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數學教學的論文3篇

  聯絡生活是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要求,也是小學設定數學學科的應有之義。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數學教學的論文,歡迎閱讀!

  關於小學數學教學的論文篇一:小學數學教學思維銜接

  一、數學思維的構成

  基於不同的理念和分類方法,數學思維的構成也就千差萬別。其中,基於思維本身特點所做出的數學思維的劃分就包括三種構成:數學邏輯思維、數學形象思維和數學直覺思維。

  ***一***數學邏輯思維

  所謂數學邏輯思維,也稱為數學抽象思維,指的是藉助數學當中存在的一些概念、推斷等思維表現方式,通過一定的數學語言來反映數學當中存在的本質規律的一種思維。這種思維主要包括三種主要的思維表現形式:概念、判斷和推理,還有四種基本的思維規律:同一規律、矛盾定律、排中規律以及充足理由定律。

  ***二***數學形象思維

  數學形象思維指的是以數學的生動形象或表象去反應數學本質規律的一種思維。在數學中,數學形象思維是個人通過對數學本質事物在頭腦中形成的印象,再構數學本質規律的物化形式。簡單來說就是個人對數學現象所產生的映像。這種映像包括很多種,例如,視覺、聽覺、感覺、觸覺、實踐等。

  ***三***數學直覺思維

  數學直覺思維是建立在個人形成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通過個人的觀察、領悟、感受等行為,在較短的時間內頓悟到對物件的感受,從而藉此對某一現象迅速作出評估的思維。這種思維的一大特點就是高度概括,尤其是在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究過程中,這一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對某一問題的理解往往就是從頓悟的過程中產生的。

  二、數學教學的銜接

  通過對數學思維組成的認識,我們對加強學生對數學思維訓練的路徑探索就有了更多的思考。其實小學數學不在“難”,而在於“啟”,將數學思維的啟發融入到數學教學的每一個過程當中,就等於為學生打開了一片數學探索的天空,進而為後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一***聯絡生活拓展思維廣度

  聯絡生活是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要求,也是小學設定數學學科的應有之義。將數學與生活進行緊密結合,不僅有利於學生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學會“理論聯絡實際”,同時還可以從面上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學會用聯絡的觀點去看待數學問題。這種聯絡生活的舉措不僅存在於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案例、每一次作業當中,還存在於教師的語言、教學習慣、教學情境的營造當中。拓展思維的廣度正是在與生活的交集之中不斷延展。例如,在學習“元角分的認識”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元角分之間的轉換關係,我們不需要將這一關係強加給“學生”的認知,而是需要將生活中的交易引入到課堂當中,讓學生帶著生活中問題去連結數學思維。如“小明想給媽媽買一份生日禮物,於是就把存錢罐裡的零花錢取了出來,一共30個一角錢。小明覺得拿了這麼多零錢去買東西很麻煩,於是就找自己的爺爺想辦法,爺爺將小明的錢接過來又給了小明三張一元錢。結果小明卻有些不高興,他認為自己是不是吃虧了。你覺得小明吃虧了嗎?”這時學生就會開始主動用數學的思維來解決生活當中遇到的類似問題,其中需要經過“提取關鍵數字與資訊”“整合資訊”和“尋找解決辦法”三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對元、角、分的單位轉換,同時也將數學當中單位轉換的步驟與思想融入到了學習當中。這種數學思維的培養正是過渡性的、潛移默化的,也是具有永續性的。

  ***二***數形結合強化思維的深度

  數形結合是數學思想的重要內容。數和形式兩個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數學元素。所謂數形結合,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是借用數字的緊密型去闡述形狀的特性;二是借用形狀的形象性去闡述數字的隱祕性。這兩者之間存在著互補、相連的關係。將數形結合的思想貫穿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多維度的去思考單一的數學問題,並藉此加深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進而強化思維的深度與內涵。數形結合的訓練在小學數學階段有著十分豐富的素材和案例。常見的如“雞兔同籠”“簡單統計圖問題”等。在教學過程中,數形結合的思想要鼓勵學生主動使用,或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以數形結合為引線,從而使學生更為主動高效的強化自身的思維深度。例如,在進行雞兔同籠問題的探索時,就可以讓學生嘗試讓圓圈代表頭部,圓圈下加上兩條線代表雞的腿部,再將多出的“腿”加在圓圈上,使得原來的雞變成了兔子。這種數形結合的方法既生動形象,也能夠鼓勵學生多角度多維度思考單一性問題。

  ***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數學的學習同樣需要創設情境。這種情境的創設不是簡單的生活情境的營造,而是要讓學生在一個數學思維的空間裡用數學的思想主動思考,從而達到數理邏輯能力在薰陶中不斷提升的效果。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例如,用生活問題去引入數學問題,還有利用頭腦風暴法、一題多解法等方法為學生構建數學思維滲透的情境。例如,某班要舉行春遊,春遊需要租一輛汽車出行,大巴車最多容納42人,每輛每天1200元,中巴車最多容納24人,每輛每天500元。現有40人需要租車,請問你想怎樣租車呢?這道題是將生活情景、頭腦風暴和一題多解等方法相融合的典型範例。在這道題中,學生從生活案例入手,並藉助提供的條件進行多角度考慮和比較,在眾多學生給出的方案當中擇優選擇。這種主動思考和鍛鍊思維的方式簡便易行,且效果顯著。

  關於小學數學教學的論文篇二:小學數學分類教學思想

  ***一***培養學生分類意識,不斷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分類思想

  每一個小學生都有一定的分類標準,比如書籍的分類等,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認識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分類常識,把握滲透分類思想的契機。在五年級方程意義的教學過程中,同學們是通過將式子進行二次分類構建含有未知數的相等關係,把方程的意義弄明白。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舉出各種各樣的式子,可以分為帶等號和不帶等號的,然後再將帶等號的式子分為有未知數和沒有未知數的。這樣學生就會很清楚地看到滿足方程的兩個要素是什麼了。再比如,學生們在學習整數時,會對自然數進行分類,如看能否被2整除可以將自然數分為奇數和偶數;如根據約數的個數進行分類,可以將自然數分為1、質數和合數。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教學內容,將分類思想滲透到小學數學當中,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分類的意識,並能基本掌握一些分類的原則,比如分類的標準是統一的,分類的物件確定。在確定分類標準以後還要按級次進行分類,一級一級討論,不能越級討論等。

  ***二***增強學生思維縝密性,教授學生分類討論的方法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分類思想時,應該讓學生了解到分類討論就是根據物件的特點,滿足無遺漏、互斥、最簡便的原則。要讓學生認識到,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就不一樣。只要學生掌握了恰當的分類方法,才能幫助他們理清數學知識。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分類方法。1.可以根據數學概念將物件進行分類通過分類可以給出一些數學概念。比如說複名數和單名數,就是以所帶計量單位個數為標準進行分類的。只要學生掌握了分類的標準,就可以瞭解這些知識的特點了[1]。2.可以以圖形的特徵或是圖形之間的相互關係作為分類標準三角形如果按角的大小進行分類,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如果根據邊的長短進行分類,又可以分為等邊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而等邊三角形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3.也可以根據探索方向將物件進行分類比如在學環行行程問題和直線行程問題時,可以找出解決問題時相似的方法。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討論,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階段中,特別是高年級,新舊知識不斷交替出現,只有讓學生形成分類意識,通過分類,才能系統完整地把握這些數學知識。如果不進行分類,就會出現知識的混淆。教師可以通過分類討論幫助學生概括知識點,總結出具有規律性的知識,這樣就可以理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的思維具有條理性。比如在學習行程問題時,會出現不同型別的應用題,很多關鍵字決定了解決問題的方向。所以教師可以以題組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訓練,以動畫的形式或是模擬的形式演示四種典型的行程問題:兩地相背而行、兩地相向而行、追及問題、同地點相背而行。讓學生通過語言描述把握題目中的關鍵字,然後讓他們做答。最後通過對比,將這些行程問題進行分類。這樣學生就找出很多不同的分類標準,比如出發地點的不同,出發方向的不同等。學生之間對這些分類標準相互交流,他們就會意識到只有選擇了合理的分類標準,確定了分類物件,他們所做的分類才是恰當的。通過以上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通過分類可以將那些錯綜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讓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同時,學生參與到分類討論中來,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喜歡數學,不但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分類的意識,為他們以後學習初中數學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分類思想,同時與其他的數學思想相結合,有效地利用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教師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並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認識的層次,取到事半功倍的成效[2]。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學生的具體情況引入分類討論的思想,不能一概而論,以促進每個小學生綜合數學水平的提升。

  關於小學數學教學的論文篇三:小學數學遊戲教學研究

  一、教學遊戲的意義與優勢

  相對於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學遊戲的應用具有以下幾點優勢:長期以來,受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接受更多的是“教與學”“講與練”等呆板的教學方法,將遊戲作為教學方法引入課堂,會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與數學的魅力。同時,教學遊戲是對生活和現實知識的模擬與訓練,有利於提升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應用能力,對小學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計算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數學遊戲的教學策略

  ***一***靈活多樣的遊戲設定,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學生智力發育的影響,由於學生注意力穩定性較差,面對一些抽象的公式、定義以及單調刻板的計算題時,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針對這樣的狀況,靈活設計一些具體的、活動的教學情境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遊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人民幣》時,小學生對於花樣繁多的人民幣是難以集中精力去逐個認識與記憶的,如果通過創設“猜價格”遊戲來教學,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出示一些學生常見的生活用品讓學生競猜,教師先給出價格的大致範圍,然後給予“高一點”或“低一點”的提示,讓學生競猜。同時注意課堂氣氛的調動,鼓勵大家踴躍發言,讓“潛力生”也敢於發言。這一遊戲的設定不僅能充分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利於學生對人民幣知識的學習與認知。

  ***二***滲透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數學教學中的遊戲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小組合作的形式在遊戲教學中是較為常見的。在教學實踐中,小組合作的有機設計與遊戲設定,重要的一點是滲透出一種團隊意識,培養他們的分工合作精神與合作探究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圖形的學習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尤其是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矩形等圖形的認知與轉換過程,團隊協作更能提升教學效果。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如何利用已知的圖形對平行四邊形進行分解匯入成為本課時的教學難點。為了更好地破解這一教學難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我是村長”的分地遊戲,每一個小組組長扮演村長的角色,將本村所共有的一塊平行四邊形土地進行劃分,鼓勵學生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通過合作得出相應答案。經過小組內部的討論與分工,將原本複雜、抽象的圖形轉化成了生活中的土地模型,學生很快找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內在聯絡,進而得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創新遊戲設計,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創新意識

  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並且在想象力、動手能力等方面具有優勢和個性特點。教學時,教師應親身參與、親自動手、努力思考,以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因此,遊戲的設計要貼近於學生的現狀,能夠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延伸教學範圍,培養其計算能力與審美創新意識。如,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兩位數加一位數》教學中,學生需要對加法知識進行延伸與創新,組織“拼圖”遊戲。遊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展示一些學生十分喜愛的遊戲圖案,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小圖案構成的,鼓勵大家積極發言。隨後,將不同的圖案代表不同的數字,讓學生去充分觀察與思考。同時,還可以根據不同圖形代表的數字,引導學生計算整體的數字之和,從而得出答案。最後,給每個學生髮一個教學箱,裡面放置各種遊戲圖案的組成部分,如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並且每一個圖形上面附有文字,組織學生進行拼圖大賽遊戲,看哪一組拼出的圖案最豐富、數字之和最準確等。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於教學遊戲的有機設計和創新設定,能夠較好地將生活場景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利用教學遊戲的互動性、娛樂性等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培養其合作精神與數學意識。經過教學遊戲的創新與延伸,原本比較抽象與複雜的數學模型,也會變得更為親切、簡單,學生愛上數學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看過" 關於小學數學教學的論文"的還:

1.有關小學數學教學教育論文

2.淺談小學數學創新論文

3.小學數學教學相關論文

4.關於小學數學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