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雨教學反思

  《滴答雨》是一篇豐富學生語言,積累學生語言,訓練學生語感能力,獲得初步情感體驗的好課文。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作為新教師,我們每一個活動都應該是非常用心的準備,準備很充分,然而對於這次片段教學的活動組織嚴格來說得先反思我們的態度。片段教學在之前有接觸過一次,在我最初的定義裡片段教學就是自說自話,在原有的教案基礎上添上你對幼兒的迴應,類似一堂沒有孩子的活動課。然而對著全段老師片段教學之後,在張珊珊老師講評下,發現認知裡的片段教學差別挺大。片段教學片段教學的特點是具有虛擬式、節選式。

  幼兒園的片段教學:15分鐘內,實質上是模擬教學,演繹整個教學過程。在片段教學中,起先我的環節是設定組織幼兒玩遊戲,引導幼兒感受“雨前”和“雨後”的情緒變化。顯示活動中我直接對聽課老師說明了我這個環節在做什麼——玩遊戲。後來,聽了張珊珊老師的評價才明白原來片段教學不用將你這個環節要做什麼告訴評委,只要用你的行動讓評委知道你現在要做什麼就可以,這就需要教師起身面對幼兒“指導幼兒玩遊戲”最好是配上游戲音樂,把動作做出來。而不是就“這時候是引導幼兒玩遊戲”等等簡單的言語帶過。

  篇2

  “滴答滴答像鬧鐘發出來的。”“噼裡啪啦像放鞭炮的聲音。”“嘩嘩像海浪拍打著岸邊的聲音。”接著,我又戴上小燕子的頭飾把學生的思路引到了“春雨在招呼誰回來?能和小燕子打個招呼嗎?能和我說說話嗎?”上,在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中,我帶著他們一遍一遍地讀著“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每一次讀似乎都有新的體驗,孩子們喜歡極了。於是,我借勢引導學生春雨還可以招呼誰?做些什麼呢?請仿照詩歌最後一句續編兒歌吧!

  孩子們一邊想象春天萬物的變化,一邊將想象到的內容以兒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在自編兒歌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春雨的認識不再侷限於課文。有的說:“它在招呼小青蛙,快快醒來捉害蟲。”有的說:“它在招呼小樹苗,快快長出新葉子。”還有的說:“它在招呼桃花,快快露出笑臉來。”多美的詩句啊!孩子們把書上的語言變成了自己的語言,在無拘無束的想象與交流中展現個性的童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得到了昇華。

  篇3

  片段教學的意義:可考核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專業素養、教學理念。我們都將片段教學誤認為很簡單,至少比完整的一趟活動課簡單,不用面對孩子前言不搭後語的回答,不用使勁的想著下一個環節要提問什麼,要如何拋接孩子的回答並將之引導到接下來預設好地環節上。在經過試教、正式片段教學演繹、教師評委的指導和改正,恍然醒悟,片段教學是所有教學形式活動中最最難把握的一種活動形式,雖然是模擬教學,但卻要在短短的15分鐘內演繹整個教學過程,即使現場沒有孩子配合,執教者在心中要有孩子,有孩子的回答,有孩子的虛擬動作示範,要保護心中孩子的自尊心和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比如活動中有個讓幼兒自主閱讀的環節,教師必須走下講臺和“幼兒”互動,引導“幼兒”觀察頁面資訊,參與“幼兒”的討論,並適時地提出建議。還有很多細節都需要細心關注,例如:小圖書是由傳閱的方式分發還是放在小椅子後面,觀察圖書畫面時,小圖書是放腿上閱讀嗎?閱讀時有什麼要求?看完後圖書怎麼處理,收起來還是讓幼兒放椅子下?等等等等這些細節都需要考慮得再細緻點。

  再來,片段教學的問題設計:必須合適,富有開放性、啟發性,能引發幼兒積極思考。由於片段教學中沒有真實幼兒存在,所以教師的問題設計要更具啟發性,更能推進環節的順利進行,在問完問題後停頓一下會兒後,教師的迴應必須清楚明白的讓聽課的人知道“這個幼兒”回答了什麼。幾乎每個問題的提出都要有2—3個“幼兒”的回答,問題後教師要進行小結,對這個問題進行提升。技法更高階的教師還可能設計“幼兒”回答出錯誤的答案,教師進行引導、糾正。

 >>>下一頁更多精彩“滴答雨教學活動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