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冬季兒童的保健工作
兒童抵抗力弱需要幾人的特別呵護,冬季到來,氣溫下降,我們應該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做好冬季兒童的保健工作的方法吧。
做好冬季兒童的保健工作的方法
1、加衣前先摸手腳
氣溫變化非常大,對於自身調節能力尚處於發育階段的寶寶來說,合適的衣服才能有利於他們的健康,過多或過少都不行。
氣溫稍有改變而添衣保暖,只能使人的熱適應能力下降。家長在決定給孩子增減衣服前,應先摸摸孩子的手腳、後頸以及脊背。
如果摸起來感覺暖和而不出汗,則表示寶寶對現在的溫度是感覺舒服的。如果寶寶的小臉紅紅的,脊背出汗了,那表示寶寶的衣服已經穿多了,可適當減一些。
而若寶寶的四肢摸起來涼涼的,那就是寶寶在對家長髮出加衣訊號:“我冷了,該給我加衣服啦。”
2、戶外活動不可少
寶寶在室外活動,不僅有利於增強體質,加速新陳代謝,而且是預防感冒、凍傷等疾病的積極手段。
尤其在冬天,幼兒室外活動既能增加體溫的調節能力,又能有效地獲得禦寒免疫能力和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室外活動還可使幼兒更多地接受日光照射。
冬天晝短夜長,晒太陽的機會減少,致使體內血液迴圈減慢,氧氣供應不足,容易引起各種疾患。日光浴不僅能使神經系統活動加強,新陳代謝旺盛,而且能增強血管彈性,增加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
兒童體內維生素D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晒太陽少。而維生素D不足影響人體對鈣、磷的吸收,降低面板的抗病能力。
所以,冬天讓孩子多到戶外活動,晒晒太陽,對他們的生長髮育大有好處。
3、飲食補充維生素
寶寶冬天的戶外活動相對較少,接受陽光照射時間也短,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這就需要媽媽定期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
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功能加快了,維生素B1、B2代謝也明顯加快,飲食中要注意及時補充。
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的耐寒力,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並且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因此,在冬天寶寶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研究表明,如果體內缺少無機鹽就容易產生怕冷的感覺,要幫助寶寶抵禦寒冷,建議媽媽多讓寶寶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胡蘿蔔、土豆、山藥、紅薯及大白菜等。
由此可見,孩子的抵抗力是在通過日常生活對冷環境的逐漸適應中加以提高的,因此,初冬開始的耐寒鍛鍊才是提高調節反應靈敏度的最有效手段。
兒童保健知識
冬季到來,氣溫越來越低,對於體溫調節能力尚不成熟的寶寶來說,他們能十分敏感地察覺到其中的變化。
因而,鼻塞、打噴嚏等“著涼”的症狀就多了起來。許多父母便給寶寶白天多穿衣、晚上多蓋被,可是寶寶仍那麼地弱不禁風。
其實,多穿衣、多蓋被不僅不利於寶寶耐寒力的鍛鍊,造成抗病能力低下,而且還會導致寶寶更容易患病。
所以,在冬季寶寶保暖應有度,同時還要加強寶寶耐寒力的鍛鍊,才能達到抗寒防病目的。
兒童保健原則
幼兒期保健原則
1週歲後到滿3週歲之前為幼兒期。生長髮育速度較前減慢,尤其在體格發育方面。
活動範圍漸廣,接觸周圍事物增多,智慧發育較前突出,語言、思維和應人應物的能力增強,但識別危險的能力尚不足,故應注意防止意外創傷和中毒。
飲食已從乳汁轉換為飯菜,逐漸過渡到成人飲食,故需注意防止營養缺乏和消化紊亂。此時接觸外界較廣,而自身免疫力仍低,傳染病發病率較高,防病仍為保健重點。
學齡前期保健原則
3週歲後***第4年***到入小學前***6—7歲***為學齡前期。體格發育速度又減慢,達到穩步增長,而智慧發育更趨完善,求知慾強,能作較複雜的動作,學會照顧自己,語言和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
應根據這個時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點,從小培養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衛生、學習和勞動習慣,為入小學作好準備。
學齡前期小兒防病能力有所增強,但因接觸面廣,仍可發生傳染病,易患急性腎炎、風溼病等;因喜模仿而又無經驗,故意外事故較多。應依據這些特點,做好預防保健工作。
學齡期保健原則
從入小學起***6—7歲***到青春期***女12歲,男13歲***開始之前稱學齡期***相當於小學學齡期***。此期小兒體格生長仍穩步增長,除生殖系統外其他器官的發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腦的形態已基本與成人相同,智慧發育較前更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綜合能力增強,是長知識、接受文化科學教育的重要時期。
應加強教育,使他們在學校、在家庭中打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
這個時期發病率較前為低,但要注意預防近視眼和齲齒,矯治慢性病灶,端正坐、立、行姿勢,安排有規律的生活、學習和鍛鍊,保證充足的營養和休息,注意情緒和行為變化,避免思想過度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