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撒謊的孩子:別讓你的孩子變成謊話精

  很多孩子都會撒謊,孩子撒謊是很不好的一種現象。孩子撒謊的原因有很多,父母們應該及時找對原因,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改掉孩子撒謊的壞毛病。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孩子撒謊的教育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撒謊的教育方法

  多聆聽並與孩子溝通

  當孩子預期事情會有負面後果而說謊時,父母應瞭解孩子的需要,訂立更實際的規則;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願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說謊了。另外,有些孩子會因為跟父母的接觸機會少,所以用說謊的方法去爭取父母的關注。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加強與孩子溝通互動,多瞭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與注意。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的說謊往往並不是為了故意傷害他人,家長不要輕易將孩子的說謊行為與孩子的品質劃等號,不能因為孩子的某一次謊言就給孩子定性,給孩子貼上“小騙子”、“謊話專家”、“吹牛大王”等標籤。這樣做不但對孩子改掉說謊的毛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對孩子的說謊行為起到了強化的壞作用,可能會促使孩子今後更加努力地說謊。

  重視孩子的第一次說謊

  當孩子第一次說謊時,家長應將其當做一件大事來抓,決不能掉以輕心。要知道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說謊時會感到不安,即使矇混過關了也會十分擔心,但是如果這第一次說謊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孩子便可以品味到說謊所帶來的甜蜜,他也就會由此產生再次嘗試說謊的慾望,孩子會覺得家長是“好騙的”、“可欺的”,他的膽子會越來越大,謊話會越說越多,越編越像,最終就撒謊成性了。

  要幫助孩子區分現實和想像

  孩子說謊並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齡小、想像力、創造力豐富的孩子更易進行想象型撒謊。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訴孩子什麼是發生的,什麼是想像的,讓孩子逐漸把現實和想像區分開來

  家長給孩子作一個好的榜樣

  父母在要求孩子誠實的同時,自己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好榜樣,不要不經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出做不到的承諾,或騙人的話,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誠實守信。對孩子或他人的承諾要認真履行,犯錯後要及時承認錯誤,並認真改正,這樣孩子便可從中學習到好的行為。

  父母要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

  家長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這樣不僅易導致孩子撒謊,還易使孩子喪失自信心。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興趣和特點施教。只要孩子每天都有進步,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父母就應該為之高興和驕傲。

  正確運用懲戒手段

  讓孩子認識到謊言總會識破,說謊只有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而誠實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質,同時誠實也會減輕對過失的懲罰程度。

  不同年齡的孩子撒謊的處理

  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孩子說謊的性質是不一樣的,父母不要一概而論,一定要根據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更重要的是提前做好預防,做到未雨綢繆。

  年齡比較小的孩子

  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對一些概念模糊不清,經常會出現混淆概念的現象,這時候父母不要給孩子過早地下結論,貼標籤。因為他們還不能夠理解父母的指令,還沒有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所以,孩子看到、聽到一些事物的時候,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幼稚的判斷,並且用自己的語言模式表達出來。如果孩子的表達不是父母所要的答案或者是超出了父母的想象,在不能理解孩子的情況下,就會給孩子貼上一個這麼小就學會了"說謊"的負標籤。

  所以,針對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在與其溝通的時候,不要把孩子說的話和自己所認為的完全聯絡起來,也不要帶有自己的想法判斷孩子所說的話。其實,有些時候你並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多聽少說,是最好的方法。

  年齡稍大的孩子

  年齡稍大的孩子如果出現說謊的現象,有時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不能夠公正的處理,一看到孩子有錯誤或者惹了麻煩,氣就不打一處來,根本就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劈頭蓋臉不是批評就是打罵,為了自己的安全,孩子會用說謊的方式來逃避父母的責罵;當父母提出一些超出孩子能力範圍之內的要求或者給孩子制定一些無法實現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時,孩子經過努力之後沒有完成或者以孩子的能力根本無法達成的時候,孩子會迫於壓力而說謊;當孩子向父母提出正常的要求,父母處於"好心"拒絕孩子時,往往會讓孩子採取說謊的方式來達到目的。父母對孩子不要好高騖遠,不要把孩子看成是無所不能的天才,人在有壓力的情況下,會說一些話和做一些事情來減少壓力的,孩子更是如此。平時多交流, 不要一味的關注學習,多聊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會對親子溝通起到幫助的。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說謊,有時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主見和觀點。如果這個時期父母不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不尊重孩子的意見,不信任孩子的做法,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孩子不但要說謊,甚至,有的時候連讓你聽謊話的機會都沒有,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的原因。孩子的想法和觀點會讓父母有一種危機感,感覺孩子脫離了自己的掌控,認為孩子不聽話了、叛逆了,自己的權威受到了侵犯。於是,父母會採取一些措施,來維護自己的權威地位,不要讓孩子說話,不信任孩子的能力,對孩子表示失望,這些做法只能讓孩子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讓孩子關閉心靈的大門。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孩子有表達想法的機會,並且尊重孩子所提出的合理的要求。

  還有一種情況的說謊,就是為了掩蓋一些道德和法律上的錯誤或者是偏離了人格發展的正常軌道,把說謊當作了家常便飯,無視父母的存在和勸解,這種說謊就需要父母及時的根據情況做出恰當的處理。

  總之,孩子說謊並不是一種好的品德習慣。同時孩子的說謊也給父母們敲響了警鐘,說明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不能夠理解孩子,不瞭解孩子、不信任孩子,對孩子一言一行不能夠做出正確的分析,平時和孩子不能夠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只是一廂情願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無視孩子的存在,不去考慮孩子的內心感受。當面對說謊的孩子時,父母一般會毫不客氣、不問青紅皁白的指責、批評孩子。這種方式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還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感,失去對父母的信任,並且對事物失去辨別的能力。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的糾正自己的做法,改變自己的態度,孩子不但會養成說謊的惡習,嚴重的會出現人格上的不完善,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父母和孩子不能很好交流的原因之一。

  如何培養孩子誠實的好習慣

  以身作則,言行一致

  愛說謊的孩子大多與家長[微博]平時說話不算數,對孩子的承諾不能兌現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要想孩子誠實守信不說謊,父母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注意自己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為孩子做個榜樣,做個表率。

  尊重孩子,尊重規律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當問題發生以後,要尊重客觀規律,不要把自己的主觀判斷強加給孩子,要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和不足。

  啟發引導,小事做起

  "不已善小而不為,不已惡小而為之"。引導孩子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讓孩子參與家庭中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讓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瞭解孩子,信任孩子

  父母一定要做到懂孩子,觀其心,知其行。多和孩子在一起共同探討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夠了解孩子心裡在想什麼,也只有瞭解孩子的想法了,才能做到無條件的信任孩子。

  及時發現,明確態度

  百密仍有一疏,當發現孩子有說謊行為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掌握好處理的分寸,不要妄下結論,不要強迫孩子坦白、承認。瞭解事實真相,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要讓孩子明白說謊是不良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