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三七的技術_三七的栽培技術

  三七有著很大的藥用價值功效,那麼三七怎麼種植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三七的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三七的種植技術

  選地整地

  宜選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農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類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塊選好,要休閒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釐米,促使土壤風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後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5000千克,餅肥50千克,整平耕細,作畦,畦向南,畦寬1.2~1.5米,畦間距50~150釐米,畦長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釐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種子繁殖

  三七育苗移栽。選用3~4年生植株所結種子,在10~11月果實成熟呈紫紅色時採收,於11月上旬至下旬播種;播種前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浸種消毒10min,或用代森鋅200~300倍液消毒15min,按行株距5cm×6cm點播,每穴放種子1顆,覆土1.5cm,後用稻草覆蓋保溼,每1h㎡播105萬萬顆。幼苗生長1年,於12月至翌年1月移栽。移栽前幼苗***稱子條***同樣需要消毒,消毒方法與種子相同。將子條大小分級,按行株距15cm×18cm開溝,深3~5cm,將子條芽頭向下傾斜20度栽下,蓋土3cm左右,後蓋稻草,每hm2用種苗22.5萬~30萬株。基肥用廄肥和草木灰,並攔入磷肥、餅肥等地。

  田間管理

  種植前搭平頂式高1.5~7m的蔭棚,棚的四財設圍籬,早春光弱低溫,蔭棚透光度60%~70%,4月上旬氣溫上升,透光度以50%為宜。出苗初期在畦面上撒施草木灰2~3次,每次每1h㎡375~750kg,4~5月每月追施糞灰混合肥1次,每1h㎡7500~1500kg,3~4年生的三七,在6~8月孕蕾開花期應追施混合肥2~3次,每1h㎡1500~22500kg,另加磷肥375kg左右。注意防澇抗旱,經常保持溼潤。不留種的三七於6月上旬花苔抽出2~3cm時摘除。

  三七的病蟲防治

  黃鏽病,噴波美0.2度石硫合劑或粉寧1000倍液防治。炭疽病,噴1:1:200波爾多液或代森鋅800~1000倍液。白灰病,噴波美0.1~0.2度石硫合劑或5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疫病,發病前噴1:1:20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此外,還有立枯病、黑斑病、短鬚蟎、桃蚜、蜂蝓、地老黃牛虎、鼠害等。

  三七種子種植方法

  三七的發芽條件

  三七種子的發芽溫度為10~30℃,最佳溫度為20℃,種子的休眠期為45~60天,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傳統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長髮育,故三七蔭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蔭”之說。據最新研究表明,最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12%,超過17%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三七的種子處理

  三七一般選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3年生植株所結的種子,在11~12月果實成熟時採回洗去果肉及時播種,因種子存放一週後發芽率大大降低,播種前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消毒10分鐘,或用200~300倍代森鋅消毒15分鐘,然後播種。

  三七的種子播種

  三七的播種育苗在種植前2~3月,將選好的土地多次犁翻,使土壤得到充分風化細碎。播種前再犁耙一次,然後起畦高18~20釐米,畦寬1米,每畝施基肥3000~4000千克,與土拌勻,將畦面整平,按株行距6釐米×6釐米開穴,穴深1.5釐米,每穴放種子l粒,覆土後蓋稻草,避免畦土板結。南方冬播的3個月出苗,4個月出齊,每畝可播種10萬粒左右***重8.5千克***,培育一年後出圃移栽。

  三七的種苗移栽

  三七在苗床生長一年後***俗稱“籽條”***必須易地移植,移植的新地須與苗床用同樣方法整理,最好在大雪或冬至期間進行。將苗床的“籽條”掘起,剪去莖葉,俗稱“棵子”放入穴中,施以混合肥一撮,覆蓋本土寸許,按24×20釐米或27釐米×20釐米寸行距開溝,溝深3~5釐米寸,栽苗時,使苗與溝底呈20~30度角,邊栽邊蓋土,厚度以不露出芽頭為準,不宜太厚,再蓋約1~1.5釐米厚的碎草,以不見土為原則。

 

  三七的鑑別方法

  性狀鑑別

  根呈類圓錐形、紡錘形或不規則塊狀,長1-6cm,直徑1-4cm。表面灰黃至棕黑色,具蠟樣光澤,頂部有根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側面有斷續的縱皺及支根斷痕。體重,質堅實,擊啐後皮部與木部常分離;橫斷面灰綠、黃綠或灰白色,皮部有細小棕色脂道斑點,中心微顯放射狀紋理。氣微,味苦,微涼而後回甜。以體重,質堅,表面光滑、斷面色灰綠或綠者為佳。

  理化鑑別

  三七***3***1、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15ml,水浴溫浸30min,濾過。

  ①取濾液1ml。蒸乾,加醋酐1ml與硫酸1-2滴,顯黃色,漸變為紅色、紫色、青色、汙綠色。***檢查甾類***。

  ②取濾液數滴點於濾紙上,幹後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淡藍色熒光,滴加硼酸飽和的丙酮溶液與10%枸櫞酸溶液各1滴,幹後,置紫外光燈下觀察,有強烈的黃綠色熒光。***檢查黃酮類***

  2、薄層色譜取粉末0.5g,加水5滴攪勻,再加水飽和的正丁醇5ml密寒,振搖10min,放置2h,離心,取上清液,加正丁醇飽和的水3倍量搖勻,放置使分層***必要時離心***。取正丁醇層,蒸發皿中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供試品溶液。另取人蔘皁甙Rb1、Rg1,及三七皁甙R1加甲醇製成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醋酸已酯-甲醇-水***15:40:22:10***10℃烘約10min。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紫外燈下,顯相同的熒光斑點。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