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吃什麼最養生

  立秋飲食養生要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下面為大家介紹立秋養生食物。希望大家喜歡。

  立秋養生食譜

  1、立秋的茄子最好吃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的說法。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據說有很好的養生效果。

  家常蒸茄子

  原料:醬汁***生抽、老抽、豆瓣醬加清水拌勻***,蔥花、油適量。

  做法:茄子洗淨,切塊,放在盤子裡碼好,蒸鍋加水大火燒開後,將茄子連盤放入,蒸熟***約15分鐘左右,視茄塊大小而定***,熱鍋放油,把蔥花爆香,倒入拌勻的醬汁煮開,關火將煮開的醬汁澆到蒸好的茄子上即可食用。

  2、防腹瀉青菜豆腐不能少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漿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我們在家做豆腐麻煩,那就改良一下青菜豆腐的烹飪方法吧。

  油菜燒豆腐

  原料:油菜100克,豆腐1塊,紅椒1個,蔥、姜、蒜、油、鹽少許。

  做法:豆腐搗碎,油菜洗淨切成末,蔥、姜、蒜切成末,紅椒切成小丁備用;鍋燒熱放少許油,油燒熱下蔥、姜、蒜末爆香,倒入豆腐泥翻炒3分鐘左右,加油菜末及紅椒丁繼續翻炒均勻,加適量鹽即可出鍋。

  3、防痢疾:唐宋人秋食赤小豆

  從唐宋時起,有在立秋之日用秋水服食赤小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赤小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我們也可以效仿古人,在立秋之時吃些赤小豆,稍做改良,把赤小豆做成營養粥口感更佳。

  赤小豆薏米粥

  原料: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蓮子30克,百合2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百合洗淨後用清水浸泡1小時;大火把上述原料燒開10分鐘後,加蓋燜1個小時;再次把湯燒開,然後加入冰糖,轉小火煮20分鐘後熄火,再燜30~60分鐘即可食用。

  4、粉蒸肉

  原料:豬五花肉400克,炒熟的米粉100克,醬油、胡椒粉、姜水***浸泡薑末的水***、料酒、油、香菜適量。

  做法:五花肉切成薄片,用油、醬油、姜水、胡椒粉、料酒、大米粉拌勻,放入碗中;蒸鍋內加水大火燒開,將裝好米粉肉的碗放入蒸籠,上屜用大火蒸60分鐘至熟透,取出後翻扣在盤中,撒上香菜裝飾即可食用。

  5、“貼秋膘”吃點肉

  經過了苦夏,人們的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補償夏天的損失,北方人稱之為“貼秋膘”。

  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

  立秋養生誤區有哪些

  1、拒絕秋膘防肥胖

  夏天天氣炎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慾不振,造成體內熱量供給不足所致。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的味覺增強,食慾大振,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在秋季,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於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蔔、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在秋季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遊的大好時節,既可遊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能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2、秋季養陰防濫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事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3、慎食秋瓜防壞肚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立秋之後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4、立秋過後慎吃水果多飲雞、魚湯

  立秋過後,進入水果豐收的季節,但吃水果並非多多益善,吃多了也會影響健康。比如:蘋果富含糖類和鉀鹽,患有腎炎、糖尿病、冠心病者應少食;吃梨過多會傷脾胃、助陰溼,使胃腸功能失調,胃寒腹瀉者應忌食;葡萄含較多檸檬酸、蘋果酸等,糖尿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

  立秋會帶來“秋燥”的有關疾病,應該多吃潤肺的食物,飯前多飲雞、魚湯等。常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蘿蔔、西紅柿、豆腐、藕、蜂蜜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少飲酒。

  5、立秋伊始早防“燥”

  儘管秋燥對人體的影響涉及方方面面,但防治之法也頗多。正所謂:“木之為舟,無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潤為貴。”秋日在飲食上要注意滋養津液,可適量飲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並適當選食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薺、柿子、百合、銀耳等。要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乾燥的膨化食品,因為此類食品易生燥化熱,多食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