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反思模板
踏著新課改的腳步,初中生物的改革顯得有點步履闌珊,雖然在某些地方取得些許成果,但 穿新鞋、走老路、重形式 的問題卻比較突出。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物件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著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初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著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初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初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並且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慾。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後,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麼地方容易捉到”“什麼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麼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通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定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匯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後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迴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啟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於瞭解自學情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3***生物適應並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接著採用學生依據要求: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餘力時,再予以指導、啟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接著,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為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反饋——儘可能瞭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通過教學資訊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檢測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採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儘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為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並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教學中反饋的資訊,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總結——化零為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並且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篇二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生物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生物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生物問題的空間呢?那麼,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認識到這一點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非常注意從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兩方面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進行培養並進行了反思。
一、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導課即一堂課的開始,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而藝術的開課,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親切的感受,不僅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迅速由抑制轉為興奮,而且還會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新課的匯入是生物學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導課激趣激疑,啟用學生的“動情點”,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可採用問題型、娛樂型、直觀型、實驗型和說課型等開課方式匯入新課,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振作學生精神,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探究慾望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這樣,在師生互動配合下,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正所謂良好的開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問題是教學的核心。教師把課前精心準備的相關教學內容以思考題的形式佈置給學生,並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看書自學,獨立思考,尋求答案。同時,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消除緊張、壓抑、沉悶的情緒。如學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變異”等,可採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思考後進行討論作答,並相互修正,在討論過程中及時進行啟發誘導,既要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又要啟發學生進行聚合思維,同時還要讚賞學生的大膽見解,並及時指正,整個過程教師要控制好課堂討論時的氣氛,組織好課堂秩序。最後,師生一起進行歸納、總結。針對出現的相關問題,將課堂訓練引入競爭氛圍,以不同方式讓學生作答,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防止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防止養成思維隋性。
學生在學習中主要場所是在教室,中學生物學教學絕大部分時間也在教室裡,黑板粉筆,重複一年又一年。學生在教室裡是死板板坐著,面對黑板,面對書本,單調地重複學生像籠中小鳥,我發現適當改變教學環境對活而有效課堂教學也起了很重要作用。並且在實踐當中,根據教學需要大膽離開教室,更換教學場所。如實驗室就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教學場所,那裡有做各種實驗的儀器裝置,那裡有用於課堂教學的各種模型、標本、教具,那裡有研究生物學的科學氛圍,所以我有很多課是把學生帶到實驗室上課,效果很好,學生可以動動手,培養操作能力,學生可動動眼,培養觀察能力,學生也不是一直坐著,根據需要時站時坐。再如:參觀大棚蔬菜種植和管理,是學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兩者關係及受哪些因素影響,最理想的地方,我試著把同學們帶到農民大棚裡,為他們上課,使他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對知識學習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並且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求知慾增強,教學效果如願以償。改變教學環境,對活而有效課堂教學的作用表現在:***1***教室是學生必需去又有所厭倦的地方,適當更換教學環境具有調節作用***2***在新的環境裡,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學習熱情和求知慾。***3***在教室裡可能接觸不到新環境中的資訊,教學內容單調。
二、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1、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5篇初中生物教學反思5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學習指導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佈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麼枝節就可比喻為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為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為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為髓鞘,那麼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概括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結構才能真正被接納為認知結構.從而獲得深刻的領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具有積極的探索慾望,同時在教學中利用一切教學材料,生活實際現象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構成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傳染病後,我就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現流黃鼻涕和頭昏的現象,請學生分析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把上述實際實際問題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教師可行引導學生思考感冒屬於哪一種傳染病是由什麼病原體引起的學生在這樣經常性問題解決過程中,領略到了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經過長期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估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3.系統梳理知識的能力
對知識的系統梳理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髮現知識的系統規律.及時對知識進行梳理.如在學習心臟的結構時,可啟發學生結合實物或掛圖將其總結為“四腔”“八管”***主動脈、肺動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各一條。肺靜脈四條***“兩瓣膜”***指房室瓣和動脈瓣兩種***。而在學習人體“血液迴圈”時,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質可概括為:“左心動。右心靜。肺相反。體相同”。這樣學生懂得生物學“怎麼學”、學什麼“。長期訓練可培養自學的習慣。有利於形成學習創新能力。
4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定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後,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篇三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然後在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結合2011年的生物會考試卷,我覺得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做好生物教育教學工作。
一、明確教學目標
初中生物科學的教學物件是面向全體中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
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為指導。
二、夯實教學知識。
會考知識點比較簡單,比較全面。這要求我們在平時授課的時候,對於每一個知識點老師都要把握好,概念明確,條例清晰。比如2011年初中生物會考試卷第44題關於人體肺泡處氣體交換後的血液變化。第48題人體尿液形成的兩個過程,重吸收作用發生的主要場所等等。這些知識點都是教材中重難點,假如老師在一開始授課就沒有講清楚,或者學生沒有認真聽,這個知識就會出現混淆。那麼在備課的時候老師就要注重授課方式,是自己講?還是學生先學?是對照課本?還是運用模型?是用傳統的講課模式?還是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都要老師自己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選擇一種比較適合的方法。當然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把課上下去,但效果是不同的。
三、注重聯絡實際
初中生物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獲取關於生命活動基本規律的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方面的應用。生物學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很好地貫徹這一認識事物的規律。即在傳授書本理論知識時,要和客觀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 的結合中來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還要引導他們運應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平時選擇一些聯絡實際的小材料,恰當地利用到教學中,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可引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主動地探索新知識。例如,講“人的性別遺傳”時,引用一則訊息:“英國北部有個女兒村,該村婦女所生的孩子全為女孩,這是什麼原因呢?”學生們聽後,懷著極大的興趣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奧祕。這樣創造良好的問題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講“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時,給學生補充了一則短文“達爾文的遺憾”,在短文中敘述達爾文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和表姐瑪麗結婚。近親結婚,禍及子孫。聰明的達爾文和美麗動人的瑪麗生下了十個孩子,個個體弱多病,有三個很小就夭折了,其餘的七個子女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精神病。聽後,學生們對近親結婚的嚴重後果有了深刻的印象,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進而也增強了學生對我國婚姻法中禁止近親結婚意義的認識。這些資料使學生對生物課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課下很多學生都在積極討論,立志學好生物課,為解決我們人類所面臨的一些重大難題做好準備。
在會考試卷第55題的血常規檢驗報告單,在學生知道血液組成成分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簡單判斷血常規變化,從而進一步加深對血液這部分知識理解。
四、加強情感教育
在生物課教學中,除了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外,還應適當的完善學生的人格,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了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講“環境保護”時,介紹全世界約15億人飲用被汙染的水,約1000萬人死於水汙染,每天約有800人因呼吸汙染的空氣而早亡„„因毀林,每年至少有一種鳥和哺乳動物或植物滅絕。從事例中,學生們深刻地認識到破壞自然環境所帶來的嚴重後果,由此喚醒並增強
學生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內裝修已是農村、城市人司空見慣的現象。可是殊不知,它在帶給人們舒適享受的同時,對人身的健康造成了損害,因室內裝修造成癌變時有發生。教師可根據這種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其原理何在?經師生一同討論分析,得知:由於現代裝修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這些物質使人體中的某些細胞發生癌變。因此,新裝修的居室,不宜居住,必須經過長時間的通風才行。學生通過討論增強了生活常識。每年還應在“國際環境日”、“愛鳥周”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這樣就將生物學的相關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環保意識。
五、訓練常規實驗技能
由應試教育轉軌於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能力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培養途徑主要是通過生物實驗來實現的。初中生物實驗包括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實驗現象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因此,組織好實驗教學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今年暑假大家都做了2011年的生物會考試卷。每年的會考題目其實就是下一輪考察的方向標,由於初中生物的地位因素,所以大部分老師都抱著我只要把知識點“灌”下去的態度進行日常教學,尤其是對於實驗部分得知識,但是在今年的試卷中有關實驗部分就佔了15分,主要是考察了實驗設計的原理***第75題***、顯微鏡的使用***第72題***、裝片的製作***第74題***、氣孔的觀察***第71題***、食物的鑑定***第73題***、畫細胞結構圖***第81題***、實驗結果的總結***第82題***,不難看出生物實驗在今後教學中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一線的生物教師,對於實驗課的開展總感覺有些頭疼。因為很多情況是,在教室上課時學生與老師的互動以及課堂紀律都很能協調,但是一進入實驗室,學生立即像撒韁的野馬,任你老師說什麼他都不願意將眼神對著你,實驗室也無法安靜下來,這其實是孩子的好奇心在驅使著應該是一個好事,但是這時候學生可能對桌子上的儀器叫什麼名字,該如何正確使用還不清楚呢。今年上半年我們組安排《徒手切片及觀察》實驗,出現了幾乎每節課都有玻璃實驗儀器損壞現象,尤其是幾節實驗課連上,中間沒有時間挨個檢查時,情況更加嚴重。所以很多時候老師都不願意去實驗室組織教學。
我覺得,實驗教學的開展,要積極利用班級成員,加強組織紀律教育,預習實驗知識,熟悉實驗過程,要有實事求是和探索精神,要關心愛護教學儀器,節
省實驗材料。例如:“觀察蚯蚓”的實驗,在實驗課開始時,可聯絡生活實際,設問:夏天大雨之後,蚯蚓為什麼會爬到地面上來?蚯蚓通常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蚯蚓是怎樣運動的?你能辨別蚯蚓的前後端嗎?依據是什麼?蚯蚓有哪些形態結構特點與生活環境相適應?通過幾句問話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索興趣,他們做起實驗就格外認真,觀察就特別細緻。再比如會考試卷上的第75題唾液澱粉酶消化澱粉的實驗,這個實驗是個對照實驗,在實驗前,就必須讓學生了解實驗過程,自主的設計實驗,老師積極參與指導。實驗過程中重點指導每一個小組的一個成員,然後再讓他去指導其他成員。這樣學生掌握較快,老師又可以掌控全班。
總之,初中生物學教學要求我們老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學習,提高生物素養,圍繞著這個目標,我們積極思考,尋找更好的方法,讓學生在生物的舞臺上有著更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