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和它的決定因素

  新手在學攝影時都會接觸到一個專業術語:景深。伴隨著景深而來的還有深景深、淺景深等方面的知識。今天詳細的給大家講一下景深方面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什麼是景深?

  當鏡頭對著被攝物體時,被攝物體與其前後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範圍,這個範圍我們將其稱為“景深”。因為景深範圍內的畫面清晰程度不一樣,所以景深又被分為深景深、淺景深。深景深,背景清晰;淺景深、背景模糊。

  二、影響景深的因素

  影響畫面景深的因素有三個,分別是:光圈大小、拍攝距離遠近、鏡頭焦距長短,下面一一給大家講這三大要素是怎麼影響景深的。

  ①光圈大小

  光圈影響著景深,大家要記住一個定律: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背景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深***背景清晰***。

  在拍攝人像、靜物、花草等題材時,就會選擇用大光圈進行拍攝。這樣能很好的虛化背景,突出主體。

  使用大光圈拍人像虛化背景

  在拍攝紀實、人文類題材時,需要表現人物與所處環境的相互關聯,適合用中等光圈進行拍色。

  中等光圈記錄人與環境的互動

  在拍攝風光、大場景、建築等等題材時,使用用小光圈進行拍攝,能很好的展現畫面的細節和細膩的層次。

  小光圈拍壯闊的自然風光

  光圈的大小影響著景深,大家在拍攝時要根據不同的題材來選擇合適的光圈,這樣才能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②拍攝距離遠近

  關於拍攝距離遠近影響景深,大家記住一個定律就行:主體離鏡頭越近,景深越淺;主體離鏡頭越遠,景深越深。

  依靠調整拍攝距離來控制景深,比通過調整光圈大小來控制景深要有難度。大家在拍攝人像、花草、靜物等等題材時可以通過調整拍攝距離來控制景深深淺。

  在很多時候可以通過調整光圈大小、拍攝距離來控制景深;這樣對景深的控制會更好,大家在拍攝時可以嘗試一下。

  ③鏡頭焦距長短

  鏡頭焦距的長短影響著景深,大家也要記住一個定律: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簡單來說就是:你用長焦端拍攝,虛化效果會越好;你用短焦端拍攝,虛化果會越差。大多數新手擁有的套機頭一般都是中長焦鏡頭,適用性較廣;如果你想要獲得不錯的淺景深效果時,建議你用長焦端進行拍攝。

  其實在拍攝時需要這三個要素相結合才行,並不是單單用一個就行。比如:你用長焦進行拍攝時,光圈大小不同、拍攝距離不同,其景深效果也會有所不同。

  ④延伸學習:間接影響景深的因素

  很多人只知道光圈大小、拍攝距離遠近、鏡頭焦距影響畫面的景深,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感光元件的大小也會影響景深。卡片機、APS-C相機、全畫幅相機,其感光元件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在等效焦距相同的情況下,感光元件越大、景深越淺。

  舉個列子:把感光元件的大小比作不同大小的三面鏡子。鏡子的大小決定了能接收的畫面的多少,如果用三面大小不同的鏡子來顯示出一個人的全身照,那麼就只能移動距離,這樣才能把人全照進去。前面給大家講了,距離越遠,景深越深,也就間接的影響到了景深。

  三、景深有什麼作用

  ①表現主體的深度***層次感***

  景深能增強畫面的縱深感和空間感,比如:下面這張照片,物體在同一平行線上,物體有規律且遠近不同的排列著,呈現出大小、虛實的不同,讓畫面的空間感、縱深感變得非常強。

  ②突出拍攝主體

  突出被攝物體,這應該是景深最受人喜歡的功能了。當拍攝的畫面背景雜亂,主體不突出時,就這樣拍攝,畫面肯定毫無美感。但是使用淺景深將背景模糊,從而有效突出主體。

  總結: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講的景深知識,如果你有什麼好的補充或者建議,歡迎在文末留言,大家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