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怎麼種小麥苗_如何種小麥苗
在北方,夏天裡要怎麼種小麥呢?對於小麥苗的種植究竟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就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夏天種小麥苗的方法,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夏天小麥苗的種植方法
耕作與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層鬆軟,土碎地平,乾溼適宜,促進小麥苗全苗壯,保證地下部與地上部協調生長,所以是創造高產土壤條件的重要環節。具體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1.稻麥複種的麥田整地由於稻田長期浸水,土壤板結,通透性較差,所以要通過水旱輪作,乾溼交替,促進土壤熟化。整地特點是,前作收穫較早時,應抓住宜耕期儘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溫晴朗天氣,充分炕土晒垡播種前再行淺耕細耙,達到深軟細乎,上虛下實;前作為晚稻或雜交稻制種田,由於收播間距很短,應在水稻散籽時即開溝排水,力爭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貽誤小麥適時播種的前提下,也可淺旋整地,為小麥創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長基地。
小麥2.旱地小麥的整地要立足於逐年加深耕層,結合增施有機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複種形式進行整地。即前作收穫較早者,如春玉米、高粱、菸草等,收穫應首先淺耕滅茬,然後深翻炕土,使殘茬腐爛並接納秋雨,雨後淺耙,減少蒸發;另一類如甘薯,棉花等,收穫時間緊迫,如果用常規之法,勢必貽誤播期,這是西南區小麥低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後期行間鬆土保墒,種麥時再耕細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種等連續作業,保證小麥適時播種。
少耕、免耕與半旱式栽培
1.少耕與免耕所謂少耕、免耕,是與傳統的整地而言,減少整地次數,降低整地強度,而對於田溼土粘,耕作困難,又易破壞土壤結構的麥田,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所以這是對小麥整地技術的一個發展和完善。據對稻茬麥免耕研,其增產機理可以歸納如下。
***1***保持良好士壤結構與水分免耕未打亂土層,保持了水稻土原有孔隙,避免溼耕造成的粘閉現象。免耕與翻耕相比,耕層土壤容重分別為1.15~1.20及1.34~1.40,水、氣比較協調。
***2***利於提高播種質量 在保證適時播種的前提下,由於田面平整,利於挖窩或開溝點播,貫徹種植規範,避免了粗耕爛種所造成的深籽、叢籽、露籽,達到苗齊,苗勻、苗壯。
***3***根系發達,抗倒力強 土壤結構較好,有利於根系發展和吸水。據多點調查,免耕單株次生根數比翻耕平均多16.0%;灌漿期用32p示蹤測定,標記後第8天,脈衝數高出63.01%。
***4***壯苗早發,增產顯著 免耕田有較好的土壤生態環境。幼苗出時快,分櫱早,生長優勢明顯。在各個生育時期,免耕的葉面積指數均高,群體光合能力強,單位面積增產5~20%。
定位研究***4年***以來,對後作水稻未發生不利影響,但長期免耕後與土壤肥力、病蟲害的關係如何,尚須繼續進行探索。此外,免耕田雜草較多,後期也易脫肥,所以應有適當的配套措施。
2.半旱式栽培 小麥半旱式栽培是水田自然免耕的重要環節。它是在半旱式水稻收穫後,利用原壟埂稍加修正後播種小麥。下溼、爛泥田廂寬170~200cm,一般為27~40cm,溝寬33~40cm,溝深27~33cm。用溝中稀泥覆蓋稻茬和肥料後,晾晒1~2天后播種,並以幹渣糞或細土蓋種。小麥生育期間,溝內保持一定水位***前期距廂面12~15cm,後期18cm***,以使壟面不幹,既有利於小麥生長,又能保證水稻及時栽插,是冬水田利用改良的一條有效途徑。
半旱式小麥生產水平,一般可達旱作條件下70~80%以上,個別土壤型別還高於旱作水平,因而在西南三省已推廣種植較大面積。其增產原因,除一部分與少耕、免耕相同外,突出作用在於改變了土壤的水熱狀祝。一方面壟溝把小麥根系深度擴大了10釐米左右,而且壟面通透狀況好,又有毛管上升水,水氣協調;另一方面壟溝使土體表面積增大,白晝較平作溫度高1.2~2.0℃,最大可達4℃,夜間比平作降低0.3~0.7℃,土壤受光面積增加約200~400㎡/畝。在良好的水,熱、氣條件下,促進了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質的分解,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
由於半旱式栽培供肥能力較強,前期應適當控氮,以免增多無效分櫱,但後期容易脫肥,所以應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補施氮、磷肥。此外,半旱式栽培的起壟作埂,播種施肥等花工較多,需要提高機械化程度和其他配套技術,進而提高此類中低產田的小麥生產水平。
夏天小麥苗高產的種植要點
小麥一、注意選擇高肥水地塊。高產優質小麥品種要求土壤養分必須全面、充足,才能滿足其高產栽培的需要,所以宜選擇地力高、水澆條件好的地塊,要增施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
二、注意適期晚播,根據品種特性,確定適宜的基本苗。要防止播量過大,造成後期管理被動。
三、注意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節推廣的優質小麥品種,有的不抗倒伏,特別對於群體過大的麥田,在返青至拔節前須進行一次化控處理,可噴施多效唑或麥業豐。要重施起身拔節肥,控制多餘下落穗的形成,促進穗大粒多。
四、注意澆好灌漿水,麥黃水,噴施葉面肥,防止早衰。澆好灌漿水,對於增粒重,預防乾熱風有重要作用。天氣乾旱,運用麥黃水,有利於下茬套種,防止早衰。在5月上中旬,結合防治病蟲害,噴2~3次葉面肥,如0.2%~0.3%磷酸二氫鉀,能減輕乾熱風危害,增產效果明顯。
五、注意防治病蟲害。一般說優質小麥更易遭受病蟲害,如小麥紋枯病、白粉病,蚜蟲比常規品種發生早且重。應根據預測預報,及早防治。
夏天小麥苗的抗旱增產
深淺輪耕,以土蓄水。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層,增加透水性,加大蓄水量,並能促進根系下扎和擴大根系吸收範圍,提高水肥利用率。但深耕一定要因地因時制宜,一般在整地早、降水多、墒情足的年份宜深耕,耕深22—25釐米,耕後接著耙實、耬平;耕後少雨乾旱,往往會因土壤不實而嚴重失墒。實踐證明,旱地小麥在3—4年時間裡,遇足墒深耕一年,以後淺耕2—3年,既能達到深耕改土的目的,又增加了沉土保墒的機會,是旱麥增產的重要措施。
小麥增施肥料,以肥調水。旱地麥田要儘量多施有機肥,配方施足無機肥,尤其要施足磷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和水分的利用率。一般地塊,每畝可施有機肥2500—3000千克,碳銨和過磷酸鈣各50千克,並酌情配施適量鉀肥和微肥;如果地力差,可在三四年內連續畝施標準氮肥40—60千克,磷肥50—100千克。旱地高產麥田,可採取“一炮轟”的施肥方法,即將全部肥料結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土壤作基肥,其中氮肥要適當深施,磷肥淺施,以利培育冬前壯苗。
採用鎮壓,減少水分蒸發。在小麥單稜期進行鎮壓可增加單株次生根數,提高植株的吸水能力,破壞地表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
夏天小麥苗的常見病害
危害小麥的病害有:小麥條鏽病、葉鏽病、稈鏽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黃矮病、紅矮病、全蝕病、葉斑病等。蟲害有小麥蚜蟲、麥種蠅、吸漿蟲、紅蜘蛛、葉蟬、蠐螬、金針蟲、螻蛄、麥葉蜂、麥稈蠅等。
夏天小麥苗的病蟲防治方法
***1***及時清理深溝大渠 開挖完善田間一套溝,排明水降暗漬,千方百計減少耕作層滯水是防止小麥溼害的主攻目標。對長期失修的深溝大渠要進行淤泥的疏通,抬田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冬春雨水頻繁或暴雨過多,利於排漬,做到田水進溝暢通無阻。與此同時搞好"三溝"配套,旱地麥或水田麥都必須開好廂溝、圍溝、腰溝,做到溝溝相連,條條貫通,雨停田幹,明不受漬,暗不受害,提倡水澆麥大面積連片種植。
***2***增施肥料 對溼害較重的麥田,做到早施巧施接力肥,重施拔節孕穗肥,以肥促苗升級。冬季多增施熱性有機肥,如渣草肥、豬糞、牛糞、草木灰、溝雜馬、人糞尿等。化肥多施磷鉀肥,利於根系發育、壯稈,減少受害。
***3***摟鋤鬆土散溼提溫。增強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發育,增加分櫱,培育壯苗。摟鋤能促進麥苗生長,加快苗情轉化,使小麥增穗、增粒而增產。
***4***護葉防病。鏽病、赤黴病、白粉病發生後及時噴藥防治,此外可噴施"802"助壯素、植物抗逆增產劑、迦姆豐收液肥、惠滿豐、促豐寶、萬家寶等。也可噴灑"植物動力2003"10ml對清水10L,隔7~10天1次,連續噴2次。提倡施用多得稀土純營養劑,每50g對清水20~30L噴施,效果好。
防治鏽病
農業防治:a.因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注意品種合理搭配和輪換,這是防治小麥鏽病的基本措施,小麥鏽病致病流行小種變化較快,同一時期的不同地區流行小種不同,因此要不斷培育抗新流行小種的品種。b.調節播種期。如在隴南、隴東、川北、關中、華北等廣大冬麥地區,不宜過早播種。播種越早,秋苗條鏽病發生越早、越重,為當地提供了越冬菌源。因此,在保墒的前提下,應儘可能的不要早播。c.及時翻耕滅茬和中耕,消滅自生麥苗,減少菌源。d.搞好大區抗病品種合理佈局,切斷菌源傳播路線。南方麥區雨水多,麥田溼度大,有利於鏽病發展,加強開溝排水,可以減輕為害。e.合理、均勻施肥。控制氮肥用量,適當增施磷、鉀肥,以防止貪青晚熟,加重鏽病為害。尤其在土壤缺乏磷、鉀肥的地區,增施這兩種化肥,可以減輕鏽病為害。f.加強測報,及時噴藥控病。
小麥化學防治:a.藥劑拌種,減少病原菌。對秋苗常年發病較重的地塊,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60~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溼性粉劑每50千克種子用約60克拌種。務必幹拌,充分攪拌均勻,嚴格控制藥量,濃度稍大會影響出苗。b.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田間發現鏽病中心,應及時噴藥控制。如果病葉率達到5%、嚴重度在10%以下,每畝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克或20%粉鏽寧乳油每畝40毫升,或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每畝30克,或12.5%速保利可溼性粉劑每畝用藥15~30克,對水50~70千克噴霧,或對水10~15千克進行低容量噴霧。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葉率達25%以上,嚴重度超過10%,就要加大用藥量,視病情嚴重程度,用以上藥量的2~3倍濃度噴霧。常用藥劑有:粉鏽寧、速保利、廣枯靈、3%廣枯靈水劑。
注意事項:在鏽病發生初期用藥防治效果最好,若發生大流行情況下,除及時防治發病嚴重的麥田外,要對周邊發病輕和不發病的麥田施藥劑防治,以控制病害進一步蔓延,減輕損失。
防治害蟲
小麥農業防治:a.種植抗病品種,特別是具慢***耐***白粉性品種。在常發重病地區,對品種的抗性要求要高一些,在一般發病區可低一些;b.根據品種特性和麥田肥力水平合理密植;c.採用正確的栽培措施可減輕發病。例如,施肥要合理,注意氮、磷、鉀肥配合,適當增施磷、鉀肥。南方麥區注意開溝排水,北方麥區適時澆水,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此外,在自生麥苗能越夏的地區,應在小麥秋播前儘量清除田間和場院等處的自生麥苗,以減少秋苗期的菌源。
化學防治:在種植的品種不抗病或抗病能力弱的情況下,藥劑防治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藥劑防治的重點是長勢好、產量高、發病較重的地區和麥田。常用藥劑:a.三唑酮***粉鏽寧***,每畝用有效成分8克,在小麥孕穗-抽穗階段噴灑1次,一般可控制此病的為害,並可兼治小麥鏽病。在秋苗發病較多的地區,用三唑酮拌種可有效地控制秋苗期的病情,減少越冬菌量,並能兼治各種黑穗病和秋苗期鏽病。 拌種的用藥量是種子重量的0.03%***有效成分***;b.保豐寧、植保寧、複方粉鏽寧等,防治效果也較好,用量用法與三唑酮相同;c.三唑醇***羥鏽寧***,其施用方法與三唑酮相同,用藥量減少一半;d.硫製劑,如波美0.5~0.8度石硫合劑、膠體硫2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每畝0.5千克,這些藥一般需噴2次以上,每次間隔7天左右,開始噴藥的時間也應提早一些。
注意事項:在白粉病發生初期用藥防治效果最好,若整株葉、莖、穗大部分都發病的情況下,噴藥基本無效果,主要依靠品種本身的抗病性控制病害,但需控制該病的擴散危害。
腥黑穗病、全蝕病和白粉病防治
通常採用藥劑拌種不僅可防治麥類黑穗病,還可有效地控制冬前小麥鏽病、全蝕病、白粉病的發生和危害,減少越冬菌量。
***1***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根腐病、紋枯病、全蝕病等發生區,可用40%五氯硝基苯按麥種重量的0.5%的藥量幹拌***即每畝 40克 ,拌小麥 8公斤 左右***,防治小麥腥黑穗病;也可選擇6%戊唑醇***立克秀***懸浮劑一袋***10毫升***,加水0.8-1斤,拌種50-70斤,或2.5%氟咯菌腈***適樂時***懸浮劑按推薦劑量進行小麥種子拌種,同時可兼治秋苗鏽病和白粉病;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量0.2%拌種或20%三唑酮乳油1斤加水5斤,拌麥種500斤,可防治白粉病、葉鏽病。
***2***小麥全蝕病嚴重發生區,可選用12.5%矽噻菌胺***全蝕淨***懸浮劑進行種子處理,對小麥全蝕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一般用全蝕淨一袋***20毫升***,先兌水300-500毫升,可拌20-25斤種子,拌勻後悶種6-12小時***有利於藥劑發揮並殺死種子所帶病菌***,在陰涼處晾乾後播種。
小麥***3***小麥黃矮病和叢矮病發生區,可採用吡蟲啉處理種子,防治傳毒昆蟲,控制小麥黃矮病和叢矮病的發生危害,同時兼治地下害蟲。
***4***多種病害和害蟲混合發生區,要大力推廣應用殺菌劑和殺蟲劑複合的種衣劑或拌種劑進行包衣或種子處理。各地應根據當地主要病蟲種類,選擇適當配方的種衣劑或拌種劑,其用量一般是復配***混合***劑中單劑的有效成分與單獨使用時相同。
猜你感興趣:
1.水培小麥草的種植方法
2.小麥苗種植方法
3.如何種植小麥苗
4.麥苗種植的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