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經絡對身體的好處與壞處

  按摩是很舒服的,可以疏通經脈,還能起到很多功效,好處多多。按摩經絡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的。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按摩經絡的好處和壞處,歡迎參閱

  常推拿經絡對身休的好處和壞處

  基本上沒有什麼壞處,但是要求推拿師手法力度要合適,打通經絡,百病不生,很多疾病都是由於經絡不通暢,導致氣血執行受阻而引發的,平時也要注意飲食,多鍛鍊。

  中醫經絡按摩的好處

  按摩的好處很多,容易學習。操作簡便,經濟實用,還可代替藥物。如有些病人使用按摩後,可精神振奮,起到興奮劑的作用,也可使患者安靜下來,起到鎮靜劑的作用。

  由於按摩有利於迴圈系統和新陳代謝,對於一般慢性病或身體過度虛弱的患者,是比較安全可靠的。對於不便吃藥的孩子,按摩可增強小兒體質,起到預防保健作用。對於某些複雜疾病,還可配合鍼灸、藥物治療。但是,對於一些急性的或高燒的傳染病,或臟器有病變,如傷寒、肺炎、肺結核等,按摩只能起配合作用。如果患有腫瘤,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腸穿孔、膽道蛔蟲引起的膽囊炎等,發病凶急,速轉醫院急診,決不可應用按摩而延誤病情。對於閉經二月左右,突然發生下腹部劇烈疼痛的已婚婦女,為了確診是否有宮外孕或其他急性病發作的可能,也應該急速送往醫院搶救,不要耽誤。

  中醫經絡按摩需要注意

  ***1***按摩時間,每次以20~30分鐘為宜,按摩次數以十二次為一療程。

  ***2***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不要立即按摩。

  ***3***飽食之後,不要急於按摩,一般應在飯後二小時左右為宜。

  ***4***按摩時,有些患者容易入睡,應取毛巾蓋好,以防著涼,注意室溫。當風之處,不要按摩。

  ***5***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熱水洗手,同時,將指環等有礙操作的物品,預先摘掉。

  ***6***態度要和藹,嚴肅細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釋病情,爭取患者合作。

  ***7***患者與醫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適;特別是患者坐臥等姿式,要舒適而又便於操作。

  ***8***按摩手法要輕重合適,並隨時觀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按摩經絡注意事項

  按摩時,必須注意如下幾點:

  1.明確診斷,選用穴位,確定手法,做到心中有數,考慮全面,有中心有重點。

  2.根據不同疾病與按摩部位的不同,採用合適的按摩體位。這個體位要使病人舒適,治療方便,有利於各種手法的操作。不論是自我按摩或由別人按摩,都要注意。

  3.按摩的操作程式、強度、時間,需根據病人的全身與區域性反應及治療後的變化隨時調整。並應掌握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

  4.做好病人的解釋工作,囑病人不要緊張,肌肉要放鬆,呼吸自然,寬衣鬆帶。做腰背和下腹部的按摩,應先排空大小便。病人在過飢、過飽以及醉酒後均不適宜按摩,一般在餐後2小時按摩較妥。

  對病人要耐心、認真、親切、負責,使病人對醫生既信任又能配合治療。自我按摩時也要注意放鬆和時間安排。

  四肢按摩經絡的方法

  足三裡

  [位置]位於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處開1橫指;取穴時,正坐或仰臥屈膝、於犢鼻穴直下3寸、距脛骨前嵴約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

  [功能]健脾和胃、調補氣血、健體美容,對虛勞羸瘦、面部皺紋、面色萎黃、痤瘡有較好的療效。

  [方法]直刺0.5~2寸,可灸。若配曲池可治蕁麻疹。

  人站立或坐著時,血液容易蓄積下肢,迴圈不暢,時間久了,難免會出現乏力、腫痛等症狀。尤其是中老年,腿腳乏力會導致平衡能力減退。每天逆向按摩腿部可疏通整個腿腳的經絡,促進血液迴圈,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有效增強腿力和關節韌帶柔韌性,使四肢協調能力增強,減少老人跌傷的機率。

  血海

  [位置]位於髕骨內上緣上方6~7毫米處;取穴時,患者屈膝,醫者以左手掌心按於患者右膝髕骨上緣2~5指,向上伸長,拇指約呈45℃斜置,拇指尖下即是穴位。

  [功能]調和氣血、散風祛溼,適用於溼疹、蕁麻疹、蝴蝶斑、斑禿、面部色素沉著。

  [方法]可直刺0.8~1.5寸,可灸。

  三陰交

  [位置]位於內踝高點上方3寸、脛骨內側面的後緣上;取穴位時,正坐或仰臥,沿內踝尖直下3寸,於脛骨內側面後緣取穴。

  [功能]健脾化溼、疏肝益腎,對不孕、痤瘡、脫髮、脂溢性皮炎、黑變病有效。

  [方法]直刺1~1.5寸。可灸。

  合谷

  [位置]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取穴時,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取穴。

  [功能]疏風清熱,能通絡,潤面澤顏,對頭面五官疾患、痤瘡、蕁麻伴侶、風疹有效。

  [方法]直刺0.5~1寸,可灸。

  曲池

  [位置]位於肘橫紋外端與肱骨外髁連線的中點處;取穴時,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橈側端凹陷處取穴。

  [功能]祛風解表、調和營衛、除疹止癢,可用於癮疹、脂溢性皮炎、蕁麻疹、痤瘡。

  [方法]直刺0.8~1.5寸,可灸。若治蕁麻疹,配伍足三裡、隔腧、血海效果更好。

  平時大家需要儘早瞭解這些按摩方法,而且要注意自身調理方式,而且長時間的站著或坐著,容易造成下肢疼痛痠痛,直接嚴重的影響到人體健康,平時大家需要注意進行保健,而且要注意自我調理,有效進行飲食,避免造成疲勞出現。

  穴位按摩注意事項

  1、心包經一般為補,夏天心火旺的時候可以逆敲,瀉心火。

  2、實症為補,虛症為瀉。如治小兒近視,為虛症,肝開竊於目,應該瀉法敲肝經。便祕,應該瀉法敲大腸經。感冒,要瀉法敲肺經。

  3、腎經任何時候只能補,不能瀉。對照上表,應該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膚的穴位,即使補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裡,風池,崑崙。

  5、膽經多從上往下敲,用補法。但在大腿部肌肉發達,補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擊。過了膝蓋,從陽陵泉開始往下要手法略輕。

  6、膀胱經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為通道,而人的後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7、中醫手法有十種,現在只提了兩種。其他一些手法也基本適用順逆和補瀉關係的,比如採用揪和拍,肯定是虛症。如咳嗽,在咽喉部揪痧,心血管疾病在心包經拍痧。刮的手法也是適用順逆和補瀉關係的。

  8、要靈活運用中醫的五行理論。主要是正確判斷經絡之間的表裡關係和相生相剋關係,確定補瀉治療手法,再用本文的方法判斷方向和力度。如調理腎經,一般來說腎經出現問題都是虛症,腎經要補。肺運腎水,肺經要補,脾經和腎經隔一位,要瀉。所以,總的調理思路應該是:疏通腎經,補肺經,瀉肝經和脾經。然後,對照本文中的表格,可以輕鬆判斷經絡調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