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灰雀教學反思

  《灰雀》是三年級語文的一篇課文,語文老師在教學後應該如何反思這堂課呢?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灰雀》教學反思1

  1、走入文字,感悟情感。

  教學《灰雀》一文時,我將全文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並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個課堂教學也呈現流暢的態勢,如在文中的泡泡裡提出了一個問題 “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為什麼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說話,而不跟會說話的男孩講話呢?”我就讓學生讀書思考。然後,組織交流。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有的說:“列寧不願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難堪。”還有的說:“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我覺得利用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再通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2、情感體驗,感情朗讀。

  由於新接手的這個班,學生讀書習慣很差,朗讀時張不開嘴,齊讀時拖音嚴重。學生對朗讀課文缺乏興趣,不懂得美讀課文。因此在《灰雀》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注重了情感朗讀的引導:先讓學生畫出灰雀不見了那些言行能表現出列寧愛灰雀的句子,然後引導學生透過人物的語言體會情感。在學生體會出句子所蘊含的情感後,讓學生帶著情感讀,師評讀,再創設情境齊讀,學生逐漸讀出了味道。其中學生對這幾句話,不容易讀出味來:“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一定會飛回來!”於是我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請同學們來對著我讀──我現在是列寧,學生讀“一定會飛回來!”我搖頭說:“真的會飛回來?”學生馬上又著急地再讀,“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學生融入了情景,就讀出味來了。 著名教師於永正老師提出的“五重教學法”,其中一個就是“重習慣”。訓練學生讀書,老師在課堂中要幫助讀書有困難的學生,從習慣到方法,從字詞到句子到一篇文章。一個班出現幾個讀書出色的學生不難,難的是讓全班同學能夠有滋有味地讀書,愛讀書,這就不容易了。我相信,只要做有心人,多從名家學起,掌握朗讀訓練的方法與技巧,學生就會學會朗讀,就會愛讀書,愛語文。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灰雀》教學反思2

  上完本課較為滿意,在教學的過程中孩子們自始至終都保持著濃厚的情緒與學習氛圍,師生間沒有強迫學習的感覺。課前我對本組的教材作了通遍瀏覽。《灰雀》是本組的第一篇課文,它有統領本組語文知識的特點。可以說,列寧,高爾基、李四光、宋慶齡這四位享譽中外的名人,在世人的眼裡是四個閃光的名字。四篇課文所展示的不是他們作為革命家,文學家和地質學家的豐功佳績,而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這些平凡的小事中,體現出了他們崇高而又美好的品質。正因為這樣的平凡而富於偉大,是後世人的靈魂支柱。

  為此,本人並沒急於提示新課內容,而是在課前蒐集了以上四位偉人的照片貼在黑板上。讓孩子們辨認並說說偉人的名字以及自己知道的偉人故事或者名言,學生不知道的,本人作了補充。並結合生活實際中的事例證實了偉人的生活哲理,由此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以《誠實的孩子》中的故事為例以過渡到新課—《灰雀》。孩子們是迫不及待地走進了文字。本文句子意思豐富,感情色彩強烈,語言描述具體,生動。於是在自己的教學中,鎖定目標,認讀與書寫生字詞語,摘抄優美句子,仿寫句式對於中低年級來說,固然是重點,但根據本課的寫作特色,是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於是在教學引導活動中以一“讀”字為主要教學手段。本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在引“讀”的過程中,分不同形式朗讀,“師生引讀”“領讀”“個體角色”“小組引讀”“男女角色”等朗讀訓練。在引導學生讀的過程中,列寧的話要讀出喜愛,焦急、擔心、惋惜的語氣;男孩兒的話要讀出從支吾到肯定的語氣變化,語速由慢逐漸趨於平穩自然。列寧的聲音要成熟穩重,男孩兒的聲音要天真稚嫩。***語氣親切,語調平靜、節奏富有變化、表情要表現出焦急、喜愛,惋惜不自然、膽怯等變化。***這過程,孩子們是非常投入的。比如,男孩說:“沒……我沒看見。”我從學生的“讀”中感受到了那種“慌亂,目光躲閃、不敢直視,有的孩子還右手直襬的,如情如境。一篇課文就這樣在“讀”與“議”的氛圍中迎來了下課鈴聲。

  在第二課時,是本人在本課的教學目標鎖定中最重要的環節—閱讀與寫作的同步。本文是通過大量的對話來反映人物的特點。如,“沒……我沒看見。”“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從對話中,列寧沒有問孩子是否將灰雀捉走,也未進行任何說教,而是藉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的感嘆,使孩子的內心受到震動,從而認識和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告訴學生,這樣寫更突出了人物特點,生動地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如何描寫人物的對話呢?這是引導學生寫作中的表現技巧。為此,本人安排了以下“精講精練”的環節。

  第一,寫對話時,要注意對人物的神態進行刻畫。***這樣可以使讀者如聞其言,如觀其神,更富有感染力。***這裡本人就地取材了,今天班上有18人沒完成家庭作業 ,其中也3個班幹部。我走到副班長湯遙桌前,說:“孩子,請把你昨天寫的讀書筆記給同學們念念好嗎?”這孩子說:“我……我掉家裡了。”我說:“一定是掉家裡了,昨晚沒休息好!”我轉身又說:“多可惜呀,你的小作文寫得那麼好,看來老師是難以得見了。”“我明天帶來,老師再給我寫‘好日記’”我笑了說:“行!”。接著我問孩子們發現了什麼沒有?好多孩子舉手,一男孩兒說:“我發現湯遙根本就沒寫讀書筆記。”又一女孩說:“我發現老師知道了湯遙沒完成作業。”我又問:“你們發現湯遙是個誠實的孩子嗎?”下面讓學生拿出日記本,把剛才老師和學生的對話過程寫下來,然後發表自己的看法,評價一下學生和老師。***15分鐘左右,我巡視了,很不錯的,有個孩子評價老師是位能保護學生自尊心的老師,是關心學生的老師,是愛護學生的老師,是認真負責的老師,同時也是很嚴格的老師……***

  第二、要注意層次清楚及人物的特點。出示小黑板《不願長大的小姑娘》中的對話描寫。***具體內容略***也就是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對話所表現的心情,能直接反映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對話層次要清楚,這也是反映人物特徵的寫作技巧。

  第三語言要精練。雖然三年級學生剛剛步入寫作文的階段,在作文引導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往往會尊重學生的語言及思維。但寫作是表現生活中的現實意義,作為老師,引導者要引導學生真正懂得生活,愛生活,惜生活,就得對生活中的事要有選擇性,記有意義的事,說有意義的話,寫有意義的文,這就得在引導中語言要經過選擇加工,或者選擇能表現中心的話。在此環節中,安排了學生課後練筆,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人,通過自己所親身經歷的人和事來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如,寫一寫“我的老師”“我的媽媽”“鳥兒回家了”“魚兒回家了”等.***尚未見學生作品,待後***

  當然也有不足,個別差生是難以跟上以上教學的節奏的。總之,語文老師的智慧就在於“勤”。“勤鑽研教材”“勤創新課堂”“勤落實學生練習”等。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灰雀》教學反思3

  教學《灰雀》這一課時,主要通過讓小組採用角色表演,情境模擬法進行教學,在課尾延伸、深化感悟時我有意識地提出幾個問題,給足孩子想像空間,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在課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自由放飛心靈,那一個個充滿童趣的回答讓師生共同感受到語文課堂輕鬆、活潑、有效。孩子們依託文字創造想象的回答精彩紛呈,這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結果。文字的情感目標無需太多講解,在大膽想象、角色表演、情境模擬中得以鞏固、昇華。

  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再通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在匯入部分,我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課文,喚起他們已有的感受與體驗,激發學生對新課文的興趣。

  在識字、識詞的過程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與工具書一同來幫助學生解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通過小組內討論交流,以優帶差,資源共享等多種方式,不但提高了學困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優等生體驗到了快樂。最後是全班進行交流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達到了區域性帶動整體的目的。在層層遞進中,使學困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優等生講解了知識,從而達到了“學困生能吃飽,優等生能吃好”的目的。

  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的有資訊的能力”,課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料提供給學生,雖然這樣做加強了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的知識整合。從課堂教學的反饋來看,讓學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徑地收集資料,效果會更好。

  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小組間的積極有效的評價,較好地激起學生的熱情,促進他們更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欣賞別人優點,或質疑爭論,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積極交流、雙向互動的局面,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學生在評價中互相取長補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