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養殖鱉

  掌握科學的養殖方法烤煙提高鱉的產量。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科學養殖鱉的方法。

  科學養殖鱉:方式

  常溫露天池養殖

  是國內廣為採用的傳統方式,多用土池,增修符合要求的防逃裝置和投飼休息場所即可。可單養也可魚鱉混養,一般以鰱鱅魚為主要物件。魚鱉混養,能充分利用水體空間與天然餌料,發揮水體生產潛力,能促進水體物質迴圈程序,保持混養池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

  成鱉溫室集約化養殖

  是從稚鱉到成鱉均在溫室內加溫養殖,這是一種集約化養殖,現代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較高,單產也較高,可使鱉的養殖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適合在特別寒冷或能源特別便利的地區進行養殖。

  塑料大棚保溫養殖

  是在養鱉池上加蓋塑料大棚進行保溫養殖,是成鱉飼養較為理想的方式。在我國中部和北部的春秋季節,可用來延長鱉的生長期。如若將加溫養成的幼鱉,在5月轉入塑料大棚成鱉池飼養,通過保溫就可以使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的養殖時間延長2個月以上,達到加速鱉的生長,縮短養殖週期的目的。

  此外還有庭院養殖和稻田養殖等。無論何種養殖方式,模擬鱉的生態環境,分級飼養,創造包括合理放養密度、科學配置最佳飼料、科學管理是促進鱉快速生長、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重要措施。

  科學養殖鱉:鱉种放養

  放養前,水泥池底和堅硬的土池,應鋪10-15釐米厚的細沙或軟泥,清除周圍的雜草和汙物,檢查防逃設施。放養前7-10天,用眾邦EM複合菌50倍進行清池消毒。當室外水溫升至25攝氏度以上,氣溫穩定升高時,可轉移到露天池飼養。放養前半個月,對溫室幼鱉池水溫進行逐步調節,使之與室外水溫相近。放養時,要用EM複合菌100-200倍浸泡20-30分鐘對鱉體消毒。鱉放養要保持一定的密度,密度低鱉爭食性下降,不利於生長。密度高又容易造成鱉過食而引起病害,所以室外池塘甲魚放養時,應按不同規格將其密度加大為8-13只/平方米。

  科學養殖鱉:水質調節

  成鱉喜較肥的水質,油綠色和綠褐色的池水最適鱉的生活。保持水質呈穩定的綠色,有利於鱉的隱蔽,防止和減少鱉互咬。鱉水質要求肥、活、嫩、爽,透明度以保持25-35釐米為好。若池水過瘦,可施加發酵腐熟的有機肥。過濃可用眾邦水產專用型EM複合菌每畝1-2公斤調節,3-7天后水色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可長時間保持水質穩定。溫度的波動會使鱉發生敏感反應。因此,常溫露天池養殖成鱉,應依據季節變化及時控制水位,調節和保持適宜生長水溫的相對穩定。

  科學養殖鱉:餌料投喂

  餌料要投在固定的食料臺上,一般每畝水面設定5-7個,飼餵前,用眾邦養殖專用型EM複合菌100-200倍均勻潑灑食料臺,清除雜物和殘餌,淨化進食環境。同時,按0.5%的量,將EM複合菌均勻噴灑在餌料上投喂,可以促進鱉對餌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餌料的利用率,增強鱉的抗病力。投喂時間要固定,早春和晚秋時,可每天下午3-4時投喂一次。盛夏時節,可於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一次。一般日投幹餌料為鱉體重的1-3%,鮮活餌料為8-15%,投喂量還應根據天氣,鱉的健康狀況進行調整。

  科學養殖鱉:成鱉的越冬管理

  在常溫養殖下,晚秋當水溫降到15℃以下時,鱉開始進入冬眠期。越冬前要做好秋後強化培育,適當增投動物性餌料的比例,按0.5%的量新增眾邦EM複合菌,以利於鱉體內脂肪積蓄。水質要有一定肥度,保持周圍環境安靜,以免鱉受驚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