸及蘋果酸等營養物質,能增加鐵在腸道內的溶解度,有利於鐵的吸收。獼猴桃、柿子椒、草莓、橙子等,均是含維生素C豐富的常見食物,經常食用,能幫助產後貧血的情況。

  產後補血不僅要在日常飲食上下一番功夫,還應該堅持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補氣入手。因為氣能生血,擁有充足的睡眠都是可以補血補氣的。

  九、產後的飲食誤區

  誤區1、產婦應忌口

  許多孕產婦都有忌口的習慣。其實,產後需要充足而豐富的營養素,主副食都應多樣化,僅吃一兩樣食物不僅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也不利於乳腺分泌乳汁。

  誤區2、產後體虛,應多吃老母雞

  產後特別是剖宮產後,新媽媽的胃腸道功能未恢復不能吃過於油膩的食物。老母雞、蹄膀等食物脂肪含量較高,不適合產後馬上吃。產後體虛是因為分娩過程中產婦的體力消耗過大,分娩後又要哺乳引起的。這時,產婦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蝦仁恨面、紅薯稀飯等。

  誤區3、湯比肉有營養

  產褥期應該常喝些雞湯、排骨湯、魚湯和豬蹄湯,以利於泌乳。但同時也要吃些肉類。肉比湯的營養要豐富得多,那種“湯比肉更有營養”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誤區4、產後出血多、吃桂圓、紅棗、赤豆補補血

  桂圓、紅棗、赤豆是活血的食物,新媽媽產後吃了這些食物反而會增加出血量。這些食物都是高糖食物,有的產婦在床上吃,又不及時刷牙,這樣很容易引起蛀牙。一般在產後2周以後或惡露乾淨後,才適合吃。

  十、產後的飲食禁忌

  1、禁食寒涼、辛辣。產後多虛多瘀,應禁食生冷、寒涼之品。生冷多傷胃,寒涼則血凝,惡露不下,會引起產後腹痛、身痛等諸多疾病。產後失血傷津,多陰虛內熱,故蔥、姜、大蒜、辣椒等辛辣大熱的食物應忌食。如果進食辛辣的食物,不僅容易引起便祕、痔瘡等,還可能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腸胃功能。

  2、產後飲食不宜大補。和動物的生育一樣,人類在妊娠期間已經為日後生產作好了準備。滋補過量的產婦易患肥胖症,從而引發多種疾病。產婦肥胖還可以造成乳汁中脂肪含量增多,最終導致嬰兒的肥胖或腹瀉。

  3、蔬菜、水果不可少。對於蔬菜和水果,傳統的觀念認為,二者“水氣大”,吃了會傷身體,殊不知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僅可以補充肉、蛋類所缺乏的維生素c和纖維素,還可以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及排便,防止產後便祕的發生。

  4、中藥食療也要對症,不可自行亂補。專家認為,身體正常的產婦不需要藥物進補,可針對症狀用些中藥,配合食療調理。如缺奶可用王不留、通草、豬蹄、桔梗等以通經下乳;產後腹痛、便祕可酌加當歸、桃仁、核桃仁、黃酒以活血化淤,潤腸通便。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