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林陽寺旅遊攻略

  林陽寺又稱林陽禪寺,在福州市晉安區北峰山區壽山鄉,距市中心19公里。寺在瑞峰之麓,據宋《三山志》記載,後唐長興二年***931年***置,名林洋院。明《閩都記》稱為後晉天福元年***936年***建立。明初廢,萬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為寺,後又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地址:福建福州晉安區北峰山區壽山鄉

  交通:在新店車站旁有個晉峰客運站***市區坐公交車到新店站下車***,有班車發往林陽寺,票價10元。

  景點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住宿:寺前有一座三層的招待所,數十個房間,每間三個床位,住一天才98元。

  福州林陽寺主要景點

  林陽寺殿堂雄偉壯觀,佛像莊嚴肅穆。寺院建築群坐北朝南,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上林木蔥鬱,尚有

  數株千年古樹;湖邊綠草茵茵,碧水映著藍天。

  整座寺廟建築仿效湧泉寺,以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為主體建築。左右峙立鐘鼓樓、祖師殿、伽藍殿,報恩堂、西歸堂、地藏王殿、禪堂、唸佛堂、古月院、大悲樓等20多個殿堂,佔地面積11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7704平方米。

  天王殿大門的橫匾上寫著“林陽禪寺”四個大字,是趙樸初先生於1981年巡視林陽寺時所書。

  天王殿西側的地藏殿建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為混凝土結構的二層樓房,建築面積600平方米,琉璃瓦面,木天花板,三向迴廊,紅柱綠廊,兼有中西建築風格,可供遊客留宿。殿內供奉的地藏王銅像重650公斤。

  天王殿東側為20世紀90年代新建的玉佛堂,內供有自印尼空運而回的玉質臥佛。玉佛神態安詳、端莊,雕刻精美,堪稱寺內一寶。

  天王殿後,大雄寶殿內供奉著三尊大佛,殿前橫匾上“大雄寶殿”字樣為清末陳寶琛題寫。殿內還有弘一法師書寫的“證無上法”橫匾,並儲存著一口清康熙五年鑄造的大鐵鐘。

  法堂位於寺的最高處,堂內藏有清雍正年間刻印的六大櫥數千冊佛經。鐘樓內懸掛一口要兩人合抱的大銅鐘,重600公斤,鑄造於清康熙年間。

  林陽寺的東側還建有古月塔院,內有古月法師藏骨塔,而且陳列著法師的生平事蹟及紀念物。寺西有南朝陳永定四年建造的一座石構單層圓形藏骨塔,塔身鐫刻著“隱山永定辛巳四月小師行津等立”十四字楷書。此塔的發現,可將該地建寺的歷史溯至公元560年。寺內共有佛塔三座,分別是“隱山塔”、“和尚塔”、“報恩塔”,塔內供奉佛舍利若干粒。

  福州林陽寺介紹

  又稱林陽禪寺,在福州市晉安區北峰山區壽山鄉,距市中心19公里。寺在瑞峰之麓,據宋《三山志》記載,後唐長興二年***931年***置,名林洋院。明《閩都記》稱為後晉天福元年***936年***建立。明初廢,萬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為寺,後又廢。現存寺院為清光緒間***1875-1908***鼓山湧泉寺住持古月禪師募資重建,稱林陽寺。整組建築群大體仿效鼓山湧泉寺,亦以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為中軸主體建築,左右峙立鐘鼓兩樓。旁村禪堂、僧室、客廳等規模雄偉,當時福州五大禪寺之一。寺西有南朝陳永定四年***560年***隱山禪師藏骨塔。

  在福建省福州市北峰區瑞峰之麓,有一座唐代古剎--林陽寺,為福州五大禪宗叢林之一。林陽寺,古稱「林洋院」、「瑞峰院」。據《三山志》記載:後唐長興二年***九三一年***,置林洋院。後晉天福元年***九三六年***創寺。開山祖師是志端禪師。志端***八九一l一九六九年***,福州人,出家後拜安國弘王舀為師,後開創林陽寺,任住持。明朝初年,林陽寺廢馳。明末謝肇浙過寺時賦詩一首描述了它的荒涼景象:叢林一片掩垂藤,敗鐵生衣石闕崩;夜雨孤村聞斷磬,春畦隔水見歸僧。山荒荊棘無鄰近,嶺隔桃枝少客登;寂寞茅茨餘四壁,霜風時打佛前燈。明朝末年,大淵法師在這裡重建佛堂。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又予以修復。

  現存寺廟是清光緒年間古月、圓朗等募資重建。古月禪師弟子淨緣、悟正等,又到南洋及北京募緣,重修殿宇,迎請大藏經,並在方丈室內建塔,古月大安奉師靈骨。 1930年,圓瑛法師任林陽寺住持。1981年,林陽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重新開放。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81至1985年,僧人對整個寺院都進行了重修。現殿堂雄偉壯觀,佛像莊嚴肅穆。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兩側有鐘樓、鼓樓、禪堂、僧房等建築。

  林陽寺周圍有朱熹講學處等許多古蹟,另有九峰、芙蓉、壽山諸景勝。群山環合,竹林松塢,風景頗佳,是人們遊覽觀勝的理想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