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葡萄種植前景

  隨著生活水平的進步,人們對於葡萄的需求也增多了,如葡萄酒的需求,種植野葡萄有什麼前景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葡萄是世界上第一大水果業,目前世界葡萄種植面積為774.2萬公頃,年產量5868萬噸左右。隨著葡萄品種的不斷更新,世界生食葡萄經歷了從小粒有核到大粒有核,從大粒有核到小粒無核,再到今天的大粒無核的發展歷程。美國的葡萄發展,無論在品種、種植技術,還是貯藏、銷售等方面均列世界第一位,美國早在25年前就已將生食葡萄的90%改為耐貯藏的無核品種,有核品種只佔10%。加州是美國最大的葡萄種植州,種植規模70萬畝,年產值11億美元,果品主要出口香港、日本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南半球的智利、南非等國由於也具有同加州一樣的自然條件,近年來,無核葡萄的發展勢頭也很迅猛,像智利已將葡萄種植業定為該國的三大主要產業之一,現有鮮食葡萄90萬畝,種植結構也逐漸從有核品種向無核葡萄品種轉變,克瑞森等無核葡萄品種面積已超過50%。從目前整個世界來看,葡萄的發展極不平衡,僅歐洲的葡萄種植面積就達520.9萬公頃,年產量3377萬噸。

  而亞洲儘管人口眾多,但葡萄種植面積僅為132.7萬公頃,葡萄年產量為1059萬噸,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發展無核葡萄市場前景廣闊。

  葡萄生產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多少年來,由於國內各級政府部門及科研機構,對葡萄生產的認識及科研人力、經費的投入不足,致使本為世界第一水果的葡萄種植,在我國一直沒有充分發揮。

  建國以來,雖然國家也幾度組織發動農民種植葡萄,但至今全國的種植面積僅為330萬畝左右,其中生食葡萄品種僅佔60%,而與現今的4000萬畝蘋果相差懸殊。目前我國生食葡萄的年產量為400萬噸,90%以上仍停留在大粒有核品種的生產階段上,與美國相差幾十年,如:目前生食葡萄主要品種是二十多年前從日本引進的巨峰葡萄、玫瑰香等,其缺點是有核、不耐貯運,若大面積發展,就會存在銷售問題,而美國最新培育的無核品種,很好地克服了這些弱點,既無核、口味好、又耐貯運,能夠全年供應全球市場。因此,要規模發展葡萄必須改變目前的落後品種,加快優良種苗的引進、繁育步伐,以適應國際、國內市場的需求。

  野葡萄種植技術

  1. 育苗

  ⑴扦插育苗:山葡萄扦插很難生根成活,但用100ppm∽200ppm的萘乙酸鈉浸泡插條,在25∽30℃下保持24小時,插條的生根率可達85%∽90%,比不用藥劑處理高出20∽40倍。用此法處理時,溫度不能太高或太低,否則不易生根或死亡。

  ⑵嫁接育苗:採集山葡萄種子,播種出苗後,嫁接兩性花山葡萄品種;也可用貝達用砧木,嫁接優良的山葡萄品種。

  2. 密植。山葡萄以種植密度為2.5×1.5米的單壁籬架的產量最高,新梢成熟度最好,平均畝產可達1000公斤以上。

  3. 整形。山葡萄在東北可以露地越冬,應採取固定主蔓的整形方法。行內主蔓間距離為50釐米,株距1米內有兩條主蔓。在主蔓上,從距離地面30∽50釐米處開始,每個節位留1個短的側蔓,長度不超過15釐米。側蔓上可以著生結果的母枝。

  4. 冬季修剪。山葡萄的結果枝在90%以上,有的品系可以高達100%。冬季修剪時應採取短梢修剪,留芽2∽3個,作為結果母枝。為了更好地進行小更新和調節架面負載量,側蔓上的新梢也可剪成由兩個短梢組成的結果小組,作為雙枝更新。山葡萄果穗較小,要想提高產量,冬季修剪時就應適當多留結果母枝,使單位面積上的果穗數增多。如"長白9"冬季修剪時每平方米的架面上留35個芽較合適,可保證每平方米果穗數不少於50個,每畝產量可以達到1000公斤。

  5. 夏季修剪。由於冬季修剪時留芽量較大,山葡萄的葉片大,生長量也大,架面易鬱閉,影響結果。花後5∽7天,對新梢反覆摘心,除留1個副梢外,其餘的副梢全部剪除,這樣可以保證每平方米的架面上保留約180個葉片,對產量的形成和枝蔓的成熟都較適宜。

  6. 提高坐果率。增加坐果率的主要途徑:配備授粉樹,完全花山葡萄和雄株的定植比例以5:1或3:1,自然授粉效果好。花期噴0.3%的硼酸水溶液,可以提高坐果率66.7%.

  7. 防治病蟲害。山葡萄對霜黴病的抗性較差,在管理中以預防為主。6月下旬雨季來臨之前,可噴灑波爾多液防治,以後每隔7∽10天噴灑一次,其濃度為等量式180∽200倍。如果發生病情可採用40%的乙鋁可溼性粉劑300倍水溶液噴灑,有很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