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冊語文斑紋教案

  通常語文教師要上好課並取得良好的效果,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備好課,其中備好課就是做好教案!為此,下面小編整理了人教版以供大家閱讀。

  人教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本文,瞭解自然界的斑紋。

  2、領會作者對自然的理解,對自然的熱愛,兼有說明文的知識性,又有散文的哲理及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本文的結構方式。

  2、難點:本文語言的獨特性。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作者心語]

  《斑紋》收集了我近年來以動物為主題的作品,這十篇或長或短的散文,動用了我心底的那部分溫存。

  --周曉楓

  二、作者簡介:

  周曉楓,1969年生於北京,199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做過八年兒童文學編輯,現就職於北京出版社,《十月》雜誌副主編。出版過散文集《上帝的隱語》、《鳥群》、《收藏-時光的魔法書》、《斑紋-獸皮上的地圖》。語言富於想像力和音樂感,曾獲馮牧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等。

  三、 解題:

  斑紋:在一種顏色的物體表面上 顯露出來的別種顏色的條紋。

  周曉楓的許多作品都以動物為主題,兼有科學性、趣味性、思想性與藝術性。這可能受到了法國科學家、散文家法布林《昆蟲記》的影響,也與現在的人文主義、生態主義有一定的關聯。

  這類文章現在很多,文體特徵不是非常明顯,說它是散文隨筆可以,說它是科學小品也不無道理,它反映了目前文學創作在文體上走向融合滲透的一種趨向。

  《斑紋》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說明文,也許稱之為散文更為合適,但是,文章主要的表達方法還是說明,說明的物件也是以動物為中心的自然與社會生活現象。

  四、初步感知:

  ※※※ 題目“斑紋”在文中有哪些含義?

  1、具體的:指動物皮毛的形與色***圖案與顏色***;

  2、抽象的:指其他自然與社會現象,人類內心的精神生活,帶有哲學意味,指一切的存在。

  文章結構

  本文共14個小節,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這一部分主要寫蛇的斑紋,並介紹蛇的一些生活習性和與蛇有關的一些文化。

  1節:寫蛇之外形。

  2、3節:寫蛇的生理特點和習性。

  4、5節:寫蛇的侵害性。

  第二部分***第6~10段***:這一部分由蛇寫到其他動物,對斑紋的形態進行進一步的描寫。

  6節:發現簡單的重複。

  7節:發現其它動物的斑紋的形態。

  8節:發現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差別,

  9節:發現逃亡者與捕獵者的謀劃一致,有 相同的斑紋。

  10節:發現大自然中的斑紋,有對稱設計。

  第三部分***第1l--14段***:這是在第二部分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從植物、大地、人類的勞動、宇宙,直至我們人類的內心世界;從大到小,由內到外,從具體到抽象,斑紋無處不在。

  11節:按春夏秋冬的順序寫大地的斑紋。

  12節-14節,發現生活中的斑紋無處不在。

  五、研習課文

  問:文中怎樣描寫蛇之外形?***1節***

  ※ 作者寫出了蛇的哪些習性?***2節***

  1、充當寓言家;

  2、運動時的種種幾何圖案;

  3、眼睛不能辨別線條和輪廓;

  4、沒有聽覺。

  ※ 如何認識和蛇有關的文化?***3節***

  ——— 文章引述故事,創造了一個陰鷙、詭祕、惡毒、凶險的形象。在人類文化長河中,人們對動物產生了許多神話、故事、傳說,它融入了人類的許多願望、理想、想像和審美意識。因為各方面條件的不同,同一種動物會有許多不同形態的傳說。

  ※ 文章寫出了蛇的哪些生活特點?***4節***

  1、身體柔軟富有彈性;

  2、容易攻擊或報復,且往往超出必要的限度。

  ※ 在寫蛇的行動迅速、詭譎時用了什麼說明方法?***5節***

  1、列數字:1/25秒;

  2、引用:“像眼鏡蛇一樣萬無一失”;

  3、舉例子:一條蝰蛇。

  ◎◎ 作者由“蛇” 和“蓑鮋” 探討出斑紋呈現的規律是什麼?***6節***

  ———斑紋起源於對一種簡單圖案的特別嗜好,動物的外表要麼是斑紋,要麼是斑塊,要麼是斑點。

  ◎◎ 除了蛇,文章又描繪了哪些動物的斑紋?***7節***

  ——— 鮭魚、螺殼、瓢蟲、鷹隼、長頸鹿、斑馬、老虎、豹子等。

  ***投影有關圖片***

  ◎◎ 作者對虎和鹿生活習性的探討中得到了什麼啟發?***8節***

  ——— 文章在對虎和鹿生活習性的說明中發現,虎一般單獨生活,而被捕食動物幾乎都群居,讓人不禁質疑“團結就是力量”。

  ***投影有關圖片***

  ※※ 作者由動物的斑紋又聯想到哪些內容?***10節***

  ——— 聯想到美女的文身、病變的面板、母親的妊娠紋、遇害者的抓痕,進而說明斑紋無處不在。

  ※※ 如何理解“斑紋,對稱設計”? ***10節***

  ——— 奶牛與毒蜂:善與惡;

  美女與皰疹:美與醜;

  母親與遇害者:生與死。

  ***投影有關圖片***

  ◎◎ 文章是如何拓展斑紋的範圍的?***11-14節***

  ——— 文章由植物、大地、人類的勞動、宇宙,直至我們人類的內心世界,從小到大,由內到外,從具體到抽象,斑紋無處不在。

  ※※ 如何理解最後一段的內涵及作用?

  ——— 內涵:“神”即大自然,作者對大自然懷有一種敬畏之心,對主宰一切的自然規律進行了禮讚。

  作用:既是一種哲學沉思,也是對主題的昇華。

  六、總結課文:

  一般來說,說明文都是以單個的事物、事理與現象作為說明物件的,而《斑紋》不是這樣。它從動物的皮毛寫起,主要介紹動物皮毛的紋樣,同時也涉及到人類社會許多現象。“斑紋”在文中含義是多樣的,並不是一種,動物皮毛的花紋,人體、自然與人為的紋樣,人類勞作與動物生存在自然界留下的印記,以及冰花、河流等等,都是作者要說明的斑紋。通過這些斑紋,作者試圖說明更深刻的道理,自然的神奇與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 主題表述:

  本文通過對形形色色的斑紋的描繪,敘述大自然與人類社會許多奇妙的景象,對主宰一切的自然規律進行了禮讚。

  ※※※ 感悟寫法:

  1、以一馭多,自由灑脫。文中描寫了許多現象,但始終以斑紋為中心,散而不亂。

  2、多種表達,多面展示。運用多種手法,說明、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使表達物件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揭示,富有藝術感染力。

  3、繪形繪色,富有詩意。許多畫面的說明與描寫具有質感,像電影鏡頭一樣逼真,如開頭的一段,視覺衝擊力很強,而有些地方則如抒情詩一樣,如對大地上勞作的描寫。

  ※※※ 質疑探討:你認為《斑紋》藝術表現上存在哪些不足?

  1、意象的過於稠密,反而沖淡了藝術感染力;

  2、過分依賴於知識,削弱了人性與情感內涵;

  3、語言的華麗繁複,設定對思想表達的障礙。

  ◎◎ 作品評論

  當散文寫作日益成為文人養病的方式時,周曉楓的散文卻依舊保持著銳利、沉著、優雅的面貌。加上她那鮮明的散文文體意識、語言探索精神,她的寫作在當代散文界已經獨具一格。 ***青年評論家謝有順***

  斑紋》是一本能夠喚醒人們沉睡記憶的書,它讓我們想起許多遠逝的鮮活事物,即生命的目光最初遭遇的哲學命題。

  在她的筆下,人與動物們的勞動、愛情、壯麗的生和寂靜的死,都浸透著絢麗、壯觀與詩意的內容。

  周曉楓是個心無旁鶩的寫作者,完成《斑紋》的寫作後,她希望拓寬一下創作路子,力求打破唯美的書寫,跨入更廣闊的寫作視野。

  ***周蓬樺《絢麗的版圖--〈斑紋〉閱讀》***

  七、課堂鞏固:

  [文字研習]

  ◎◎ 《斑紋》寫了哪些事物和現象?文中“斑紋”的含義是什麼?文章中有一些議論的語句,找出來並說說他們的作用。

  ——— 《斑紋》主要說明和描寫了動物皮毛的顏色和圖案,也寫到了其他自然和社會現象,如山川地貌和人類勞作的痕跡等。文中的“斑紋”的含義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既指動物皮毛的形與色,又指人類內心的精神生活,帶有哲學的意味,指的是一切存在。《斑紋》文體自由,寫作手法多樣,許多議論性的句子都含哲理,在文中起到了深化題旨的作用,如在寫到食肉動物時的議論就有助於對生物界的自然規律的理解,有助於對這一規律給人類社會的啟示的理解。再如結尾部分的議論既是一種哲學沉思,也對總括提升全文的思想內容有很大的作用。

  ◎◎ 《斑紋》的語言形象生動,請舉例說明。

  ——— 《斑紋》的語言形象生動,如一開始寫蛇,但並不點明,而是以形象開始,“著名的長腰,為了標明逶迤的長度。它省略四肢,只生出用以裝飾的頭與尾”,像電影鏡頭一樣,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寫虎時,緊跟在梅花鹿後面寫,“而鹿群的遠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營地,樹影婆娑,岡巒低沉,它站住,凝眸星宿——那晚風中開放的天上花園”,現場感很強。文中還有大量的比喻,作者這樣寫動物的斑紋,“為了使磚石模樣的斑塊修築出更矚目的效果,長頸鹿成為陸地上最高大的動物。斑馬的黑夜和白天。老虎生動的皮毛。豹子讓人暈眩的圓斑。像火焰,像錢幣,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虛的印符……那些圖案,始終受到造物的青睞,被無比耐心地繪製。”

  八、佈置作業:

  1、積累字詞。

  2、完成課本上的[文字研習]題。

  3、完成《學習評價手冊》相關訓練題。

的人

1.高二語文下學期教學計劃

2.高二語文《咬文嚼字》的教案原文

3.高二語文課本《登高》原創教案

4.高二語文必修五《邊城》教案

5.高二語文春末閒談教案

6.高二語文教案: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7.高二上冊語文春意掛上了樹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