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術教學的隨筆

  教師應如何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美術教學隨筆,希望您喜歡!

  美術教學隨筆篇一

  每學年都帶幾個班級,每個班級有著不同的特點。對低、高年級的教學都有了嘗試,我深刻體會到:各年級學生有著不同的認知能力,應該根據年齡特點提出相應要求。課堂上,尤其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從歡樂的幼兒園生活進入正規的學校生活,這不同的生活環境,與前迥異的作息制度,有組織紀律的行為規範,一時間很難讓他們適應,高年級已經有了一定的自覺性。

  關於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積極性在於興趣的驅使,每次帶著教材與教具走進教室,他們都會開心的圍到我身邊,看著漂亮的教具驚奇而羨慕,從他們的面部表情就能看出他們對美術課的熱愛。我想:興趣的濃厚必然勤練,表現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帶動興趣遞增,形成一個良性迴圈。在有些課程結束後,我也配合他們,鼓勵他們,在各種各樣的鳥一課,幫助他們完成了大樹,再將他們的小鳥一個個剪下,利用教室的某牆面,讓小鳥帶著他們的喜悅,帶著他們的成果“飛進”了教室,“飛進”了他們的內心,帶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促進了他們的興趣愛好,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慾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當然培養小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不能操之過急,好比一株樹苗,在每個年齡必須完成年輪的正常發育,然後由下一個年輪延續。所以以往傳統美術教育所採取填鴨式方法來督促他們,無異於拔苗助長。

  相對來說,一年級的小朋友膽子比較大,我時常叫他們上臺代替我,給同學們講,他們對課堂內容相關事物的認識,讓他們在"教"中參與,讓自己也嘗試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激勵學生走上講臺,參與"教學",說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共同交流,共同進步,努力營造這種良好的課堂氛圍。有時候小老師帶來的幫助還真不少,他們的興趣愛好相通,接觸的事物相似,所以他們之間交流起來更容易接受,小老師還能幫我管理好他們的紀律,有時候我只是在講臺上換了個角色,是學生是解說員。

  關於三年級的學生,對於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了大致的瞭解。每一節美術教學課堂中,那些有趣生動的形象是引起學生直接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們形象思維發展的主要意象。但是學生作畫只憑頭腦中記憶的表象,往往大略地欣賞物件後,有大概的記憶,就開始作畫。在平時,我提倡、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也會穿插一些景物,人物,靜物的寫生課,針對其形狀、顏色、結構、姿態等,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因為,觀察能力的提高在於鍛鍊,經常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其觀察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常言道:“眼明手快、心靈手巧”這足已說明技能與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關係密切。在教學中,我也鼓勵和引導學生想象,設定情境等手段,激發學生開啟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在創作課上強調每個學生都要表現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在構思過程中,最為忌諱就是雷同。所以在課堂教學上,我讓學生敢於超越自我;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事物的觀察、圖畫資料等進行組合畫面或添畫環境、情節的再造現象,我也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形象資源。在有些課程我嘗試著做畫結合。學生天性愛玩,讓學生在玩中培養感性認識,實現自我表現的願望。在《美麗的孔雀》一課,在畫孔雀之前,讓學生通過對楊麗萍《孔雀舞》的欣賞,進一步的認識舞臺上“孔雀”的造型,其次通過摺紙讓他們觀察到了孔雀較概括的形象及特點,在這些基礎上再讓他們展示自己對孔雀的認識,描繪孔雀的造型等。

  記得留美博士黃全愈在他的《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指出:繪畫是一種技能,是一種可以被創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種扼殺創造,重複他人的一種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師傳授的,但創造性是老師無法教出來的。許多中國孩子具有的是相當好的繪畫“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貝***能力,但欠缺基本創造力。所以,我們應該啟發學生去創造,營造他們創造的氛圍,充分開啟兒童智慧和想象的大門。我們也可嘗試著兒童繪畫的“八法”來啟發學生:***一***適時增補發、***二***素材組合法、***三***課題延伸法、***四***潛移默化法、***五***內容重疊法、***六***正反思維法、***七***仿生想象法、***八***學科結合法。

  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也儘量的去嘗試,去引導,去啟發學生,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請教,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開闊視野、發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目。縱觀現行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央的“一旁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難以吊起學生的學習“胃口”, ...

  小學美術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開闊視野、發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目。縱觀現行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央的“一旁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難以吊起學生的學習“胃口”,教學中重視審美結果的獲得,忽視審美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融入,難以培養學生的審美美理和審美能力,影響了學生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熱情。為了改變這—現狀,對欣賞教學進行實踐性的研究,立足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生動活潑、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審美功能,讓童眸映五彩。

  新的教育理念正在興起,它不僅重視教師教材的作用,而更重視咬生自我的作用;不僅重模擬,而更重視創新;不僅重視知識,而更重視創造。

  作為一個小學美術教師,我在課堂上,實施了舒暢教育這一教學方法,又針對小學生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缺少韌性心理特徵,並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和教材的不同內容,採取了適合兒童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所以給學生上美術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造產生愛好的條件。上課時,利用匯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遊戲、競賽性活動***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型式,吸引學生的留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慾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藝術並不神祕,就說畫畫吧ガ這個行酮可以使一個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擁有一個自由敘述的途徑,可以無拘娃束的進行心靈的祕密對話,甚至先於語言。

  對孩子來說,愛好是如此重要,家長一定要千方百計的保護它,扶植它。孩子總是不輕易專注,因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銳的感知著周遭的一切動靜,可是一旦對某種行酮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一下子安靜專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創造力就越強。

  美術課的實質,除了培養孩子的視覺美感,更要幫助孩子野找一種特別的,開放的觀察和解讀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來取代孩子新鮮自由的天性。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童年,童年總會過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沒有了,但勇氣和本能,還有積極表達的願望卻是完全可以保留下來的,正像馬蒂斯提倡的那樣,畢生能夠像孩子一霹看世界的勇氣是很可貴的,因為喪失了這種視覺能力就意味著同時也喪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獨創性的表現。

  總之,美術教學要通過美術學科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點,留意情感,以情動人,突出感受性,使學生想創新;要鼓勵學生面對美術作品,善於表達各自的審美體驗,注重內涵,突出表現性,使學生敢於創新;通過採用探索性、自主性、發散式等多種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突出創造性,使學生會創新。

  美術教學隨筆篇二

  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悅性,它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作為一個小學美術教師,我在課堂上,實施了愉快教育這一教學方法,又針對小學生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缺少韌性心理特徵,並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和教材的不同內容,採取了適合兒童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所以給學生上美術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造產生興趣的條件。上課時,利用匯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遊戲、競賽性活動***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慾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藝術並不神祕,就說畫畫吧,這個行為可以使一個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擁有一個自由敘述的途徑,可以無拘無束的進行心靈的祕密對話,甚至先於語言。

  對孩子來說,興趣是如此重要,家長一定要千方百計的保護它,扶植它。孩子總是不容易專注,因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銳的感知著周遭的一切動靜,可是一旦對某種行為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一下子安靜專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創造力就越強。

  美術課的實質,除了培養孩子的視覺美感,更要幫助孩子尋找一種特殊的,開放的觀察和解讀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來取代孩子新鮮自由的天性。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童年,童年總會過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沒有了,但勇氣和本能,還有積極表達的願望卻是完全可以保留下來的,正像馬蒂斯提倡的那樣,畢生能夠像孩子一樣看世界的勇氣是很可貴的,因為喪失了這種視覺能力就意味著同時也喪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獨創性的表現。

  總之,美術教學要通過美術學科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點,注重情感,以情動人,突出感受性,使學生想創新;要鼓勵學生面對美術作品,善於表達各自的審美體驗,注重內涵,突出表現性,使學生敢於創新;通過採用探索性、自主性、發散式等多種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突出創造性,使學生會創新。

  美術教學隨筆篇三

  ***一***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教師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這學期,無論是三年級或是四年級,技能訓練比較多,如秀花樣、泥塑、手工、橡皮泥等,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二***使學生形成基本素養

  在美術教學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選擇了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素質的學生,使他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要求學生在作業中畫了主體,又加畫了背景,添內容補顏色,一節課的容量一下子加大了許多,密度加強了,不僅學會了基礎知識,還將加大的難度滲透在創作完成的過程中,在兒童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加大單位教學時間和知識量,學生反映仍然是“美術課一點都不難”、“我真喜歡美術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