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奇怪的大石頭》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講述的是李四光的軼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多年的研究終於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認真鑽研了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裡?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
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覆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但是孩子們忽略了老師說的話“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說明這塊石頭已經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在學生們反覆讀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理解它的“大”。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正是因為這樣,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
緊接著,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思考問題的過程。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石頭的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我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著求索的精神品質,又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最後幾段,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解決了第三個問題,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反思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時,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加以理解和體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多注意這一點。還有就是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新教材,對這篇課文讀得不夠透徹。只重視了文中重點詞句、語言訓練點和思想感情的滲透,忽略了這篇文章的結構體系。這篇文章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到二段為第一部分,主要講這塊石頭的“大”,從而引發了李四光孩提時的疑問。其他段落為第二部分,講述李四光不斷探究問題的答案,終於成為了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最後在學完課文之前,結合板書指向課題,石頭“大”,來歷“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頭”呢!
篇二
在教學時,我使用了第二份教案,當時感覺只有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才能體現現代教學理念,雖然擔心三年級的孩子會跟不上,不習慣合作,但是有輔助性問題引路應該不成問題。沒想到課堂實效卻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期望過高,合作學習沒有實效。
新課程理念當然是課堂上應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合作學習當然也是由此發展而來的。而剛剛由低年級才走入中年級的孩子,合作學習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備,在合作學習中,給一些學生提供了偷懶的機會。
2、教師的教學激情,教育機智問題。
本課的教學,由於設計問題,學生的主動性完全沒有發揮出來。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導致老師牽引過多。
由此看來,開始的第一份教學設計是卻適合三年級孩子的。由那塊奇怪的大石頭入手,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接著直接抓住重點詞句在讀中感悟、體會李四光執著求索的精神。在教師努力創設的情境中,使孩子們受到一種感染,使他們對李四光產生一種崇拜的心理。這才是學生與文字平等對話的意義所在。
篇三
《奇怪的大石頭》一文教學結束了,而我卻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李四光的老師面對他的學生的提問這部分是這樣寫的:李四光跑去問老師,老師想了想,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小的時候它就在那兒了。”
“是誰把它放在那兒的呢?”
“聽說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
“這麼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麼沒臥進土裡去呢?”
“這我可說不上來了。”
作為老師,他用自己的推測回答學生的提問。“想了想”“恐怕”“聽說”“也許”這些詞反映了老師的謹慎。現實生活中,在面對學生的提問而當自己又沒有確切把握時,我們是否也這樣對學生敷衍塞責?面對李四光的窮追不捨,老師無言以對。讀著這部分內容,我陷入沉思:今天的孩子,擁有超強的媒體轟炸與資訊輸入以及越來越先進的資訊搜尋技術,作為教師該如何更好地引導他們,啟發他們去發現、去思考?或許,你我的學生會成為李四光這樣的人。為人師的我們,又該如何讓自己成為孩子人生的引路人,引領他們邁向知識的海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2008年修訂***中第六條指出,教師要“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終身學習”是現實的要求,更應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