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飲食的五個原則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所謂的“伏天”,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入伏以來,人們往往感覺食慾不振,只喜歡吃一些自己喜歡的或者偏冷的食品,造成嚴重的脾胃失調導致身體更加不適。其實注意科學搭配飲食,我們就可以擺脫因為炎熱該我們帶來的不適。

  1.飲食要清淡而富有營養

  人有熱天往往不願吃高熱量的較肥膩的食物,我選擇清淡飲食。應該注意的是,在選擇清淡食品的同時,要講究營養素的搭配,合理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故應酌情適量選食瘦肉、牛奶、禽蛋、魚蝦、豆製品以及新鮮蔬菜等。烹調要可口,以儘量引起食慾。

  2.講究飲食衛生

  高溫季節飲食衛生特別重要,應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食品原料要新鮮,膳食最好現做現吃,儘量避免過剩;生吃水果要洗燙或消毒;做涼拌菜時,調料中應加醋和蒜泥,既可調味,又可殺菌,且能增進食慾;飲食不可過度貪涼,以防病原體趁虛而入。

  3.勿過食冷飲

  炎熱之時適當吃些冷飲,能起到一定的祛暑作用,然而不可食之過多。雪糕、冰磚等是用牛奶、蛋粉、糖等製成,營養雖好,但過食會使胃腸溫度下降,引起不規則收縮,誘發腹痛、腹瀉等不適。各種飲料如汽水、可樂等,大都營養價值不高,還是少飲為好,多飲會損傷脾胃,影響食慾,甚至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等。

  4.注意補充鹽分和維生素

  由於出汗多,氯化鈉大量喪失,故應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注意補充鹽分,每天飲用一些鹽開水,以保持體內水電解質代謝平衡和滲透壓的相對穩定。至於維生素的補充,熱天宜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1、B2和維生素C的食物,諸如西瓜、黃瓜、西紅柿、豆類及其製品、動物肝腎等等,還可飲用一些水果汁。

  5.熱天宜清補

  在飲食滋補方面,熱天清補、健脾、祛暑化溼為原則,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不宜選用,而應食用一些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品,諸如鴨肉、鵝肉、鯽魚、瘦豬肉、豆類、食用蕈類***香茹、平茹、銀耳等***、薏米、百合等。此外,亦可飲一些“解暑藥粥”,如綠豆粥、荷葉粥等,有一定的祛暑生津功效。

  溫馨提示:許多年輕人都喜歡吃大量冷飲緩解夏季的炎熱,殊不知冷飲會強力刺激胃粘膜,輕則食慾減退,重則引發腸胃疾病,吃冷飲一定要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