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的選購注意事項

  說到SSD固態硬碟,如果是DIY發燒友就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固態硬碟在問世之初就以絕對的速度優勢在效能上碾壓了傳統的機械硬碟。那你知道該怎麼選購呢還有選購時注意什麼事項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選擇固態硬碟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幫到你。

  選擇注意事項1、同級別中容量並非越大越好

  許多比較土豪的機友在選擇SSD時都會偏愛大容量的,這個原則沒什麼問題,畢竟大容量用的舒心,但處於同一容量級別的某些SSD並非容量越大越好。舉個例子:不少機友在選擇500GB這一級別的SSD時都看到了480GB 500GB和512GB三種不同的容量,在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很多機友都毫不猶豫的選擇了512GB的,覺得購買大容量肯定不會吃虧。

  其實,512GB未必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快閃記憶體是有讀寫壽命的,SSD在長時間使用後,資料有可能會出錯,為了保證資料安全,許多廠商在製造SSD時都會留有一定的空白冗餘空間,以便在SSD區域性出錯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正常讀寫。機友們看到的那些容量為500GB或者480GB的SSD就分別12GB和32GB的空白冗餘空間,這些冗餘的空間雖然平時無法使用,但在關鍵時刻就能挽救資料。所以冗餘越大,SSD容錯能力就越強,資料安全性也就越高。

  選擇注意事項2、同樣是快閃記憶體,壽命和速度區別卻很大

  快閃記憶體晶片是SSD的儲存介質,也是SSD高速讀寫的保障,上文已經提到快閃記憶體是有使用壽命的,速度也是有差別的。不同的快閃記憶體型別壽命和速度都有較大的差異。

  市面上主流的快閃記憶體分為SLC、MLC和TLC三種:

  通過上面的表格對比我們可以發現,效能和使用壽命最好的是SLC快閃記憶體,但由於其成本高昂,目前在民用級SSD中已基本絕跡,只有少數企業級SSD在使用。而MLC快閃記憶體在各方面都比較均衡,成本適中,壽命也不錯,讀寫速度不比SLC慢多少,目前各大品牌的旗艦SSD大多采用MLC快閃記憶體。而TLC則因為其成本低廉在入門級SSD中被廣泛採用。但其效能較差,壽命也非常有限。小雷推薦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儘量選擇MLC快閃記憶體的SSD。

  選擇注意事項3、主控晶片

  主控晶片相當於SSD的大腦,大腦運轉的越快,SSD的效能自然越好。決定主控晶片效能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參考頻率、通道數量以及核心數量和架構等。一般比較高階的SSD主控晶片有三星的MGX和馬威爾的88SS9189。以馬威爾的88SS9189為例,其採用雙核架構,執行頻率為400MHz,擁有8條快閃記憶體通道,非壓縮演算法。而比較低端的JMicron JMF667H主控則採用了單核ARM9架構,頻率為246MHz,快閃記憶體通道數量也僅僅為4個。

  選擇注意事項4、介面和型別

  說到硬碟的介面,大家首先想到的是SATA介面,它也是目前最主流的硬碟介面。但是對於SSD而言,SATA介面並非最理想的選擇,因為SATA介面本身是機械硬碟時代的產物,其最大600MB/S的傳輸速度遠遠不能發揮出SSD的全部效能。

  目前,比SATA更快的介面有PCI-E介面和M.2介面。這兩種介面都走的是PCI-E匯流排。現在最快的PCI-E3,0X4介面最大理論速度可達3.2GB/S,這樣的速度整整是SATA介面的五倍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