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泡的藥酒半年內要喝完

  時下,喜歡藥酒而不懂得藥理者大有人在,其中害處卻很少有人知曉。藥酒是以白酒或黃酒為溶液,與不同中藥混合浸製而成。和其他藥物一樣,藥酒是一種不同劑型的中成藥。如果不會科學飲用藥酒,則會出現新的病症。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製作和服用藥酒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藥材都能泡藥酒

  一說起藥酒,很多人都覺得只要是藥材,都可以用來泡酒。其實不是,藥酒是中藥的一種劑型,當然有它的好處,比如吸收比湯藥快,服用起來也方便,其口感要優於湯藥,每次喝的劑量也比較少。

  大部分藥物通過酒精的提取,有效成分比較容易提煉出來。有些藥物的成分是不需要的,比如烏頭鹼,它是存在於川烏、草烏、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民間常用草烏、川烏等植物來泡製藥酒,溶解在酒裡,容易引起中毒或死亡。所以不是所有的藥材都可以泡酒。

  誤區二:喝藥酒多多益善

  古代醫學家曾明確指出:“藥酒補虛損,宜少服,取緩效。” 由於酒精的含量高,藥酒濃度高,大大超過湯藥的濃度,所以在服用藥酒時,要根據個人對酒的耐受力,不是越多越好,每天最多喝一兩左右即可。

  在服用藥酒的時間上,通常情況下不能在吃飯時服藥,藥酒的服用同樣應遵守這一規則,吃飯時喝藥酒不僅會對消化道產生刺激,還會影響藥效的發揮。可以空腹喝,如果有胃病的人,可以餐後喝。

  誤區三:藥酒人人適宜

  藥酒雖好,不對症、不對人、不適量也會有害。比如乏力、腰腿疼痛、溼熱病人不適合藥酒治療,建議先去醫院看診,瞭解自己適不適合喝藥酒。臨床上碰到過類似病人在喝藥酒後,反而病情加重。比如盜汗的病人,誤以為喝了藥酒,就等於吃了補藥,其實這是個誤區。

  兒童、肝腎功能差的人肯定是不適合喝藥酒的,因為酒精是通過肝臟代謝的,喝了藥酒反而會加重病情。除此之外,月經期女性,溼疹、風疹。哮喘等過敏性疾病或是消化道出血、鼻出血以及痔瘡患者,都不適合藥酒治療。所以藥酒不是所有人適合的。

  誤區四:藥酒越陳越上乘

  擺放時間越久越好?藥物有保質期。酒精有殺菌作用,會揮發,而酒廠出的密封好,自己家裡泡的藥酒密封差,專家建議在半年以內喝完。

  很多人認為,酒是陳的香,藥酒也應該是泡得越久越好。事實並非如此,飲藥酒要注意時效,儲存得當的情況下,一般優質酒以儲藏4—5個月為最佳。如果繼續長期儲存,到了一定程度就會使酒精度下降,酒精含量低於20%時,不僅酒味變淡、香氣消失,還會導致藥酒裡的藥物發酵、變質,藥效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