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東北種植馬鈴薯

  東北地區氣候條件尤其自身特色,種植馬鈴薯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東北種植馬鈴薯的方法。

  東北種植馬鈴薯:精耕細作

  提前造墒選擇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質疏鬆的沙壤土或壤土。前茬避免茄科作物,以減輕病害的發生。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清潔田園。立冬前深耕30釐米左右。使土壤凍垡、風化。減少越冬害蟲。立春前後及時耕耙,達到耕層細碎無坷垃、田面平整無根茬,上平下實。播種前灌水增墒。

  東北種植馬鈴薯:選用良種

  應按當地的氣候特點選用豐產、抗病、優質的品種。特別要考慮該品種的生育期。最好選用脫毒薯種進行播種,或是將種子進行消毒,消毒方法主要有:

  一是變溫浸種。先將薯种放在40~50%溫水中預浸1min,再放入60%溫水中***種薯和溫水的比例為1:4***浸15min。

  二是藥物浸種。用7%普力克,或70%克露800倍液浸泡種薯15min後。晾乾播種。

  東北種植馬鈴薯:種薯處理和催芽

  預醒:本地秋繁的種薯,要放在溫度為20-25%的室內10-15天進行預醒。也可以切塊後用赤黴素噴灑或浸種。

  切塊:50克左右的小薯可縱切成等重的兩塊,100克左右的種薯縱切4等份。大薯按螺旋狀向頂部斜切,每個切塊要帶1-2個芽眼。

  催芽:按種薯上、中、下部的順序,把切塊分級催芽。芽床適宜的溫度為15-20%;床土溼度以手握成團、落地散碎為宜。

  練芽:當薯塊芽長1-2釐米時,將薯塊取出移至溫度10-15%、有散射光的室內或冬暖大棚內攤晾煉芽,直到幼芽變成綠色或紫色粗芽。

  東北種植馬鈴薯:播種

  適時播種是高產的重要環節。適時是指土壤10釐米深處溫度達到7--8%時播種最為合適。覆蓋地膜可使地溫提高3--5%,一般可提早播期10天左右,一般要在晚霜結束後或地溫17--18%時及時揭膜。播種時起大壟,壟距70釐米,深栽***低於地表10-12釐米***淺覆土***4釐米左右***。

  東北種植馬鈴薯:田間管理

  合理施肥。現蕾期結合墒情追施尿素5~10千克,,距植株10-13釐米打孔追肥,施深10釐米以下,並填土封口。刨壟培土。旺長田塊花期噴施1%~%的矮壯素,防止徒長倒伏,控上促下。薯塊膨大期積極進行葉面噴肥,可選用1%~2%的尿素溶液、%~%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及光合微肥,補充養分,延長莖葉功能,增加產量。提倡集中深施肥,有機肥、草木灰集中施於播種溝或結合整地深施,化肥集中施於馬鈴薯播種穴之間,以提高肥效。

  合理灌溉。幼苗期保持土壤水分充足,發棵期控水蹲苗。結薯期注意灌水,保持地面溼潤,促進塊莖生長。

  現蕾期及時摘除花蕾,不施肥澆水,同時噴200ppm的多效唑,防徒長,促塊莖膨大。

  中耕倒壟。生長期間,分期中耕培土,一般進行3次。出苗後10天淺鋤一次,促進幼苗早發;當植株長到30釐米高時進行第二次中耕,同時培土3~6釐米;現蕾後進行第三次中耕,同時培土6~9釐米。通過三次中耕變溝為壟,倒壟為溝。

  東北種植馬鈴薯:病蟲害防治

  蟲害防治。早春地上害蟲有瓢蟲、蚜蟲、盲蝽象等;地下害蟲有地老虎、金針蟲等。一般不大面積為害,局部發生時用%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20%吡蟲啉1500倍、5%氟蟲腈2000倍液噴霧防治地上害蟲。地下害蟲用50%辛硫磷800倍液灌根防治,也可結合施基肥時,每畝用5%辛硫磷顆粒劑2kg防治。

  病害防治。一是切刀消毒防病。切刀傳播是馬鈴薯病害傳播的重要一環,切薯塊前或切到病薯時一定要消毒後再切。用75%酒精、3%石碳酸、3%~5%高錳酸鉀或來蘇水浸泡5~10min。切薯時,一人最好用2把切刀,一把切到病薯時把刀放在消毒液中消毒,取出另一把消好毒的切刀繼續切薯。二是拌種防病。種薯切塊後用70%甲基託布津與滑石粉按3:97比例拌種,藥劑用量是種薯量的1%。也可用58%甲霜靈可溼性粉劑按%的用量進行種薯包衣,既可降低晚疫病發病率,又可提高產量。三是控制防病。預防為主,及時發現,提早治療,真菌病害主要是早晚疫病,防治時間從結薯前期開始,用80%大生500倍液、58%甲霜靈500倍液、72%杜邦克露500倍液7~10d防治1次,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細菌病害***青枯、黑脛、環腐***主要靠發病初期人工拔除。發病嚴重地塊可噴施農用鏈黴素防治。

  東北種植馬鈴薯:收穫

  開花後20-25d,馬鈴薯植株底部葉片發黃乾枯脫落,整個植株變黃褪綠,即為馬鈴薯成熟期,要及時收穫。有時根據市場需求,可提前收穫,單價較高。提前收穫的馬鈴薯因表皮未木栓化,要輕拿輕放,防止掉皮。