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班教育的隨筆三篇

  怎麼與小班朋友相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關於小班教育的隨筆,希望您喜歡!

  關於小班教育的隨筆一:讓孩子學會安靜地傾聽

  有一次,教室裡很吵,我叫幼兒安靜下來,可他們絲毫不聽我的,只顧自己講話。我不聲不響地打開了錄音機,播放起好聽的童話故事來。這時,我看見豆豆、果果、樂樂等幾個小朋友停止了講話,靜下來聽故事了。可其他小朋友還在吵,他們聽不清楚,豆豆就大聲喊:“別說話了,我都聽不清楚故事了!”慢慢地,講話的小朋友陸續都靜下來聽故事了。聽完故事,我請那幾個大聲抗議的小朋友來談談他們剛才的體會。他們都說剛才心裡非常惱火,大家都在說話,害得自己故事也不能聽了。我又問剛才說話的那些小朋友,如果換作是你們,你們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感受呢?他們都害羞地低下了頭。最後,我適時總結:“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才能仔細地傾聽,你們說對嗎?小朋友們聽了都頻頻點頭。在聽別人回答的過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對別人所說的話,要有濃厚的興趣。如果你同意,就點點頭,身體要傾向於說話的人,表示出渴求的姿態,如果自己不能理解,應在別人發言後提出問題,適時的請教問題。這樣做,給講話的人感覺是你在仔細地聽。小精靈兒童網站出品為了幫助幼兒瞭解安靜傾聽的重要,我又給幼兒講了一個故事《多嘴的八哥鳥》。聽完故事後,我引導他們圍繞“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八哥鳥?“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幼兒對這個故事都非常感興趣,紛紛表示不願意向故事中的八哥鳥一樣讓人討厭,該講的時候講,該聽的時候聽。特別是在別人講的時候,要認真地傾聽,這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說是這樣說了,但要讓幼兒真正做到認真地傾聽,把理念運用到實際中還需要在不斷地培養。

  關於小班教育的隨筆二:正確對待小班幼兒的打人現象

  一天早晨,一個小朋友的家長問我:"老師,孩子說有個小朋友老打他,好像叫***。 這兩天我們孩子都不願意來幼兒園了。"我聽後忙問:"孩子說打到哪裡了?因為什麼打的?"

  "我們孩子那麼小,他怎麼說得清楚?反正你們老師給我多注意著點就是了,另外別讓他們挨著坐了。"我說:"好的,我會關注的。"

  這時***的媽媽正好送孩子來幼兒園,為了不引起家長之間的矛盾,我連忙說:"又來了一個乖寶寶,快和媽媽再見吧!我們去洗手。"

  事情雖然過去了,但這件事我一直在思考。小班的孩子真的會故意打人嗎?我想對家長們說:"不要用我們大人的想法去評價孩子,他們是那麼的善良、純真,在他們的世界裡一切都是美好的。"正像三字經裡說的"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們的思想世界裡,沒有仇恨、嫉妒、報復、虛偽、欺騙。只有真實情感的表達,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歡就是喜歡,生氣就是生氣,但過後馬上又會忘記,所以我一直覺得這是我最該向孩子們學習的優點。比如:"幼兒園裡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兩個孩子打架了,跑過來告狀,相互埋怨非常生氣,老師有時會說:好吧,你們兩個人就不要在一起玩了,免得再打架。可是事情過去不到五分鐘,他們又在一起興高采烈的玩起來了。而且還是最好的朋友,越不讓他們在一起玩,他們會越好。"所以說:"孩子們都不計較我們做大人的又何必要耿耿於懷呢?"

  再說,小班孩子規則意識還不強,需要我們做老師的正確引導,比如:在入廁這個環節,剛開始孩子們不懂的排隊,一到廁所就往前面擠,時常聽見孩子們說:"老師***小朋友推我,***小朋友打我。"如果我們老師不正確分析,盲目批評指責,勢必會誤會孩子。如果家長偏聽偏信,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虧,錯誤誘導勢必會使孩子犯錯誤。小班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夠,他們只關注他們感興趣的事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現實與想象還分不清,有時會把想象中的事情說出來,使得家長誤以為真。還有的家長會使用一些誘導性的語言,來對幼兒發問,這都是不可取的。比如:"老師厲害不厲害?老師今天批評你了嗎?小朋友打你了嗎?……"

  小班孩子故意打人的情況確實不多,通常是玩玩具發生爭搶,走路碰撞或者向對方發出玩的邀請的時候發生的誤會,所以請家長朋友不要著急、心疼,理解了別人的孩子,也就是理解了自己的孩子。

  關於小班教育的隨筆三:孩子是鏡子

  今天,在午睡室,小朋友起床時,大家都擠在小床的走廊裡,幼兒有的在穿鞋,有的在聊天。我急著幫一些動作慢的小朋友,就從小朋友的身邊跨了過去。沒想到,身體沒把握好平衡,打了個趔趄。就聽寧寧說了一句:"沈老師,你要小心呀,走路的時候要看好,別摔跤!"看著孩子半是責備,半是擔心的樣子,不禁心頭一動。這些幼兒在班級雖然才一個學期,有時還會不肯來上學,有時還會哭哭鬧鬧,但他們已經與我們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他們關心我們,就像我們關愛他們一樣。孩子說的這句話,不就跟我們平時教育、囑咐孩子差不多嗎?

  模仿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是他們更願意模仿與自己親近和喜歡的人。有些孩子對於我們班級老師說話的語氣語調,還有穿著打扮,都很留意。這些孩子們對我們的關心比我們還細心。他們會注意我們的每一個變化,有時還會很天真地請父母都來學學。學學我們的髮型、衣服,甚至舉止言行等。這些可愛的小傢伙眼裡,老師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是對的,都是好的。所以我們作為教師,在幼兒面前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言行舉止。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讓幼兒成為模仿的物件,並在他們的行為中反射出來。我們對孩子的關心,孩子們就會關心我們,我們對孩子粗暴,孩子也會不友善。所以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你在鏡子裡怎樣表現,孩子就用自己的行為來回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