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腸胃的按摩方法

  俗話說病從口入,不好的飲食習慣往往會引起腸胃不適,嚴重可導致腸胃疾病,所以,日常調理腸胃是養生必不可少的功課。那麼調節腸胃要按什麼穴位呢?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調節腸胃的按摩技巧

  按摩方法一:

  首先需要使用到雙手進行按摩,並且按照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的順序輕輕的放在腹部重疊;然後兩隻手同時用力,按照從上往下的順序進行按摩推腹,重複服四十次。

  注意事項:想要獲得最好的效果,那麼令腹部出現微微發熱是最好的情況。

  按摩方法二:

  將右手併攏之後放在腹部,然後以肚臍為圓心向四周進行按摩,並且重量應該是從輕到重,速度也要越來越快,按照順時針的方法按摩一百圈;然後用左手按照這個方法按摩一百圈。

  注意事項:最好能夠雙手交替按摩大約二十分鐘,以肚皮出現發熱的情況最好。除此之外,在按摩之前最好能夠服用一杯溫開水,這樣能夠更好的護理腸胃。

  按摩方法三:

  首先患者需要放鬆的平躺在床上,然後雙手放在腹部的尾側,然後從手掌的根部開始往下進行按摩,重複五十次就可以了。

  注意事項:這種按摩方法一定不能夠過於急躁,而是應該慢慢的進行,並且在按摩的時候能夠感覺到雙手推動了氣道。

  怎麼保養腸胃

  1、時有胸骨後受阻、停頓、疼痛感,且時輕時重。這往往提示可能患有食管炎、食道憩室或食管癌早期。

  2、飯後腹部脹痛,常有噁心、嘔吐,偶可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近期才出現,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這種情況應高度警惕,因為有可能是胃癌。

  3、經常在飯後2小時左右出現胃痛,甚至半夜疼醒,吃點東西可以緩解,常有反酸現象。秋冬季節容易發作,疼痛在上腹偏右,有節律。腸胃不好有哪些症狀?這類情況可能患有十二指腸潰瘍或十二指腸炎症。

  4、飯後上中腹痛,或有噁心、嘔吐、積食感,病的時間可能已經很長;疼痛有規律,如受涼、生氣、吃了刺激性食物後發作。這種情況可能是胃潰瘍。

  5、飯後立即腹瀉,吃一頓瀉一次,稍有受涼或飲食不當就發作。也有可能時而腹瀉時而便祕,腹瀉時為水樣,便祕時黏液較多,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數年不見消瘦。這種症狀,以過敏性腸炎的可能性較大。

  6、飲食不當或受涼後發生腹痛、腹瀉,可伴有嘔吐、畏寒發熱。這種情況可能是急性胃腸炎、急性痢疾。

  7、噯氣但不反酸,胃口不好,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這種情況要考慮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調節腸胃要按什麼穴位

  1、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執行,調節胃的功能。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鐘,至區域性產生髮熱感。

  2、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區域性感到溫暖、舒暢,有調節中焦氣機,使胃氣通暢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脹症狀明顯,可由心窩處開始重複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兩肋

  將兩隻手的手掌放在身體兩側,然後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以局部發熱為準,這樣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膽經,調暢氣機的作用。

  經常練習這些手法可以有效調節胃功能,達到養胃、暖胃,調暢中焦氣機、預防胃疾病的療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溼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裡穴

  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