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觀賞魚有什麼方法

  要飼養觀賞魚,就得從多個方面瞭解魚的習性等內容。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飼養觀賞魚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飼養觀賞魚的方法

  水

  1、水源

  ***1***自來水:自來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使用的生活用水,來源方便易得,它經過一定的技術處理後,是淡水觀賞魚較佳的飼養用水。自來水是消毒處理後的水源,水中含過多的氯離子,不能直接用來養魚。一般採用涼晒法,將自來水放在露天通風處,藉助於空氣的流通和陽光的照射,使水中殘留的氯氣揮發,同時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涼晒時間夏季24小時以上,春秋季48小時以上,冬季時間更長些。此外也可採用化學處理法,即用大蘇打***硫代硫酸鈉***中和水中的氯氣,一般每立方米水中需放2-3克或10升水中放5-6粒。大蘇打使用過量或遇高溫天氣,水質經常白濁變質,所以應格外注意。

  ***2***井水:井水屬地下水,水質較硬,水溫恆定。井水在使用前需曝晒12小時以上,以使水溫與地表水溫平衡,同時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3***河水:天然水,水質軟但較渾濁。使用前要在蓄水池中淨化沉澱或過濾後使用。河水中含有許多天然餌料,可以使觀賞魚的顏色更加自然亮麗。

  2、水質保養

  金魚和錦鯉在露天環境中,其飼水顏色有清水、綠水、老綠水、澄清水、和褐色水的變化,但在水族箱中,由於採用了迴圈過濾裝置,水質四季澄清

  ***1***清水:清水是指無色、無味、透明的水源,水中溶氧充足,浮游生物極少,可以有效提高魚類的食慾,促進它的生長髮育。

  ***2***綠水:綠水中含有許多綠色的藻類,常見的有小球藻、舟形矽藻、葡萄鼓藻等,都是金魚或錦鯉的輔助餌料。綠水的水質穩定,可以促進魚體色澤鮮豔,即可保溫又可供餌,是魚類健康發育的最佳水源。

  ***3***老綠水:它是由綠水發展來的,水中藻類大量死亡,水色由鮮綠變為淡綠。由於缸底有大量死藻,水質有日趨變壞的可能。老綠水多在冬季使用,由於冬季水溫低,藻類生長緩慢,水質可以保持長久。

  ***4***澄清水:澄清水是由清水或淡綠水轉化而來的,水質極軟,透明度較高。水中藻類生長和消耗的速度達到了一種動態平衡,水質穩定,水色澄清,是觀賞魚生長髮育的較好水源。

  ***5***褐色水:水中矽藻大量繁殖,有益藻類減少,水質穩定性下降,要及時更換。

  餌料

  1、動物性餌料

  ***1***水蚤:俗稱魚蟲。它是節枝動鎦需闋憷嗟鬧嵌鎩N夜韉胤植嫉撓慍嬖加?00餘種,體色有棕、紅棕、灰色、綠色等。魚蟲季節性生長,又有夏蟲和冬蟲之分。夏蟲在清明節前後大量繁殖,體色血紅,個體較大,數量較多,營養價值極高,它們多生活在可流動的河水中。冬蟲數量較少,體色青灰,營養價值較低,它們多生活在靜水池塘或湖泊中。魚蟲是淡水觀賞魚的主要餌料,金魚和熱帶魚一生以次為食。

  ***2***水蚯蚓:又名紅絲蟲、赤線蟲,屬環節動物中水生寡毛類,體色鮮紅或青灰色。它們多生活在江河流域的岸邊或河底的汙泥中,密集與汙泥表層,一端固定在汙泥中,一端生出汙泥在水中顫動,一遇到驚動,立刻縮回汙泥中。水蚯蚓的營養價值極高,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覆漂洗,它是金魚和錦鯉非常愛吃的餌料,也是鰻苗的主要餌料。上海的黃浦江在河水退潮後,岸邊的汙泥中生有大量水蚯蚓,每年的春秋季節都會有人大量撲撈。

  2、植物性餌料

  ***1***蕪萍:俗稱無根萍、大球藻,它是多年生飄遊植物,多年生活在靜水池塘或河流中。根據有關資料介紹,幹蕪萍含蛋白質達45%,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鈷,是淡水觀賞魚的輔助餌料。每年的球技,當魚蟲欠缺時,經常以蕪萍作為代替餌料。

  ***2***小球藻:小球藻體色鮮綠,個體酷似北方的穀子,一粒粒似小米粒大小,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價值極高,是金魚較好的青飼料,如與動物性飼料混合投喂,可有效的促進魚類的快速生長。小球藻多生活在靜水池塘或小河中,它們多於蕪萍混在一起生長,單純生長小球藻的自然水域比較少見。

  ***3***浮游海藻:浮游海藻的種類很多,有金藻、黃藻、甲藻、矽藻、裸藻、綠藻、藍藻等,其中有些是觀賞魚的輔助餌料。據有關資料介紹,可以用含有藻類的綠水或藍水餵養魚苗,效果也很好。

  3、人造顆粒飼料

  鑑於魚類天然餌料的季節性和數量的不穩定性,制約了魚類的正常生存發育,所以加工魚餌料應運而生。他們按照魚類品種、大小以及不同階段的生長需要,合理的安排營養成分配方,採用機制生產流水線,加工、成型、烘乾一條龍,生產出的種規格的的顆粒飼料,營養全面,完全可以代替天然餌料。目前人造顆粒飼料常見的原料有魚粉、蛋蛹粉、大麥粉、麩皮、酵母粉、維生素、青飼料等,它們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成各種大小的顆粒飼料。人造顆粒飼料是金魚的輔助餌料,是天然餌料短缺時的最佳代替品,也是紅鯽魚、錦鯉的主要餌料。

  飼養管理

  金魚、錦鯉的飼養管理是一項多技術綜合工程,它包括投餌、換水、日常觀察等;在魚類的幼魚期、成年期、親魚期、老年期,要求都不一樣;在一年四季中,也各有不同的管理要點。

  1、飼養裝置

  ***1***傳統飼養容器:金魚的傳統飼養容器有黃砂缸、泥缸、陶缸、瓷缸、木盆等。黃砂缸口大底尖,外表簡單無花紋,它用黏土燒製,工藝教簡單,多見於江南農村。黃砂缸可半埋在地下,接受地溫,港壁通透性好。泥港多見於北京、天津地區,外型似平鼓,缸底於缸口相等,外壁有花紋,缸壁光滑通透性好,適合飼養絨球、朝天龍、蝶尾等品種。陶缸是陶土燒製,缸口較寬,缸壁厚實,外壁有花紋,內壁釉層不厚,通透性也可,也常用來養魚。瓷缸做工考究,外壁龍鳳走獸,釉彩光亮,內壁釉層厚實,光滑細膩,通透性略差,是教好的觀賞容器。木盆有稱木海,直徑約0.7-1.5米,高0.3-0.5米,不上漆,通透效能較好,內壁易附生青苔,水質澄清。木盆是古代民間較常見的容器,目前北京地區還可見到。

  ***2***水泥池:水泥池系採用磚或混凝土製成,四壁、池底用黃砂水泥抹平,大小隨意,目前常見的水池面積有10平米、16平米、25平米等,它是金魚、錦鯉養殖場的主要容器。

  ***3***水族箱:水族箱是採用玻璃為材料,用工程矽膠粘接而成,是目前家庭飼養時常見的飼養容器。它晶瑩透明,魚兒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盡收眼底。水族箱中養魚還需要配備的裝置有:充氧泵、箱內迴圈過濾器、加熱管、撈魚網等。

  2、投餌

  ***1***覓餌習性:金魚是變溫動物,它的一切活動於水溫的變化息息相關。金魚活動的大部分內容是在水中尋餌覓食,它們和平相處,沒有佔領地盤的習慣。在金魚養殖場,黎明時,常見金魚沿池邊緣覓食。當飼養人員走近,它們會齊刷刷的向前游來,俗稱討食,這時投放魚餌,它們立刻蜂擁而至,搶奪魚餌。水溫在15攝氏度以上時,金魚的覓食活動較積極,水溫超過30度時,金魚會停止覓食,水溫低於5度時,金魚的覓食活動明顯減少,水溫在18-25度時,金魚的食慾最旺盛,魚體生長髮育也最迅速。

  ***2***投餌要點:春秋季節,水溫多在15-25攝氏度左右,它是金魚一年之中食慾最旺盛是季節。這時的投餌量較大,要儘量讓魚吃飽,如一次投餌後,金魚仍有尋餌活動,可作第二次補餌。盛夏季節,水溫多在25-30度左右,有時水溫也會超過30度,這時金魚的食慾減弱,投餌數量要減少,保持金魚有7-8成飽即可,投餌時間要提前到早7-8點左右,爭取在水溫上升前,金魚將餌料吃完。冬季,水溫多在7度以下,金魚的覓食活動較少,投餌數量較少,投餌時間多選擇在中午光照較強時,遇到水溫1-2度時,也可停止投餌。

  ***3***投餌原則:一年生的金魚,其食量約為與頭部大小相等的量;二年生的金魚,其食量約為頭部大小一半的量;三年以上的金魚,其食量約為其頭部大小三分之一的量。家庭觀賞魚的飼養,每天可投喂一次,投餌量約供7-8成飽即可。生產性觀賞魚的飼養,春秋季節,水溫適宜,要保持足夠的投餌量。剛換新水,在開始的一兩天投餌兩略少些,當水色轉綠時,要定量投喂,讓金魚吃飽吃足。繁殖季節的金魚,投餌量較正常餌量減少1/2-1/3。體弱有病的魚,投餌量較正常量減少2/3。凡需長途運輸的魚類,要換入新水中,停餌1-3天。

  3、放養密度

  ***1***商品魚放養密度:金魚的生長速度、體形的完美等,除與水質、餌料有關外,還與單位面積內的飼養尾數有關。放養密度越低,金魚的發育越良好,體形的曲線也最完美。放養密度越高,金魚的個體越小,體形瘦小,營養不良,外觀美色下降,觀賞價值降低。

  4、四季飼養要點

  ***1***春季:春天氣溫適宜,是金魚和錦鯉的繁殖季節。金魚的飼養工作主要集中在親魚的產卵和仔魚護理。當水溫在18-22攝氏度時,親魚會出現相互追逐的繁殖活動。一般在下午或傍晚時,將親魚換入新水中,第二天黎明就有產卵活動。臨產前的金魚應飼養在綠水中,以水色水質的穩定來控制親魚的性慾活動。產卵完畢後的親魚,應飼養在淡綠色的水中,或在清水中摻些綠水,用綠水保持親魚的性腺正常發育,一般7-10天后可進行第二次產卵。繁殖期間的親魚應儘量投喂活餌。在江南地區,每年的六月前後都有一個梅雨季節,這時陰雨連綿,各種有害細菌、寄生蟲大量繁殖,這是金魚的發病季節,無論親魚還是幼魚都應採取綠水飼養,減少換水次數,維持水質穩定,儘量減少刺激,投餌也應減少,特別是氣壓偏低悶熱的日子,投餌量要特別注意。遇有發病的金魚,應及時隔離,並用藥物提前預防。

  ***2***夏季:夏天氣溫較高,水溫多在25攝氏度以上,水中有害細菌、寄生蟲明顯減少,金魚很少患病。由於水溫過高,水中藻類明顯增多,水色轉綠時間加快,水中溶氧量減少,這時的飼養工作,重點是防止金魚中暑和缺氧。中午前後,應用遮蔭網或蘆簾,將池遮蓋2/3,即可防止水溫升高過快,也可給魚提供一個避暑的地方。夜晚要加強觀察,尤其是下半夜3-5點左右,是魚類最易缺氧的時間。遇到嚴重缺氧的魚池,要及時兌水或換水。如有充氧裝置,傍晚後應及時開啟。白天如發現飼水水色變綠或有燙尾的魚,都應及時換水。露天飼養的錦鯉,更要注意及時換水,傍晚都要開啟充氧裝置。

  ***3***秋季:秋天水溫適宜,春季產的幼魚都已達到成魚階段,這時應重點加強投餌,保持觀賞魚體形的肥美,所以催肥工作是秋季的飼養重點。當水溫在18-22度時,是水中有害細菌繁殖旺盛的時候,應加強觀察和藥物預防,避免觀賞魚的大批發病和死亡。由於秋天很少出現像黴雨季節數十天陰雨連綿的天氣,觀賞魚的發病程度較輕,但由於水溫適宜,秋天乃是觀賞魚發病較多的季節,只要積極預防,一般都可安然渡過。

  ***4***冬季:冬天氣溫較低,水溫多在10度以下,觀賞魚的發病率較低。此時魚類的體長已很難再增加,但魚類的肥胖度卻可增加,觀賞魚都已發育成型,這是觀賞魚購銷最繁忙的季節。這是的飼養重點是保持水質穩定,保持觀賞魚的健康。當水溫較低時,應及時將金魚移到室內或暖房過冬,或將魚池水位加深到40-50釐米,避免魚類凍傷。在北方,由於氣溫常低於0度以下,觀賞魚必須移到室內或暖房過冬。北方室內越冬的金魚,最好將室溫控制在7度以上,使金魚有覓餌活動,投餌可隔日或三日進行一次。若將水溫提高到18-22度時,金魚在暖房中可提前進行繁殖。

  5、日常觀察

  ***1***觀察內容:觀賞魚的日常觀察非常重要,它可以及時發現有病的個體或發病前期的魚群,其觀察部位主要有體表、鰓部、眼睛、嘴巴、魚鰭等,這些都是魚類易發病的部位。正常金魚,體表光潔鮮豔,沉浮自如,食慾旺盛,體腹端正,尾鰭舒展。有病的個體,離群獨遊,神情呆滯,投餌不食,體色暗淡,體表黏液增多,仔細觀看體表會有白點或棉絮狀菌絲或面板充血紅腫等。發病的魚池,魚群聚集缸角或互相擠在一起,這都是發病的前兆。

  正常的金魚,鰓絲鮮紅色,鰓蓋開啟自如。有病的個體,鰓絲暗淡發白,或腐爛或有絮狀菌絲粘附,鰓蓋開啟無力,呆滯池邊或角落。健康的金魚各鰭發達舒展,起伏自如,有病的金魚各鰭伏臥,無力伸展,鰭條上有白點或充血腐爛。若魚鰭有粒粒氣泡,屬於燙尾,只要更換新水就會消失。有肉瘤的金魚,肉瘤鮮豔豐滿,有病的個體,肉瘤萎縮,暗淡無光,或有腐爛痕跡。

  正常的金魚,眼球明亮,光彩熠熠,眼珠轉動自如,炯炯有神。有病的金魚,兩眼無神,並附有一層白膜或絮狀菌絲。健康的金魚,嘴關節靈活,覓餌自如,有病的個體,嘴關節失靈,並出現紅腫或腐爛。

  正常的金魚,食慾旺盛,經常在池底或池邊覓食。有病的個體,呆滯一角,投餌不食。正常的金魚,糞便成條,顏色灰黑。有病的個體,糞便不成條,呈乳白色或有氣泡。飼養金魚的水色,清水或綠水較適宜魚類生長,水色白濁或褐色,要及時更換。

  ***2***觀察時間:觀察金魚的時間常因外界氣溫的變化而調整。春天多集中在黎明時,觀察金魚的浮頭情況,水溶氧含量等,來確定當天的投餌量及水質處理。夏季酷暑炎熱,觀察時間多集中在下半夜到黎明時,主要觀察金魚的浮頭情況,及時注水或換水,或開啟充氧裝置。冬季觀察時間多集中在中午。餵食時,主要觀察金魚的覓食活動,及時發現投餌不食的病魚。中午主要觀察金魚的休息狀態,有否燙尾現象,餌料有否剩餘。傍晚主要觀察水色的變化,水質是否變壞,金魚有否浮頭,以預測金魚會不會半夜缺氧浮頭。金魚的觀察時間選擇非常重要。

  飼養觀賞魚的技巧

  挑選:養好魚要先學會買好魚:健康的魚在水體的中下層遊動***上層魚除外***、爭搶食物,遊姿自然、悠閒,尾鰭清澈透明、飄逸,眼珠清晰,個體大。沉底、浮頭、遊動現掙扎狀,有外傷、白毛、白點,尾鰭肥厚、混濁、嚴重血絲、體色灰暗、眼珠混濁、單身獨處,拒食的或以身體擦缸的都屬病魚,一定不能購買。

  適應溫度、水質:熱帶魚買回家後不要急於入缸,要先將裝魚的塑料袋浸入魚缸十至二十分鐘後再開啟,讓缸裡的水分幾次倒流入袋裡,同袋裡原先的水逐步混合,以使魚兒逐步適應水溫、水質。如有燈光照射,應將燈光關掉,在黑暗中魚兒比較安靜,不易受驚。

  溫度:熱帶魚最適宜24℃-28℃範圍內生活,夏天達32℃能正常生活,但是如果突然溫度變化過大,熱帶魚就無法適應。所以,在購魚前不僅要調好自家水族箱的水溫,還要注意到水族店的水溫和你家魚缸的水溫偏差不宜大,一般4℃以內是允許的。如果兩者水溫偏差過大,寧願暫時不買,也要多跑一趟將水溫調整到基本一致後再買。

  習性:如果準備將幾個不同品種的魚混養在一個缸裡,就要照顧到不同種魚之間的相容性,凶猛的魚和溫和的魚不能共養;個體差異太多的不能混養***溫和魚種可以考慮***;水質要求不同的不能混養等等。

  水質不適症:魚缸不能一次換水過多 那樣會導致水質不適症發生。 水質包括pH值、硬度、氯離子、溶氧量、硝酸鹽、硫化物、蛋白質及混濁度等。熱帶魚已適應了在原來的水質中生活,如果全部換水,突然改變了水質,它們就無法適應,使體質下降而得病。如需要沏底洗缸時,亦應留好大部分舊水,洗完缸後將留下的水回到缸內後再加新水。

  投食:觀賞魚缸最要注意控制投食,以每天一至兩次,3至5分鐘內吃完為宜。陰雨天少餵食,晚間不喂。魚在消化食物的過程需要消耗更多的氧,陰雨天、晚間氣壓較低,水中的溶氧也就低,如此時餵魚將可能導致水中嚴重缺氧而死魚。死魚大都發生在夜間,水中嚴重缺氧是主要原因之一。

  餌料一定要清潔:這是初涉者最容易忽視的。喂飼了不潔魚餌,極易導致魚病的發生。建議購買由專業公司生產的品牌冷凍新鮮食料,如血紅蟲、豐年蝦等。水蚯蚓、水紅蟲等活蟲雖然是熱帶魚最喜歡,但活蟲都生長在汙染的水環境中,在暫養中又極易死亡、腐敗,所以,投放活食要慎重。

  保持水的清潔:熱帶魚進食後,會消耗大量氧氣及排出大量廢物,對水產生汙染、滋生病菌。為了保持水的清潔,必須安裝效能高的過濾器。如果是裸缸養魚,每天還要利用從缸底部抽除排析物的同時換去十分之一或略多一些舊水,特別是夏天一定不能忽視。魚和水草共養的生態缸,只要每週一次更換1/3~1/4水就可以了。過濾機可以採用帶充氣設計的,這樣過濾和充氣可以同時進行,既使水得以淨化,又補充了氧氣。不過,水草缸不宜充氣。

  遠離油汙:不能將油脂及洗滌劑等帶入水中。油汙會浮在水面將空氣隔絕,使水中的氧得不到補充,會導致熱帶魚缺氧死亡。投食肉類,甚至手上塗抹過護手霜操作,都會將油脂帶入水中,應該仔細避免。據此,魚缸更應遠離有油氣產生的地方。

  預防疾病:最好先從價格低、易養的魚養起,積累了經驗再養名貴品種,就能得心應手,取得成功,避免生病。

  對於普通魚友來說,若沒有一定養魚經歷,最好一開始不要入手名貴的或海水魚種類,可以先從冷水魚中的金魚、錦鯉或是從最常見、價格較便宜,適應力強的中、小型淡水熱帶魚品種開始養。這些魚的飼養者較多,其相關的飼養資訊也較普及,例如孔雀魚、燈魚、神仙魚、彩虹魚等都是很容易上手的品種。關於這些魚,價格較低,魚商犯不著因蠅頭小利而作假。即使有什麼損失,也不至於讓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