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如何暖宮

  中國傳統養生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法家、醫家、墨家等諸家養生思想,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從古至今對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生活起著推動作用。宮寒是女性常患的症狀,那麼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1、艾灸暖宮—溫灸氣海穴、關元穴

  中醫認為關元、氣海2大穴位是人體根本,在這兩個穴位上做溫灸,等於從源頭加溫,身體自然就會溫暖了。每日用艾條燻烤30分鐘,長期堅持就可以有效。

  氣海穴位置:下腹部,肚臍垂直向下1.5 寸。

  關元穴位置:下腹部,肚臍垂直向下3 寸。

  2、泡澡暖宮—硫磺皁泡澡沐浴

  中醫認為硫磺是強壯身體陽氣最好的礦物之一,買一塊含硫磺成分的香皂泡澡,讓硫磺成分來振奮身體內不足的陽氣,以改善宮寒症狀。

  3、中藥浴足

  我們雙足上的在編穴位有66個,約佔全身穴位的1/10,將雙足泡在熱水中,可以促進全身的經絡和血脈暢通,改善手腳冰涼、宮寒等症狀。

  如果能加一些八角茴香、紅花、肉桂、生薑等熱***材煎出的藥液,效果會更好。

  4、日光浴暖宮—晒後背

  肩背部是我們身體採集自然界陽氣的主要部位,主管、運輸人體陽氣最重要的七條經脈都在肩背部匯合,經常晒後背,可以獲得更多的陽氣。

  特別是大椎穴***低頭時,後頸部最突出的骨頭下方就是***,可以穿比較薄的衣服來晒太陽,身體會把吸收到的陽氣以最快的速度運送到全身。

  5、多運動暖子宮—每天半小時運動

  人體總處於一個動態的平衡,補血更是如此。只有先拉動內需,運動消耗血液,使身體處於輕度的血不足的狀態,才能使得我們身體的各部門協調起來,開始生產血液,血由此才能補足。

  拉動身體內需最好的方式是輕微的運動,不必很多,每天半小時足夠了。

  每日堅持“快步走”。步行,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經絡和穴位,可以疏通經脈、調暢氣血、改善血液迴圈,使全身溫暖。

  6、合理飲食暖子宮—飯前一杯薑茶

  養成習慣,餐前可以喝一杯薑茶***一片姜,以開水沖泡,趁熱喝下去***,它可以主動化解寒涼食物或是涼性食物中的寒氣,在飲食上替你的子宮把好關。

  7、例假前多喝紅糖水

  例假前三天可以每天喝紅糖水,以增加排量,更好的讓月經排除乾淨,也活氣血,暖宮。

  平時多吃補氣暖身的食物,如核桃、棗、花生,讓先天的不足由後天的高能量來補足,不用擔心上火,宮寒體質屬於火氣不足,不容易出現火大體熱的症狀。

  8、補腎防寒驅“宮寒”

  滋陰補腎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豆,黑芝麻,還有堅果類的例如核桃等。在下午五點到七點,補充水分和黑色食品。

  溫暖子宮的食物

  1、鮑魚:滋補清熱滋陰養顏

  中醫認為鮑魚滋補清熱,可以滋陰養顏、清肝明目,是女性最好的補品。過去太醫院進貢給皇后妃嬪們的中藥丸,調和時不像現在使用蜂蜜,而是用鮑魚汁。所以宮寒女性應該經常給自己做些鮑魚食物。

  2、蝦:溫性好暖子宮

  蝦有海蝦、河蝦,其體內所含蛋白質佔20杆6%、脂肪佔0杆7%,其他還含磷、鈣、鐵等無機鹽,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b1,煙酸等。蝦皮中含蛋白質相對較高。蝦中還含有微量元素硒。蝦性溫,味甘,能補腎壯陽,適用於倦怠無力,腎虛陽痿,腰膝痠軟,婦女月經量少,乳少等。

  3、桑葚幹:補血治宮寒

  桑葚幹是目前水果及其製品中含天然鐵最豐富的,每100克含鐵42.5毫克,無愧於水果中“補血果”的稱號。一般建議將桑葚幹煮粥吃,每日食用一碗桑葚粥不但可以補血,還可以美容,但孕婦慎用。

  4、紅糖姜水:補充能量增加血容量

  女性朋友們在經期都會喝紅糖姜水,這樣能夠減輕經期的疼痛。其實,將紅糖煮成紅糖水喝比直接吃更容易吸收其中的營養成分,且更加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暖胃的功效,紅糖姜水是早期最常見又實用的紅糖養生飲品。

  5、黑豆:滋陰補陽遠離宮寒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易出現體虛乏力的狀況。要想增強活力和精力,按照祖國醫學的理論,補腎很重要。黑豆就是一種有效的補腎品。根據中醫理論,豆乃腎之谷,黑色屬水,水走腎,所以腎虛的人食用黑豆是有益處的。而且黑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E族和B族維生素含量最高,維生素E的含量比肉類高5~7倍眾所周知,維生素E是一種相當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質。

  6、當歸:補血和血調經止痛

  常有“歸頭補血、歸身養血、歸尾破血、全身活血”的說法,當歸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當歸是中醫常用藥,被譽為“血中聖藥”。臨床常用於治療女性月經病,例如痛經、月經不調等。

  7、阿膠:治血虛暖手腳

  較適合氣血虛的女性,主要針對月經量少,顏色不正,頭暈、手腳冷等症狀,如果氣血虛的話會影響受孕。每日用食勺挖一勺放入平日喝水的杯中放入熱水沖服,如果在辦公室內可以喝一天,會覺得全身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