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孩子愛國的看法有哪些
愛國主義教育是幫助個人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對教育孩子愛國的看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對教育孩子愛國的看法
首先,應該讓孩子熟悉家鄉,認識祖國。知之愈深,才能愛之愈切。熱愛祖國是對自己國家的一種深厚情感。這種情感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對客觀認識的一種具體表現,而熟悉家鄉、認識祖國,是熱愛祖國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家長應圍繞這些方面加強對兒童的教育。如引導學生步入中國歷史的長廊,尋覓古今社會的發展蹤跡,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祖國河山的壯麗。還可以選擇《上下五千年》、《天翻地覆三十年》、《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之最》等系列讀物,組織他們開展讀書活動,培養兒童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幫助兒童確立振興中華的遠大理想。通過讀書活動,不僅可以增長知識,而且潛移默化地接受到了具體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能夠收到寓教育於知識之中的良好效果。
其次,家長應引導兒童在比較中分清真善美和假惡醜。愛國主義的首要表現,就是心中有社會主義祖國。要讓兒童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除了讓他們瞭解偉大、可愛之外,關鍵要讓他們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實踐證明,對兒童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仍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德育方法。如進行解放前後的比較和改革開放前後的比較,使兒童領悟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還可以運用有關報刊材料和優秀兒童讀物,與資本主義制度作橫向比較,使兒童懂得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和黑暗,生活在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裡的溫暖和幸福,激發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比出發憤圖強的志氣來。
第三,強化認識,增強感情。對兒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與其他德育方式結合起來,通過各種活動來強化認識,增強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思想感情。如舉辦知識競賽。運用《上下五千年》等讀物,進行互問互答,激發兒童的興趣,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運用家鄉古今文化遺址、名勝古蹟、革命史實、古今名人、著名土特產、遠景規劃等進行知識競賽,深化兒童對家鄉的感情。又如講“偉大的祖國”故事,內容可以環繞祖國壯麗的山河、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今愛國英雄、模範人物等,加深兒童進行時事知識測驗、政治常識測驗,促使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心祖國前途。
第四,指導實踐,落實行動。激發熱愛祖國的崇高情感,最終要落實到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行動中去。當然,兒童期小學生還不可能有驚人之舉,但應鼓勵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增強他們“祖國在我心中”的意識。家長可以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如植樹、種花美化祖國、節約每分錢支援國家建設、給家鄉做好事等,使兒童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道德情感,轉化為道德行為,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日常愛國的教育方法
***1***講故事。做父母的要抓住孩子愛聽故事這種心理,選擇一些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故事講給她聽。經常給他講董存瑞、黃繼光的英雄故事。學習之餘,拿出圖書與孩子一起閱讀革命人物事蹟傳。
***2***參觀。博物館、革命紀念館、名勝古蹟、展覽會等,這些場所是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課堂。讓孩子從中感受了更多的愛國精神。
***3***配合好學校的教育。有時候孩子對國旗為什麼要天天升的問題不理解,不理解老師對她們講的升旗的意義,作為父母就耐心的給孩子講解五星紅旗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每天看到它徐徐升起,就會想到我們偉大祖國的建立是來之不易,想到這紅旗是無數烈士拋頭顱酒熱血換來,想到對祖國應盡的責任。這樣孩子就能正確認真對待這項活動,不僅僅拘於形式。
最重要一點就是——身教勝於言教。但現在的孩子身處功利社會,越來越多的人不擇手段的求名求利。幼兒園孩子的理想都是要當貪官,現在的孩子除了為了成績,就是為了出名,根本沒什麼童年的樂趣可言。他們最嚮往就是快樂的玩,這樣下去愛國主義教育只有等到他們長大了以後,有了自己思想後,才可能產生愛國主義思想。
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
營建愛國主義氛圍,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社會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對社會的發展、民族的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
1.提升社會認同度,增強社會歸屬感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是一個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整體,個人脫離社會就難以生存,社會的和諧與發展需要全員共同打造。青年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主體和主要力量,更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到社會建設當中。融入社會則必須認同社會,社會認同是社會成員共同擁有的信仰、價值和行動取向的集中體現,本質上是一種集體觀念。青年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對青年學生進行社會價值引導,是直接關係到他們對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能否認同和達成共識的關鍵。只有認同社會價值觀,才能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聯絡在一起,才會把自己看做社會成員中的一分子,進而形成社會歸屬感。
2.樹立正確的是非榮辱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正常秩序的維護需要有正義感的公民參與,有正能量的社會才是欣欣向榮、充滿希望的社會。落實愛國主義教育能幫助個人明辨是非,樹立正義的價值觀。恩格斯說:“每個社會集團都有自己的榮辱觀。”一個人只有從思想意識上真正明確了什麼是光彩的事、什麼是恥辱的事,才能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一個社會只有樹立了是非分明的榮辱觀,才能成為精神文化大國,社會才能形成正義的風氣。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3.增進社會責任感,明確個人的社會職責
責任感作為一種道德情感,是一個人對國家、集體以及他人所承擔的道德責任,是一種自覺主動地做好分內分外一切事情的精神狀態。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全體社會成員明白,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國民社會責任是密不可分的,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息息相關。“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國家強盛,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個人才能有發展的空間。個人只有具備社會責任感,才能在個人利益同國家、社會利益衝突時,不顧甚至放棄自己的利益;只有明確社會職責,才能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才能肩負起構建和諧社會的光榮使命。
4.強化集體榮譽感,啟發愛國情懷
集體榮譽感是一種熱愛集體、關心集體、自覺地為集體盡義務、做貢獻、爭榮譽的道德情感,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是個人獲得發展的重要因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心繫國家,身體力行。馬克思和恩格斯說過,“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一個人的發展,取決於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可見集體榮譽感是團隊、民族、國家的靈魂,是社會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可增強社會成員的主人翁意識,提升個人的社會責任心,明確個人與集體的利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